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合格的博士生需要有哪些条件和素质?
作者:Pjer
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空間物理碩士在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049073/answer/631552385
(1)保持生活和科研工作之間的平衡。這是讀博旅程中最重要的一點。最好是能在整個攻讀博士的過程中保持良好平穩的工作節奏,而不是開始讀博就工作狂以至于耗盡所有能量。照顧好自己是成功的關鍵
(2)多跟導師討論自己的需求。每個人的工作方式都不一樣,首先自己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然后跟老師交流,傳達自己的需求。這樣可以保證你和導師可以非常高效的合作推進工作進度。
(3)盡可能多的投入時間去閱讀經典綜述文章。在開始系統工作之前以及總結工作的時候都需要多讀綜述,增進對于本方向前沿的了解,有助于確定研究目標以及得到更完整的結論。
(4)盡早的確定目標。盡早查閱相關指南,確定博士完成時候的目標,flag可以倒下再立,但是目標可以讓你更專注
(5)記下來所要做和做過的一切內容。包括會議記錄,方法的詳細信息,代碼注釋等等,不管你記性多好,總有一個你抖過的機靈讓你絞盡腦汁都想不出來當時為啥這么做。
(6)整理工作以及放工作的地方,文件以及各種記錄。使用有意義的組織形式和標簽,這個會在后期節省大量時間。
(7)多早開始寫論文都不早。盡早的寫下早期的工作內容并跟導師展示并討論,即使論文的最終版本沒有用到前期的工作內容,這種習慣也是組織工作內容的一種好習慣。
(8)把畢業論文打散為SMART?(specific 明確內容的工作, measurable可衡量工作量的工作, attainable可實現, relevant相關的工作 and timely需要及時做的工作)。這個可以讓你任何時候都手頭有東西可以做。一個完整的巨大工作是由很多小的細碎的工作構成的
(9)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不管你花多長時間來改你的稿子,后面都會經歷非常巨大的改動,所以最好能在第一稿完成的時候盡快發給導師,根據導師的指導來修改稿子。
(10)對導師誠實。如果不了解或者搞砸了任何內容,在發現的第一時間告訴導師,導師會提供更好的建議,誠實是導師能幫助你的關鍵。
(11)備份,備份,備份!!!備份你的工作,制定分層級的備份規則,文檔代碼類小文件要多處備份,備份同時注意保密安全,不要太相信云存儲,使用含有容災邏輯的備份結構比如磁盤陣列,每周至少備份一次,可以避免退學(我是認真的)
(12)和實驗室其他成員多交流。可以拓寬思路,交到更多朋友。
(13)參加一些其他實驗室的組會。所聽到的內容一方面有可能優化你的研究內容,一方面有可能讓你看到其他機會。
(14)展示你的工作。可以是小組會,也可以是學術會議等場合。更多的展示工作可以讓你變的更加自信,與此同時獲得在研究工作上的反饋意見,可以更好的改進工作。
(15)嘗試去發表你的工作。有時候這個過程會非常的艱難,但是把所有工作都總結出來并且投送到雜志里去本身就是一個能學到很多東西的事情,而且可以豐富你的CV
(16)抓住機會離開實驗室,去放松去運動。雖然讀博期間實驗室就像你的家一樣,但是實際上不要總待在同一個地方對心理健康比較好,出去運動運動,參加一些俱樂部,社團,發展一些個人愛好,和狐朋狗友浪一圈。
(17)不要拿自己和別人比較。拿到碩士學位是為了參加研究工作,尋找新東西的。所以每個人的博士學位都是非常獨特的,你只要搞對你的項目有用的東西就夠了。
(18)研究的本質決定了很多事情是不會按照計劃走的。所以失敗會很常見,他并不意味著你很菜,失敗的工作也可以作為成功博士學位的一部分。
(19)不要獨自死磕一個問題。和同行以及導師坦誠的交流,尋求幫助并不可恥。
(20)享受你的博士學位!!!?這可能非常困難,而且肯定會有一些時候你會想著去找一份“正常”的工作。但是拿到博士學位的過程是充滿新奇體驗的,它可以讓你有機會去研究一些讓你著迷的問題。所以,讀博的同志們,致敬偉大的自己~
這20條編譯自nature的一篇文章,是一個已經拿到博士學位的學姐給正在或者將要讀研/博的我們的20個建議。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7332-x
個人感受:雖然我進入學術生涯還不足兩年,但是深刻感覺到這20點是對于一個研究生來說都非常重要
