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有什么区别,谁贡献很大却没有入院士?
我國的院士可以分為兩類:中國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我國學者可以獲得的最高榮譽稱號。
>>>>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根據(jù)中國科學院官網(wǎng)顯示,截止2019年12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共有833人,其中數(shù)學物理學部157人,化學部133人,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155人,地學部138人,信息技術科學部100人,技術科學部150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于1994年6月設立。根據(jù)中國工程院官網(wǎng)顯示,截止2019年12月,中國工程院院士共有920人,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30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31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15人、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125人、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110人、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61人、農(nóng)業(yè)學部84人、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125人。
兩個區(qū)分
很多人應該會有好奇,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有什么區(qū)別呢?簡單的來說,科學院是注重研究的,工程院是注重工程實踐的,極端點的認識可以是,一個重理論,一個重實踐,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鐘南山、袁隆平都是工程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一般在一線(有實踐),科學院院士則主要在大學里(以理論為主)。其實你看兩院的分類就知道,數(shù)學、物理、化學這些大部分都是基礎的理論,是各類研究的基礎,而工程院的分類則主要是側重于實際的。
當然并非說兩院就是隔離的,相反兩院很多時候都有合作,而且還曾存在34個兩院院士,目前已經(jīng)部分去世,剩余的兩院院士共有15個。
有哪些公認貢獻很大但沒有入院士?
很多人說袁隆平不是院士這個是錯也是對。在1994年中國工程院設立之前,我國最高的榮譽稱號只有一個中國科學院院士(1949年成立),因為中科院考核的依據(jù)涉及到職稱(標準之一就是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袁隆平1953年畢業(yè)于西南農(nóng)學院,非名校,也沒有研究生及博士生的學歷,所以一直沒有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但1994年設立中國工程院之后,鑒于袁老的貢獻,1995年就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了。
目前國內(nèi)公認貢獻很大卻沒有入選為院士的只有一個,即屠呦呦,屠呦呦因為發(fā)現(xiàn)青蒿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也是我國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的獲得者。很多人因為屠呦呦擁有了諾貝爾獎的榮譽,卻沒能“順理成章”的成為中科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而憤憤不平,認為其中必有黑幕,其實不然。
屠呦呦也是一個沒有博士學位(袁隆平2010年還獲得澳門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的人,因為又沒院士頭銜,所以也被人稱為“三無”科學家。理論上按照屠呦呦的貢獻,列入中國工程院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應該是可以的,但是現(xiàn)實中沒有,一方面可能是目前的考核標準嚴厲(不像袁老當年,工程院剛成立,缺兵短將),所以屠呦呦的學歷、論文數(shù)量不夠,無法入評(當然可以破例,但說不定破例又有人提意見了);另一方面或許屠呦呦本身就沒有申請參與評選的意愿,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追求稱號的。其實2018年和2019年的改革先鋒以及共和國勛章就是對其最大的認可(要知道共和國勛章可是只有8枚)而已。
—版權聲明—
來源:科技小百度,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給數(shù)學新手的忠告
?馬克思的數(shù)學手稿
?大學排名居然是一家快倒閉的二流雜志搞出來的自救項目?
?丘成桐談幾何:從黎曼、愛因斯坦到弦論
?相對論的根源
?赫胥黎的焦慮與美麗新世界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科学院院士有什么区别,谁贡献很大却没有入院士?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VPR 2021 | 跨模态点云补全新
- 下一篇: 马大为院士:科研人也得养家, 非升即走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