屠呦呦3年后再上热搜:女先生,世无双!
一個魔王,
殺戮無數生命,
數千年不死,在世界各地游蕩,
威脅著幾十億地球人的生命。
一株野草,
常見于山野河畔,
成為中國傳統醫藥獻給世界的一劑良方,
治愈數十億例瘧疾患者。
……
“屠呦呦團隊青蒿素新進展”沖上了熱搜榜的前位,在一片娛樂新聞中,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又那么激動人心。
“當年低調的教授!致敬科學!”
“這才是應該上熱搜第一的!”
“這一定是在拯救世界”
“屠老師真是中國的驕傲”
記得上一次這樣的情景,還是3年前。
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hāo]素,為世界帶來一種全新的抗瘧藥,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獲得了諾貝爾獎。
她成為了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一時間,人們沸騰了。
但少有人知道,近年來,青蒿素在治療瘧疾的道路上遇到了新的挑戰。
很多地區,瘧原蟲開始對藥物產生了抗藥性,一旦這個難題攻克不了,瘧疾將無藥可治,人類勢必遭遇一場浩劫。
面對這個難題,耄耋之年的屠呦呦和她的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再次取得進展。
同時,還發現“青蒿素對治療紅斑狼瘡存在有效性趨勢”,對此表示“謹慎樂觀”。
不過,當媒體發布名為《屠呦呦團隊發布重大科研新突破》的消息時,她和團隊很快發聲:
研究成果是“進展”,而非“重大突破”。
一如她的風格——淡定,謹慎,低調。
01
“20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
與愛因斯坦齊肩
很多人知道屠呦呦是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但很少有人知道她被列為了“20世紀最標致性人物”的候選人名單。
2019年1月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起“20世紀最具標志性人物”票選活動,并公布了榮耀名單。
屠呦呦列位28位候選人名單之中。
此次入圍的份量可是沉甸甸的。
屠呦呦是此次入選的科學家中唯一的亞洲面孔,更是科學領域唯一在世的候選人。
隨后在14號公布的科學家篇名單中,她打敗了宇宙探秘人斯蒂芬霍金、量子力學的創始人馬克斯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居里夫人、“計算機之父”圖靈并列在一起。
對于屠呦呦的入選,BBC給出了三大理由:
“在艱難時刻仍然秉持科學理想”
“砥礪前行亦不忘回望過去”
“她的成就跨越東西”
主持人說:"若用拯救多少人的生命來衡量偉大程度,那么毫無疑問,屠呦呦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
02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與青蒿的不解之緣
屠呦呦的名字,出自《詩經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蘋”是一種植物,具體來說是藾蒿(就是平時說的“艾蒿”)。
或許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就和青蒿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呦呦是屠濂規第四個孩子,也是第一個女兒,備受長輩疼愛。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翻看醫術——《黃帝內經》《神農百草經》《傷寒雜病論》都是她的案頭書。
1950年她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專業,畢業后,她被分配到正在籌建中的衛生部中醫研究院(現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工作。
上世紀60年代,瘧疾肆虐,這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幾千年來一直是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的噩夢。
有數據顯示,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存在患有罹患瘧疾的風險之中。
美國也斥了巨資進行研究,想要攻破這一人類難題,可惜全都失敗了。
人家那么先進的技術都不行,國內的條件就更艱苦了,用著陳舊的設備,我們能出奇跡嗎?
面對所有人的質疑,屠呦呦堅定地說:“沒有行不行,只有肯不肯堅持的問題。”
?
那一年,屠呦呦39歲,受國家領導人的任命,她一副心思全撲在瘧疾藥物的研究上。
?
03
“事業第一
生活要給事業讓路”
研究進展并不順利。
屠呦呦及其團隊精心篩選了100余種中藥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樣品200余個,但結果令人失望。篩過的中藥包括青蒿,對瘧原蟲的抑制率最高也只有40%。
?
長達4年的實驗,毫無進展,枯燥、寂寞、常常令人絕望。
難道史書上記載不可信?難道實驗方案不合理?……冷靜下來的屠呦呦,認真分析前期的研究工作,并重溫歷代文獻。
“東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1971年10月4日,我第一次成功地用沸點較低的乙醚制取青蒿提取物,并在實驗室中觀察到這種提取物對瘧原蟲的抑制率達到了100%。這個解決問題的轉折點,是在經歷了第190次失敗之后才出現的。”屠呦呦在《青蒿素的發現——中藥的饋贈》中寫道。
提取物有了,在進行臨床前試驗時,卻出現了新問題。
個別動物的病理切片中,發現了疑似的毒副作用。若錯過當年的臨床觀察季,就要再等一年。
不能再等了!屠呦呦經過分析認為不至于發生疑似的毒副作用。
為了早日臨床試用,她第一個以身試藥。
經一周觀察,未發現該提取物對她和兩位同事有明顯毒副作用,這才鋪平了臨床試用之路。
她做青蒿素這個項目時,兩個女兒都很小,大的4歲,小的1歲,但為了研究,她割舍母愛,大女兒寄養在托兒所全托班,小女兒送到寧波老爸老媽家。
?