相見恨晚
所以如果你也準備或者正在讀博,不妨隔三差五看一遍這20點。
作者:王騫
注:新加坡國立大學 建設系助理教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049073/answer/629799165
第一,對自己研究的領域有基本的了解。可以定期閱讀最新的期刊論文,了解自己領域的前沿動態,知道自己研究領域的主要研究方法手段。
第二,解決研究問題的能力。假設導師已經指定了一個具體的研究問題,作為學生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可能是做實驗的能力,分析數據的能力,設計數學模型的能力,寫代碼的能力,等等。。。因學科和方向而定。
第三,提出研究問題的能力。更高一階的,如果導師沒有指定研究問題,出色的研究者要具備提出研究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學生對于自己的小方向的研究現狀有深刻的理解,知道目前還有哪些問題待解決,也知道如何從這些待解決的問題中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問題。關于這一點,可以在讀別人的論文時加以揣度,思考其文章的原創性在哪里,作者是如何找到這一研究問題的。
第四,英文讀寫能力。大多數學科都需要閱讀最新的英文論文,了解學科前沿動向;寫作英文論文發表SCI。其中“寫”又尤為重要。滿滿一肚子墨水卻倒不出來,明明研究結果非常棒卻無法用地道的英文表達出來,是非常遺憾的。英文寫作又有很多講究之處,主要這么幾個層次:
首先是正確的語法和格式 (包括標點符號怎么用,空格怎么加,引用的格式等等)
其次是清晰有邏輯的行文,段落之間、句子之間的銜接要自然有邏輯
再高一級是把復雜的概念用簡單的語言(包括圖表)講清楚。很多人常說,寫論文就是講故事,由淺入深,要把你的故事引人入勝地講給別人聽。
當然,如果致力于進入國際的學術圈子,英文的聽說也很重要,這樣就可以在國際會議上談笑風生。
第五,勤奮刻苦。996,不過分吧。都說科研是創造性的工作,但是其實創造性的工作也都是遵循一定的流程的,熟悉了這個流程,創造的效率也就高了。
作者:Goat Leaf
注:浙江大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在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049073/answer/689716797
目前讀博的第一年,身邊坐著的都是博四到博五的學長們,應該都能算大牛(獲得國獎、sp之類的)吧,平時有意無意觀察過他們,稍微總結一下一些共同點。
1、心態良好,性格open:一直被強調的是讀博心態很重要,這一點我也能感受到,身邊也出現過博士自殺的情況,所以學長們平時會專門抽出時間玩耍,類似玩魔方以及解謎游戲,期間口嗨兩句調節氣氛的情況比比皆是。
2、思維前衛,動手能力強:他們對于一個課題往往能夠提出一些大膽的想法并且付諸于實際行動,說干就干這種有點真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到,高度的執行力帶給他們的是更快的進度。
3、不斷嘗試,不怕失敗:這個素質應該從大學本科期間就應該有了,就不多贅述了,正是因為無數次失敗的經驗,在某些時刻遇到特殊情況,學長們的確能夠真正地冷靜分析解決問題。
4、學會合作:99%的人以后都不會成為行業的領軍者,學長們經常會互相給對方看論文,指出撰寫的錯誤與不合適的地方,同時在建模編程的時候也會進行分工以及互相糾錯,雖然說的不好聽這叫抱大腿,但是兩只大腿互相抱產生的效果屬實讓人羨慕(好多篇SCI)
5、給自己放假:學長們周日都不來實驗室的,朋友圈都是出去浪的照片,也算貫徹勞逸結合了。
6、科研之外有自己的一項愛好:這個我深有體會,我平時之余喜歡健身,在煩躁的時候有一個轉移注意的方法讓我放松一下,可以讓我更好地進入下半場的科研狀態。
7、他們都是單身。。。。。。
8、他們頭發都挺少的,發際線高度決定科研高度。。。。。。
9、對于時間有自己的規劃:他們也經常翹課,或者在課上趕DDL,從功利性的角度來說,他們是不愿意花時間在其他領域中的知識的,尤其是與自身研究方向沒有關系的那種。
10、學會通宵:為了DDL或者Pre他們是真的能肝,成宿成宿的那種碼代碼做PPT,頭發也是一撮一撮地流浪~
-------分割線-------
上面都是基于我身邊的學長們的共同點,采樣較少,可能不具備普遍性,不喜勿噴~
