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博士生 2 年实现 Nature、Science 双发,他来自这所高校!
1月12日,Nature發表了來自電子科技大學的研究論文。
>>>>
這篇論文是繼2019年摘得首篇Science后,該校在量子科技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篇頂尖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同一個在讀博士生。
厚積薄發,在各大頂刊發文
楊超,是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16級博士研究生。
入學3年后,楊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學校首篇Science正刊論文,獲評2019年度「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首屆川渝科技學術大會優秀論文特等獎。
同時,他本人也受邀在領域頂尖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撰寫長篇綜述論文。
2019年楊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的Science論文
楊超曾說,科研「馬拉松」的賽道,不是平坦的「塑膠跑道」,而像是進入叢林之后尋找一條可以穿越的小路。
不斷求索的他,也在2022年迎來了自己的第二篇頂刊!
2022年1月12日,楊超以一作身份再次登上世界學術「舞臺」。
這篇Nature論文,成功突破了費米子體系的限制,首次在玻色子體系中誘導出奇異金屬態。
YBCO納米網孔薄膜中量子金屬-絕緣體量子相變點附近的奇異金屬態(a)輸運特性曲線,(b)線性磁電阻曲線,(c)霍爾電阻Rxy隨溫度的變化曲線,(d)玻色子奇異金屬相圖
他,來自這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楊超能做出如此亮眼的學術成果,離不開優質科研平臺的支持。他所在的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背靠電子科學與技術這一A+學科,人才培養能力超群。
除了由雷清泉院士和李言榮院士坐鎮,該實驗室還培養出了一支包括院士、「四青」人才、創新群體在內的高水平研究隊伍。
論文鏈接:
Nature: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4239-y
Science: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ax5798
—版權聲明—
來源:生物學霸、電子科技大學,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無需語言的數學證明,值得收藏!
?40個只有程序員才看得懂的段子
?清華北大或者其他 985 高校的學生都很牛嗎?
?數學原來這么有趣,一組圖喚醒你的思維!
?物理學史上最大的錯誤
?漫談高數曲線積分的物理意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在读博士生 2 年实现 Nature、Science 双发,他来自这所高校!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opencv提取圆内图像_p
- 下一篇: 无人出租车被警察截停后逃逸!AI:我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