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乐、胡歌登上核心期刊,他们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个新物种!
近日,知名學術期刊《世界生態學》發表論文《中國四川省叉襀屬(襀翅目:叉襀科)一新種 A New Species of Nemoura (Plecoptera: Nemouridae) from Sichuan Province, China》。文中稱發現一個新物種,并以知名演員古天樂、胡歌的名字命名,藉以感謝他們對中國西部山區環境保護與基礎教育事業的貢獻。
文章摘要中稱:記述采自中國西南地區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叉襀科(Nemouridae) 一新種——胡古叉襀(Nemoura hugekootinlokorum Wang & Meng, sp. nov.)。
文中介紹,這個叉襀科新物種遵循了《國際動物命名規約》(第4版)第31.1.2條款,以胡歌姓名的拼音“Hu Ge”、古天樂姓名的拼音“Koo Tin-lok”加上拉丁化后綴“-orum”命名。
模式標本存放于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正模♂,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2019年3月15日,郭晶晶采。副模,4 ♂,5 ♀,采集信息同正模。新種與凹緣叉襀(Nemoura concava Li & Yang, 2008)有些近似,但前者尾須具2個端刺,肛上突頂端分叉,而后者尾須僅1個端刺,肛上突端部有三角形凹缺。
胡古叉襀
胡古叉襀分布區域
據顯示,該文作者為王俊潮博士,來自中國農業大學昆蟲學系。
《世界生態學》是漢斯出版社一本關注世界生態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創刊于2011年,旨在開放存取。
這是一本關注生態學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范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生態學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臺。
據悉,古天樂、胡歌多年以來熱心從事公益活動,已成為演藝界的佳話。
根據香港慈恩基金會官網數據顯示,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古天樂建立慈善基金會,12年間已經援助建校超過120多所。
即使在去年疫情期間,古天樂慈善基金會仍援建了6所學校。
截圖自慈恩基金會官網
和古天樂一樣,胡歌多年來也身體力行地參與公益事業。
2013年,胡歌受邀成為斑頭雁守護與調查項目的形象代言人。此后幾乎每一年,胡歌都會去三江源進行公益活動,挑水、植樹、撿垃圾……
去年,胡歌還參加了守護G7公路的生態公益項目。G7公路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長的高速公路,為了改善沿途荒漠化的自然環境,胡歌和公益項目的其他志愿者一同前往內蒙古額濟納旗,參與一年一度的春季種植。
此外,去年疫情期間,胡歌還向武漢兒童醫院捐贈了100臺空氣消毒機等近百萬的醫療用品。
網友在得知此消息后紛紛表示:實至名歸!
感覺蟲子都變帥了有沒有!
—THE END—
編輯?∑Gemini
來源:觀察者網、中外學術情報、微博
文章推薦
?從金庸的武俠到數學的江湖
?丘成桐談幾何:從黎曼、愛因斯坦到弦論
?實例詳解貝葉斯推理的原理
?漫談高數曲線積分的物理意義
?相對論的根源
?人人都能讀懂的編譯器原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古天乐、胡歌登上核心期刊,他们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个新物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优秀!复旦直博生一作发15篇SCI,并担
- 下一篇: 超牛!读博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发表7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