作者:Vincent Hwan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7049073/answer/657683519
作為一名博二的老咸魚,曾經在外面浪蕩過兩年,回顧碩士到現在博二的經歷,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點微不足道的經驗。
一、科研能力
(1)文獻搜索能力
與專業相關的數據庫就不談了,WOS, google 學術,必應學術等搜索引擎應該是最基本的工具,當然還有一些進階一點的工具,比如;Semantic Scholar - An academic search engine for scientific articles 以及學術搜索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等等,更詳細的內容在知乎上一搜一大堆;除此之外,還有電子書搜索引擎、專利搜索方法,國基的搜索方法等,這些都是需要了解的。
還有就是要善用wos提供的文獻分析工具,在剛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到關鍵的文獻。
(2)文獻閱讀能力
這是一個慢慢提高的過程,需要閱讀幾百篇與研究方向相關的重點文獻,為了方便整理文獻,推薦使用endnote等的文獻整理工具(用過都說好),筆記可以直接記錄在文獻欄的note或researchnote一欄中。blog等碎片化的信息,可以使用onenote或者印象筆記等記錄下來。
通過這些工具,可以將知識梳理得更有條理性,方便以后快速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內容。
(3)論文寫作能力
毫無疑問,英語是必須要過的一關,平時多積累吧。網上有很多人討論過文章的結構和邏輯條理,可以去看看。除此之外,在寫作過程中,如果不確定專用名詞的寫作方式,要活用endnote的搜索功能,軟件提供pdf內部的關鍵詞搜索功能,搜索一下,看看有多少篇文章中用到了這些名詞,如果沒啥文章使用過,這時候你就得注意了。
其他科研上的建議,可以看看中科大羅昭峰老師的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能力的課程,慕課上有。
二、科研之外的能力
(4)團隊建設能力
科研早就過了單打獨斗的年代了,現在都講究一個團隊作戰,如果課題組不是一個大團隊的話,作為博士生一定要挖掘能力夠強的師弟來作為科研上的幫手,往往可以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實驗工期變短,論文能夠多幾個人修改,論文產出數量增加等等。
(5)多運動
科研之余,多去運動吧,強烈推薦去健身,每天一個小時,健康又規律。天天待在實驗室,博士三年讀下來,整個身體都垮了,是劃不來的(年紀越大,越感覺到身體的重要性)。
(6)心態要擺正
學會接受失敗,接受自己只是一個剛進入科研圈的小學徒,不要對自己期望過高,被拒稿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多接受幾次就麻木了(狗頭))。
(7)導師的關系
要學會和導師打交道,多溝通。絕大多數導師都是比較好打交道的,畢竟都是知識分子,能夠講道理的。
最后一點建議就是,“周末多去外面轉轉,不要老是待在實驗室”(老板原話)。
祝各位同行 work hard,play hard!
————
編輯?∑Gemini
?來源:AI干貨知識庫
?數學家探索兩個幾何世界之間的鏡像鏈接
?數學天才帕吉特:他有如電影般的人生際遇
?世界上最奇怪的數學天才,被獎勵100萬卻拒領,寧愿過得像乞丐
?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學習本身就是一門學問
?如果沒有數學,我們如何測量
?數學的真相:物理時空的數字模型還是現實本身?
算法數學之美微信公眾號歡迎賜稿
稿件涉及數學、物理、算法、計算機、編程等相關領域,經采用我們將奉上稿酬。
投稿郵箱:math_alg@163.com
歡迎加入算與數學術交流群,請添加微信:nhyilin(備注:算數粉絲)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位合格的博士生需要有哪些条件和素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90后女博士任985高校特聘教授,这次有
- 下一篇: 重磅!华为发布2025年十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