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是如何在3个月内写出博士论文的?
在閱讀本文之前,請注意:我花了三年半的時間進行全職研究,為我的博士論文收集數據;這三個月只涉及寫作,我在最后很快就完成了。我并不是說每個人都能寫得那么快,如果你沒有做過研究,那是不可能的。你可能寫得不如我快,但你可能會從我的寫作方法中獲得一些有用的見解。
>>>>
2006年夏天,在開始攻讀博士學位近3年后,我準備辭職。
我的成績遠遠不夠,我使用的設備大部分時間都不起作用,我幾乎無法激發起早上起床的動力。
一年多后,我就成功了:我扭轉了局面,獲得了發表一些論文的數據;在短短的三個月內,我從頭開始寫下了我的整個博士論文;以零修正通過我的答辯。
最重要的是,我開始享受這個過程。
我是怎么做到的?下面的提示并不容易,許多都違背了一般的論文寫作建議,但它們居然奏效了。
01
應對壓力
—— Dealing with stress
在度過了一次近乎崩潰的經歷后,每當我在研究中遇到問題或者發現自己壓力大時,我就會開始在校園里散步。
我花時間思考自己需要做什么,讓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回過頭來處理問題。
以前我發現我自己會處于一種為了熬過一天而在網上浪費時間的境地。這一個習慣的改變可能挽救了我的博士生涯。
02
放慢速度
——Slowing down
這似乎有悖于直覺,但放慢速度有助于我走得更快。通過在實驗上多花點時間,盡可能仔細地做事情,我消除了很多耗時的錯誤。?
03
限制可用時間
—— Limiting the time available
雖然在我想明白了如何應對壓力之后,我的工作效率就提高了,但進入第四年我還在做實驗。
我有了提交論文的截止日期(在我第四年的年底),但我的研究仍然有點混亂。我并沒有集中精力去發現什么。
我的導師(杰出的Moriarty教授)就告訴我,2007年3月底以后不再允許我進入實驗室,我必須寫出我的所有東西。
04
適應和果斷行動
——Adapting and acting decisively
因為時間有限,我不得不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我所做的任何事情,要么完成,要么放手。會有一些枝節,但這沒關系,只要我把其他的事情處理好。
我必須決定不做某些事情,而用精力和決心專注于其他事情。
不過,論文還是會有些單薄。于是,我在另一名學生研究的基礎上,接了一個副項目,這樣可以很快地產生一些成果。
這個副項目產生了我科研生涯中最有趣的成果,見文獻:JA Hayton, E Paulic-Vaujour ?and ?PJ Moriarty,Anisotropic assembly of clooidal nanoparticles exploiting substrate crystallinity,Nano, Vol. 02, No. 06, pp. 361-365 (2007). https://doi.org/10.1142/S1793292007000714
05
寫作前完成研究
——Finishing research before writing
等到我不再做實驗的時候,我知道我已經有足夠的能力面對博士學位了。不是最好的博士,也不是改變世界的博士,但有了兩篇論文和足夠的數據,我覺得已經足夠了。
因為我不被允許回到實驗室,我只需要專注于寫作。困難的部分已經過去了。結果是不會改變的,所以我只需要確保自己在寫作的時候是有效率的。
當你知道原始材料不會再改變的時候,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提示:如果還有研究或分析要做,就把這個放在比寫作更優先的位置上。
06
準備工作
——Preparation
我決定在家里工作,而不是在辦公室,因為這樣可以減少干擾。我扔掉了電視,電腦上也沒有網絡連接。沒有網絡意味著我必須事先收集所有需要的文件,迫使我思考我需要的東西。我還設置了一個專門的空間(2張大桌子連在一起,還有一張非常舒適的椅子,旁邊有一扇大窗戶,自然光充足),專門用來寫論文。
07
目標和一致性
——Targets and consistency
我給自己設定了三個月的目標,分解到每一章的目標。這將使我在最后的絕對截止日期前有3個月的儲備時間。
我每天的目標是500字,我知道即使在效率最低的日子里我也能達到這個目標。
這意味著,由于我在大多數日子里都突破了目標,所以我每天完成后都會對自己的進展感到滿意,這反過來又意味著我在第二天開始時感到自信。
提示: 把你的目標設定為你知道你每天都能完成的事情,然后完成它。不要把它設得你能想象的那么高。
08
例行事情
—— Routine
