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子人才的艰辛生活
在我數十年的大學工作學習經歷中與諸多帽子人才不同程度打過交道,其中一些帽子人才成了我終生的好朋友。這些人才帽子無論“尺寸大小”,他們在我心里一律平等。我以科學成果水平與嚴謹學風及人生態度來衡量帽子人才的質量及其在我心中的地位,以及他們是否屬于我向晚輩推介的楷模。誠然,我是在向帽子人才學習和合作科學研究過程中和他們建立起了“革命友誼”。我對一些帽子人才的工作生活狀態比較了解。他們中的一些人日子過得很是艱辛,有的甚至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例如中年離世的高山院士是我心中的學術偶像,我們合作科學研究20多年。他37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不久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稱號。此后,再接再厲,49歲當選中科院院士(劉慶生,我談高山院士的科學精神,礦物巖石地球化學通報,2016年35卷第3期)。然而,由于長期超負荷工作以及生活不盡如意,導致54歲離世,讓他的親人和朋友倍感悲哀(我與高山院士的交往,今日科苑,2016年第7期)。
>>>>
社會公眾中總有一些人羨慕大學的工作崗位,主要原因之一是大學有寒暑兩個假期,加上每周的雙休日和節假日,全年估計超過1/4時間假期,著實令人羨慕。毋容置疑,大學的教職員工中確有一部人在享用這些豐厚的“福利”。然而,大學教職員工中總有一部分人,其中以教師居多,尤其是那些帽子人才教師,為了應對各種考核,有人也許為了滿足一點虛榮心和成就感,他們因各種緣由無暇享受這些國家賦予大學教職工的法定假期。例如我們學校有的教師通常安排暑假帶領學生赴野外科研工作。因為,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正常學期一般安排有校內的課程學習。此外,地學類學生的教學實習與生產實習時間有時安排在暑假,這種犧牲師生雙方假期的做法似乎形成了管理部門的習慣思維。近日一位知名教授和我聊天,他告訴我,有關學院已經向學校領導提出,這類由校方制定的教學工作應該安排在下學期秋季進行。這樣既維護了師生雙方假期的合法權益,又愛護了師生雙方身體。因為,夏季正值酷暑季節,野外高溫環境實習會對師生健康造成威脅,實習效果也大打折扣。
這個話題讓我想起在職時的工作場景,那時候我也幾乎沒有假期和周日。由于沒有什么業余愛好,只能將這些業余時間用在專業學習和工作上。盡管那時候收入也不高,然而,大學環境比較淳樸,師生關系簡單,誘惑與功利較少。至今記得1993年7月心臟似乎向我發出預警,為此,我及時調整了工作節奏,降低工作和心里壓力,使得身體狀況逐漸轉危為安。我的“人生觀”是:事業上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量力而為;我的家庭一定需要一個健康的我。在這個觀念指導下,20多年來,心臟和我相安無事。
當下我國的大學環境與當年“安靜”的治學環境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大學圍城里的師生員工往往呈現一派“煩躁不安”的景象。在個人利益和管理功利思維驅使下,大學各類人才帽子滿天飛。戴上帽子成為一些年輕人奮斗和追求目標。其實當他們中一些人戴上帽子后發現日子過得并不輕松。他們的工作壓力及內心感受只有自己及家人知道。有的帽子人才雖然兜里有點閑錢也沒有時間用于休閑消費,強烈的自尊心、功利心和榮譽感使得他們身陷學術囹圄不能自拔。
有人告訴我一個帽子人才今年暑假的“表現”。這位帽子人才暑假開始依然每天三個單元時間在辦公室工作,并建議他的研究生暑假至少拿出一半時間來工作室和他一起為科學夢想奮斗。他需要利用暑假這段相對“安靜時間”(沒有教學任務和其它事情)與研究生一起準備相關成果論文提交他們領域若干重要學術會議。原來家人希望他暑假拿出一周時間去陪家人去周邊一些景點休息散心,年事已高的父母也希望和他們一起享受一點“天倫之樂”。然而,一個接一個的會議論文截止日期和突然而至的事情使得他被迫爽約。
我在“做強自己是你唯一選擇”文章中說:“擁有較多科技資源的大多數牛人和學術大腕們也經歷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并取得了同行認可的科技成果,才成就了這些牛人們今天的學術地位,有的人為此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我真誠希望,帽子人才們能夠“放下包袱”,在做好“本職工作”同時將自己的家庭生活過得出彩。正如我的文章“青椒之問”中最后結尾的忠告:“在你連續忘我工作多日時,要想一下,家中還有老小需要你的關懷;尤其當你的身體提出第一次警告時,你要下決心放下。年輕人要知道,父母親雖然在意你們的事業成就,但在事業和身體兩者之間,一定是將兒女們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2020年8月9日
編輯?∑Gemini
來源:科學網博客,作者劉慶生
文章推薦
?最全數學各個分支簡介
?十大中國數學之最
?數學和編程
?機器學習中需要了解的 5 種采樣方法
?北大讀博手記:怎樣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導性!
?施一公:為什么要獨立思考、為什么要尊重科學?
總結
- 上一篇: 人类共同命运:当下,科学交流尤其需要乐观
- 下一篇: 线性代数拾遗(六):特征值与特征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