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拒绝北大教授,却坚持留在美国做服务员的数学天才,现状如何
“人往高處走”意味著一個人有進取心,有自己的追求,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又面臨了另一個問題,畢業于名校的中國學子留學國外后便選擇了放棄中國籍,一句“人往高處走”能說通嗎?
>>>>
這樣的事情并不是少數,以致于有網友調侃,國內名校都是為外國培育人才。當然,得到國家公費資助、留學前宣稱學有所成后將回國報效祖國的留學生,在出了國門后卻一去不復返的不僅僅是清華北大的部分學子,如畢業于成都外國語學校的劉亦婷。
在1999年,劉亦婷被哈佛大學以全額獎學金特招錄取,她被錄取的原因不僅僅是她所具備的才能,在其申請書上曾寫下了學成之后回歸祖國,為祖國建設奮斗終生的感人肺腑的話,而哈佛大學在其錄取通知書上也是回復:“我相信你對哈佛和中國都會做出貢獻。”然而劉亦婷從哈佛大學畢業后再沒有回國。
“人才流失”在各地都是一個問題,但問題不單單是因為國內條件不行,還有些是因為人的觀念,張益唐曾是北大學子,是一位數學天才,因此北大及國家都非常重視他,張益唐在北大讀研究生期間,他的導師是著名教學家潘承彪教授。
1984年夏,代數專家莫宗堅受邀來到了北大講學,由于莫宗堅正研究的雅克比猜想,正是張益唐渴望去做的,因此張益唐被推薦給了莫宗堅,次年,在北京大學校長丁石孫的推薦下,潘承彪中作為公派自費赴美留學,于是張益唐便跟著莫宗堅到了美國普渡大學讀博士。
但在讀博士期間,張益唐與莫宗堅在學術論文上產生了許多分歧,最后張益唐的畢業之路非常不順,畢業后張益唐因為沒有發表任何出色有名的論文,也沒有得到導師的推薦信,因此張益唐在美很難找到一份讓自己滿意的工作。
而北大一直都很關注張益唐,熟知其才能,也是力邀張益唐回國,但張益唐拒絕了,他寧愿留在美國做一名服務員,不過這份工作也磨煉了張益唐,期間張益唐并沒有停止自己的數學研究。
后來在1999年,張益唐的一位朋友聽聞了他的遭遇,于是順手幫助了他一把,張益唐得以到美國新罕布什爾大學做助理教授、講師。2013年4月,張益唐完成了自己的研究。
同年4月7日,張益唐將自己的數論論文“孿生素數猜想”寄給了《數學年刊》,此時張益唐已經58歲了,但他最終還是成功了,成為了一名聞名世界的數學家。
現今,張益唐也成功得拿到了美國國籍,并且被聘請為了加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數學系終身教授,另外張益唐還在《數學年刊》發表了《質數間的有界間隔》,證明了存在無窮多對質數間隙都小于7000萬。
不過選擇怎樣的人生,最終都是自己抉擇的,只是國家塑造出了一塊金子,到國外經過打磨后就一去不復返了,難免讓人覺得可惜。
編輯?∑Gemini
來源:天涯看點歷史號
文章推薦
?最全數學各個分支簡介
?十大中國數學之最
?數學和編程
?機器學習中需要了解的 5 種采樣方法
?北大讀博手記:怎樣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導性!
?施一公:為什么要獨立思考、為什么要尊重科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那个拒绝北大教授,却坚持留在美国做服务员的数学天才,现状如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开学典礼上,施一公寄语:西湖大学绝不允许
- 下一篇: 终于有人把 Spring 循环依赖讲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