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外国人能搞的,今天中国人也能搞了!
今天,12月11日,錢學森誕辰110周年。就在昨天上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征系列火箭完成了它第400次飛行!中國航天人在由大向強的征程中用行動續寫著“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的故事!
>>>>
猶記得66年前,1955年當時剛剛回國、只有44歲的錢學森面對“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的質疑時,從容不迫地說“外國人能搞的,難道中國人不能搞?”
多少年過去了,從我國東方紅一號到北斗導航衛星,從“神舟”載人飛船到“嫦娥”月球探測器,從北斗組網到登陸火星,從“天宮”空間實驗室到中國空間站,中國航天人用400次飛行印證了他的話,中國人不僅能搞得成,還能搞得好!
今天,在他的110歲生日。400次飛行是年輕一代航天人送給錢老最好的禮物!
懷揣報國之志?赴美求學
110年前的今天,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在上海出生。讀中學時,他就立志要用所學的科技知識報效國家。1929年,他考入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學習機車制造專業。然而,在淞滬抗戰中,錢學森深感中國航空力量太弱,備受打擊,他決心改變專業方向,努力掌握飛機制造的尖端技術。
1935年8月錢學森考取公費留學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他在當年撰寫的《火箭》一文中描繪了心中的遠大抱負:“你在一個清朗的夏夜,望著繁密的閃閃群星。有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們真的如此可憐嗎?不,決不,我們必須征服宇宙”。
錢學森啟程赴美留學時在郵輪上的留影
在麻省理工學院,錢學森每天早上6點起床。除了上課和做實驗,大多數時間都泡在圖書館,到美國不到一年,25歲的錢學森便孤身一人橫穿美國大陸,來到加州理工學院。在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導師馮?卡門,此后,年僅28歲的錢學森,以一種全新的近似方程式解決了飛機高速飛行時殼體變形的數學計算難題,這就是著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這一公式,被后來的國際航空界廣泛應用了二十年。
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時的錢學森
、
1940年錢學森加入了加州理工學院最前沿的火箭小組。從此,錢學森的研究重心從航空開始轉向火箭,二戰結束后,美國開始制定戰后飛機和火箭導彈發展的規劃——《邁向新高度》,這一項目云集數十位美國頂尖科學家。13卷報告中,有5卷由錢學森參與編撰并執筆最重要的部分。到了1947年,36歲的錢學森已經是世界知名的火箭噴氣推進專家,麻省理工學院最年輕的終身教授,美國科學界最明亮的新星之一。
然而,回國報效始終是錢學森深藏于內心的人生歸屬。
“北方當局”來信打動錢學森
1949年5月,錢學森收到了一份來自中國“北方當局”的來信。信件邀請他回中國領導航空工業的建設,信中的“北方當局”,正是中國共產黨。
其實早在兩年前,錢學森就接到過一份來自國民政府的回國邀請。1947年,錢學森與妻子在自己的婚禮上演講,他說“我們要消滅眾生的困苦和匱乏,帶給他們愉悅和美麗”。
然而當時他看到的卻是一副民不聊生的景象,當他的導師葉企孫教授問他,你愿意不愿意當這個交大的校長啊?他憤憤說了一句,“我不愿意為這個政府粉飾太平”。
錢學森與妻子蔣英的婚紗照
也正是這一時期,錢學森確信了中國的未來,回到美國后,他很快便辭去了美國空軍科學咨詢團成員和海軍軍械研究所顧問的職務,逐漸脫離美國軍方身份,為回國創造條件。
1949年10月1日,當新中國的開國禮炮轟然宣告中國一個新的時代到來時,在大洋彼岸,錢學森夫婦也即將迎接一個新生命的到來。他們決定等孩子生下來,就一起回到新中國,在與中國留學生一起的聚會中他們共同相約“為了抉擇真理,我們應當回去。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然而,這個計劃卻并未像錢學森所預料的那么順利和美好。
一次禮貌辭行卻招來牢獄之災
1950年的美國正被“麥卡錫主義”的恐怖氛圍籠罩,反共、排外運動正愈演愈烈。錢學森推薦的研究員威因鮑姆被查出是美國共產黨當局立刻吊銷了錢學森從事機密研究工作的安全執照,并不準錢學森參與任何涉及軍事機密的研究。錢學森不屑于解釋和爭辯,早已下定決心回國的他,將家中一切打包了八只大木箱,送到海關準備起運。
8月23日,錢學森只身前往華盛頓向美國海軍部副部長丹尼爾?金貝爾正式辭行,金貝爾力勸錢學森留在美國,甚至充滿暗示地表示,要他三思而行,當他一離開,金貝爾就致電司法部“錢學森這個人知道的東西太多,無論如何不能讓他回國”。隨后,一份不準回國的指令把錢學森留在了洛杉磯。
在美國時期的錢學森
作為當時世界頂尖的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所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屬于軍事機密。美國軍方擔心一旦錢學森回到紅色中國,他的技術和知識會為頭號對手蘇聯所用,而在美國當局看來,錢學森一個人就抵得上五個師的兵力,因為他掌握著火箭武器的重大秘密。
錢學森送到海關的八只木箱也被聯邦調查局以涉及美國機密文件為由扣押,并以企圖運輸秘密科學文件罪將錢學森拘禁到特米諾島。
但后來的調查顯示,錢學森絲毫沒有帶走美國軍事科學機密的企圖,那些被沒收查扣的文件不過是私人書籍、筆記和數學對數表。
與此同時,非人道的折磨正等待著錢學森,調查人員把他關在一個單間,不允許他和任何人說話。房間里的燈到晚上每三分鐘就亮一次……
錢學森被拘禁的消息很快經《紐約時報》傳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李?杜布里奇和導師馮?卡門等人湊齊了1.5萬美元終于在13天后將錢學森保釋出獄。然而經過這13天的牢獄折磨錢學森體重掉了13磅,甚至一度喪失了說話的能力。
出獄后的錢學森并未獲得真正的自由,一場又一場的聽證會接踵而來。他經歷美國歷史上離奇而荒誕的裁決,一方面因他有共產黨傾向被判應當驅逐出美國,另一方面卻又由于他所掌握的知識和機密,不許錢學森離開美國。從此,他進入被限制自由、監聽與跟蹤的軟禁生涯之中,甚至每個月都要到美國司法部移民歸化局“報到”。
在給美國友人的信中,錢學森發出了悲涼感慨你相信世上還有正義與誠信嗎?