等到忙碌告一段落,屠呦呦第一時間跑去看女兒。
那時小女兒已經3歲多了,有記憶以來第一次見媽媽,屠呦呦親切地叫著她,小女兒見著她就躲,下意識后退了幾步,聽到爸爸媽媽要把她接回北京,哭著鬧著就是不肯走。
此情此景,做母親的哪能不心疼?但是沒辦法,用屠呦呦的話說:
“那時候,我們絕對是事業第一,生活要給事業讓路。”
?
“交給你任務,當時對我們來說,就努力工作,把國家任務完成。只要有任務,孩子一扔,就走了。”
伴隨著屠呦呦的發現,現在以青蒿素為基礎,已經有了瘧疾治療的聯合療法(ACT)。此療法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瘧疾治療的最佳療法。
在其幫助下,數百萬人的生命得以保全。
04
淡薄名利
“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
屠呦呦,這三四年來成了全國無人不曉的大名人。
但在得諾貝爾獎之前,她只是個“三無科學家”——一無博士學位、二無留洋背景、三無院士頭銜。
她從二十來歲起,就獻身中藥研究,三十多歲就獻身青蒿素研究。
?
這中間,漫長的五十年,她有成果,沒認可。
她骨子也不十分介意,她眼里只有科研高低、真理與否,你不給我院士當,我正好待在實驗室里,繼續研究、繼續優化成果。
?
很多年后,屠呦呦功成名就,楊瀾問她:“人們稱你為三無科學家,請問您為什么沒有當選院士?”
?
屠呦呦說:“我如果當選了院士,怎么還會搞科研獲諾獎?”
?
楊瀾接著問:“您的科研成功70年代就完成了,為什么40年后才得獎?”
?
屠呦呦說:“因為諾貝爾獎一直等著我。”
?
楊瀾問:“您獲得了諾獎,現在可直接晉級院士了,是嗎?”
?
屠呦呦擺擺手:“不,我現在當上院士,有人會說我被西方勢力推舉上去的,我現在這樣比院士強多了!”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得諾貝爾獎之后,屠呦呦一下成了大名人,她卻還是盡量保持低調。
據說,她住的北京四環某個小區,當時諾獎出來,還沒人知道她就是得主。因為她叮囑親戚朋友還有同事,一定要保持低調,自己平時也跟普通老太太一樣,談最多的就是女兒、孫女,從不談科研。
面對紛至沓來的媒體,也能推就推,能躲就躲。
所以我們很難看到她的故事,因為她并不樂于提起。
05
女先生,世無雙
這才是中國精神
近代和當代,對德高望重和突出貢獻的女性,尊稱為“先生”。
屠呦呦值得這樣的稱謂。
我喜歡寧靜。蒿葉一樣的寧靜。
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樣的淡泊。
我向往正直,蒿莖一樣的正直。
這段話,恰適合她。
她的一位高中老師曾這樣評價:屠呦呦成績并不是特別突出,不是很活躍,話不多,總是在很認真地讀書,也不愛參加娛樂活動。
她年少如此,長大了仍是這樣,不善言談,不善交際。
老同事李連達院士說:“她何止不善交際,還特別愛說真話、不會拍馬屁。在會議上,個別談話也好,她贊同的意見,馬上肯定;不贊同的話,就直言相諫,也不管對方是老朋友還是領導。”
她的眼中只有科學,簡單到一目了然。
關于青蒿,她只說:“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范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關于科研,她只說:“一個科研的成功不會很輕易,要做艱苦的努力,要堅持不懈、反復實踐,關鍵是要有信心、有決心來把這個任務完成。科學研究不是為了爭名爭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腳踏實地!”
她的成就令人敬仰,
她的精神更令人欽佩!
這才是中華之光,
這才是中國精神!
中國驕傲,
一起致敬!
本文綜合自:新華社、新浪微博、《屠呦呦傳》等,美尚編輯出品
?泰勒定理的奇聞軼事
?丘成桐:漫談微分幾何
?Leibniz 如何想出微積分?(一)
?線性相關和秩的物理意義
?數學史上你認為最丑陋的公式是什么?
?陶哲軒談什么是好的數學
?田淵棟:數學的用處(下篇)
?你絕對沒想過原來數學家這么流氓,一言不合就進行暴力證明
?世界上最牛的五篇博士論文
?數學中有哪些巧合讓人眼前一亮?
?算法立功!清華畢業教授美國被搶車,警察無能為力自己用“貪心算法”找回
?學術史上的奇文:怎樣用數學抓獅子
?臺大教授的反思:最難的一課 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生學習指導—— 怎樣做研究生
?分享 數學,常識和運氣 ——投資大師詹姆斯·西蒙斯2010年在MIT的講座
算法數學之美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涉及數學、物理、算法、計算機、編程等相關領域,經采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math_alg@163.com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屠呦呦3年后再上热搜:女先生,世无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90后清华博士爆红,颜值惊呆网友:所谓的
- 下一篇: 明年起,汉语正式纳入俄罗斯“高考”,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