一天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是開始和結束。盡早建立動力很重要,結束一天的工作也要有一個規律。
在每天結束時,我總是給自己留下一些容易做的事情,以便第二天開始工作,所以我醒來時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我還在每天結束的時候收拾桌子,這也有助于結束一天的心理狀態,也讓我的大腦不再在晚上反復地看論文。
09
將冰冷的標準應用于我所包含的內容
——Applying ruthless standards to what I included
不管是研究現狀綜述,還是我自己的工作,只要是不合格的,我都會刪掉。
我只關注最好的文獻,為自己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這樣做的結果也是讓我的工作與該領域最優秀的工作聯系在一起。
我只寫我所知道的東西,這使得論文比我把所有的東西都包括進去(不管我是否理解)都要短、快、容易寫,質量也更高。
提示:你選擇的是評判,而不是考試。只包括你能從容答辯的內容。
10
在重要的細節上花時間
—— Taking time over details that matter
我對文字的清晰度、圖表和論文的整體面貌都費盡心思。
如果一張圖花了2個小時,那就這樣吧。如果在論文中找不到高質量的圖片粘貼,我會自己重新畫。為什么這樣做呢?因為這樣可以增加論文中貫穿的質量感。
“未重建的Si(111)表面”。這花了很長時間來繪制并確保圖表的準確性
這花了很長的時間來畫圖,并確保圖的準確性。通過每次對一個細節的執著關注,我可以確保我不會再做一次。這讓我想到了最后一點... ...
11
一步到位
——One draft
我總是邊寫邊編輯,目的只有一個:確保我把腦子里的想法清楚地表達在紙上。直到我覺得句子有意義,沒有含糊不清的意思,我才會繼續寫下去。
思路清晰永遠是第一目標。但是,如果你不趁著思想還在腦海里的時候澄清你的寫作,就很難在幾天或幾周后再來整理出亂七八糟的思想。
這意味著我在不斷地重讀和修改剛剛寫好的東西,同時也意味著當我把東西提交給我的導師時,只需要很少的修改,這節省了幾個月的時間,只是因為我在第一輪就盡可能地接近 "正確"。
提示:如果你知道什么是好的寫作,那就會有所幫助。請觀看以下視頻以獲得更多提示:
James Hayton,How to write your PhD thesis (without going insane): Full lecture,April 20, 2020,https://jameshaytonphd.com/quick-tips/how-to-write-your-phd-thesis-without-going-insane-full-lecture
另一個關鍵因素
在我的博士課程中,盡管有很多錯誤,但我在我一直使用的技術和數據分析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和技能。這就是為什么當我放慢速度,更仔細地做實驗時,我能夠快速分析結果的原因之一。
我經常遇到那些把分析工作留到最后幾個月的學生,他們在整個博士課程中幾乎什么也沒做。這是一個困難的處境,因為你必須在巨大的壓力下快速學習分析技能。盡早實踐分析,不要忽略數據!
請注意,我得到了對我這篇文章的一些評論,好像我在3個月內完成了整個博士學位。不是的,我是先做了三年半的研究,然后再寫論文。我也沒有說任何人都能寫得那么快,因為這取決于很多不同的因素。這就是為什么標題是 "俺是怎么寫......的"(How I wrote ...),而不是 "如何寫......"(How to write ...)。
?原文:James Hayton (詹姆斯·海頓),How I wrote a PhD thesis in 3 months,February 28, 2012, https://jameshaytonphd.com/quick-tips/how-i-wrote-a-phd-thesis-in-3-months
—版權聲明—
來源:學位與寫作,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給數學新手的忠告
?馬克思的數學手稿
?大學排名居然是一家快倒閉的二流雜志搞出來的自救項目?
?丘成桐談幾何:從黎曼、愛因斯坦到弦論
?相對論的根源
?赫胥黎的焦慮與美麗新世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俺是如何在3个月内写出博士论文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从入门到精通_资料下载:从入门到精
- 下一篇: 零的突破!炸出圈的“女娲补天”教授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