軟禁生涯并未動搖歸國意志
在漫漫無期的軟禁歲月中,錢學森并沒有沉淪虛度,他辭去大多數職務,埋頭寫作,連續四個月每月完成一篇論文,著出40萬字的經典著作《工程控制論》。
正是在新的研究領域中,錢學森找到了最大的心靈慰藉而歸國報效的意志,則是始終不滅、與日俱增,終于在一本《人民畫報》中錢學森看到了希望。
1955年夏北京舉行盛大的游行集會活動歡慶五一勞動節,通過《人民畫報》,錢學森看到了慶典盛況并驚喜地發現站在毛澤東身邊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叔通,正是錢學森父親錢均夫的老師,也是錢家多年的老友。
錢學森很快給陳叔通寫了一封信“被美國政府拘留今已五年,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
他在信中用最直接的方式表達了他當前的困境和對歸國的期待。
錢學森被美國軟禁期間寫給北京的“求援信”
這封信輾轉了大半個地球終于送達北京,陳叔通當即把信呈送周恩來的手中,外交部馬上給正在日內瓦參加中美大使級談判的王炳南發電報,讓他向美方要求釋放錢學森。
在談判桌上,當美國代表堅稱,沒有愿意回國的中國公民被扣留時,錢學森的信成為了最有力的回擊。最終,在中國政府提前釋放11名被俘美軍間諜和錢學森親筆信的力證下,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同意錢學森回國。周恩來后來評價,換回來一個錢學森,也值!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終于登上回國的郵輪,這段長達五年的歸國旅途終于劃上了句號。對于新中國而言,這一段艱難歸國路,很快便顯露出其不可估量的意義和價值。
人民對我工作表示滿意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回國后,錢學森和錢偉長合作籌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對發展我國的導彈事業提出了長遠規劃,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并任命他為委員。
也在這一年,錢學森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在錢學森具體領導下中國研制成功第一枚導彈,隨后,他主持中國“兩彈結合”的相關試驗工作,1966年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
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僅用十多年時間,中國國防尖端技術就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達到世界上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所具備的實力。
錢學森晚年依然牽掛中國航天事業,在82歲高齡時他在信中說道“21世紀的中國人,一定要在空天飛機上顯一顯身手,這是一件國家大事!”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神舟五號”飛船發射升空飛行590秒時,楊利偉擺脫了地球引力,浩瀚的太空終于迎來了,第一位中國人。
楊利偉在太空中展示五星紅旗和聯合國旗
此時的錢學森已經92歲高齡,身體的原因讓他只能在床榻上和億萬中國人一起注視著“神舟五號”遨游太空。正是在1967年錢學森在一封來信上的修改,將宇宙空間技術正式定名為“航天”。
完成太空首飛任務的楊利偉專程向錢學森報到
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進行中國第一次出艙行走。在地球上億萬人注視著翟志剛手中的那面五星紅旗,在這里面有一雙老航天人的眼睛,滄桑卻依然明亮,“神舟七號”成為錢學森一生中看到的最后一次中國載人航天任務。
錢學森在學術方面成就矚目,他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了開創性貢獻?著有《工程控制論》《論系統工程》《星際航行概論》等多部著作。他是中國近代力學和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奠基人是當之無愧的“中國航天之父”。
作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錢學森曾獲中科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小羅克韋爾獎章和世界級科學與工程名人稱號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作為科研工作人員,錢學森也是舉世公認的人類航天科技的重要開創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工程控制論的創始人,20世紀應用數學和應用力學領域的領袖人物。
2009年10月31日這位被譽為人民科學家的科學巨擘走完98年的人生歷程溘然長逝。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在畢生實踐著科學報國的歷程中,錢學森淡泊名利,人品高潔,展現出一位科學大師的高尚風范。他說“作為一名中國的科技工作者,我活著的目的就是要為人民服務。如果人民最后對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滿意的話,那才是對我最高的獎賞”。
當仰望夜空,我們發現他一直都在星河之路上,一代代中國航天人一往無前,夜空正因他們而璀璨。
今天,是這位偉大科學家的誕辰。讓我們向他致敬!
—版權聲明—
來源:共青團中央,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馮·諾依曼54年傳奇:上帝讓他開掛?
?優秀!博士畢業兩年后任副教授,34歲就成為中國最年輕女博導之一!
?走近華為“天才少年”鐘釗:入職兩年兩度突破業界學界極限
?這對夫妻太牛了!雙雙考博成同門師兄妹,帶娃發SCI兩不誤
?丘成桐拉來一位大牛!又一位國際頂尖數學物理學家加盟清華
?一生只為兩件事,他的名字曾是中國高級機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钱老,外国人能搞的,今天中国人也能搞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励志!从中专生到清华博士的逆袭人生
- 下一篇: 94年的博士后又拿到了这个金奖!原来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