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基金评委: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不到位,容易被评审专家“灭掉”
每年國基金放榜后,有些未“中標”的申請人對評審意見“不服”,把本子和意見發給我看看問題出在哪。誠然,未“中標”的具體原因很多,在此不做詳談,僅聊聊涉及到的共性問題,即“關鍵科學問題”。
>>>>
國基申請時,未中標的一個常見重要原因是不少申請人沒有提出明確的科學問題,或者凝練出的科學問題“欠火候”。
科學問題是指,在一定的認知水平下, 存在于科學知識體系內和科學實踐中有待解決的難題。大家曉得,提出和抓住問題是科學研究“千里之行”的第一步,大科學家波爾曾指出:“準確地提出一個科學問題,問題就解決了一半。”重大科學突破往往始于凝練出關鍵科學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可以說,雖然解決問題很重要,但提出關鍵科學問題似乎更重要。
那么,關鍵科學問題的內涵是什么呢?在我看來,得滿足:
(1)若向前推進一步或解決之,有重要意義;
(2)屬于制約某具體學科領域科學發展的“瓶頸”問題,一旦找到正確的“突破口”或開啟“那把鎖”的“鑰匙”,則勢若破竹,能深入揭示隱藏在“黑暗”中的自然現象演化奧秘。雖然自然現象的演化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往往“萬變不離其宗”,找到了這個“宗”,就等于找到了“突破口”或“鑰匙”。有人提出的科學問題雖有重要意義,但太泛不具體,看不出“突破口”在哪兒,說明對關鍵科學問題的凝練不到位,容易被評審專家“滅掉”。
例如,降雨對斜坡穩定性的影響較大,有人以“強降雨作用下巖質斜坡失穩機理”為關鍵科學問題,這個合適嗎?這個問題確實對減災防災很重要,值得研究,但太泛,不是一個好問題,因為巖質斜坡有好多種,科研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分類,如果改為“強降雨作用下順層巖質斜坡失穩機理”要好一些。再深入想想,降雨是外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當降雨滲入到坡體內部潛在滑面上時,滑面介質的力學屬性及其演化行為對斜坡穩定性起主控作用,如果降雨的作用未使其達到峰值抗剪強度,那么不管雨有多大,那么這個坡還是穩定滴。如能想到這一層,關鍵科學問題可改為“強降雨作用下順層巖質斜坡滑面介質的軟化效應”更好一些。再深入想想,由于降雨入滲作用很復雜,涉及到補-徑-排-滲過程,難以量化,不如改為“順層巖質斜坡滑面介質的水致軟化效應”,更加具體明確,也便于制訂可行的研究方案,貌似更能說服專家。
顯然,關鍵科學問題的凝練與科學發展水平和人們對某一問題的認識程度有關,仍以上述問題為例,讓“二班人”凝練,提出的關鍵科學問題會是“潛在滑面中多鎖固段逐次累進性破裂導致大型斜坡失穩機理”,這基于兩點考慮,一是諸多大型斜坡滑面中存在一個或多個鎖固段,斜坡穩定性主要受其支配;二是不管降雨或地震,都是外因對鎖固段破裂過程的影響因素,在研究這類坡的失穩機理時,只要抓住最后一個鎖固段是否發生宏觀破裂這個“宗”就夠啦,反正做預測就必須要進行監測,外因的影響完全可通過監測數據得以反映,依靠建立在機理清楚基礎上的鎖固段宏觀破裂預測模型,可無需考慮很多難以量化的中間過程“細節”。
科學問題的凝練往往會引入新概念、帶來新理論或方法的發展,其是構成人類知識體系的基石。對科學問題凝練的越深入,越能抓住問題的本質,越能推動認識水平的提高,越能提出扎實的新理論或方法,這對推動科學發展大有裨益。
鑒于此,為了科學的進展,也為了基金能“中標”,童鞋們沒事兒就深入琢磨本質科學問題和解決之道吧。
鏈接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47650.html?
—版權聲明—
來源:秦四清科學網博客,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投資數學天才西蒙斯:盡你所能和最優秀的人合作
?最年輕圖靈獎得主:計算機是數學好的女性的完美學科
?26歲哈佛博士,27歲清華院長,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生只做一件事
?無需語言的數學證明,值得收藏!
?40個只有程序員才看得懂的段子
?清華北大或者其他 985 高校的學生都很牛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国基金评委:关键科学问题的凝练不到位,容易被评审专家“灭掉”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 多条件 选择 算法_浅析P
- 下一篇: 那些大学简称背后的“爱恨情仇”:东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