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青到杰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典型特征
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典型特征分析:以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資助者為例
>>>>
作者:王佳勻 于璇 汪雪鋒 張宛姝
人才是驅動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把握人才成長規律成為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選拔優秀科技人才的關鍵。本文以2012—2016年獲優青項目資助并后續在2018年前獲杰青項目資助的132名學者(以下簡稱“典型學者”)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數據提取自典型學者的履歷信息,包括年齡、學科領域等基本信息,教育與科研工作經歷等成長經歷信息以及個人成就信息等。運用定量分析和可視化呈現等方式挖掘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規律。研究表明境外經歷有助于青年科技人才能力的提升;高成就導師的引領作用更加明顯;不同學科領域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經歷差異顯著,在不同學習階段的院校類型、境外經歷時間長短及境外學習目的地上均有體現。研究結果有助于為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培養和選拔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決策支撐。
結論及建議
(1)典型青年學者本科一般畢業于“985高校”,大多擁有博士后經歷,其教育/科研背景呈現國內外合作培養的特點。合作培養可以提高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帶動學校自身發展、擴大對外交流與影響、開辟研究生培養新途徑等。因此應該鼓勵青年科研人才成長過程中的跨機構、跨國/境合作,鼓勵聯合培養模式,通過啟發人才的科研思路和方法、積累科研經驗,助推優秀青年人才成長。
(2)典型學者境外教育/科研經歷長短可明顯影響其后續成才時間。擁有全職境外經歷對于青年學者快速成長具有明顯的助推作用。建議用人單位大力支持青年人才跨國/境學術交流、參與國際合作,有條件的高校院所可以在境外建立國際化科研平臺。
(3)導師成就對青年科技人才成才具有重要影響,高成就導師的引領作用更加明顯。目前“導師制”是研究生教育中的普遍模式,導師在青年人才培養中扮演重要角色,高成就導師由于學術水平較高、國際視野較寬廣,在培養優秀青年人才等方面更具優勢。建議用人單位加強科研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高成就導師的優勢,帶動培養更多優秀青年人才的成長。
(4)不同學科領域青年學者的成長特征存在顯著差異,在不同教育階段的院校類型、境外經歷時間長短及境外學習/科研目的地上均有所體現。建議用人單位根據學科特點創新科技人才培養模式;建議資助機構把握不同學科領域青年人才成長規律,明確資助導向、構建分類評審機制,并在項目評審、人才評價中注意差異化管理。
原文:https://www.nsfc.gov.cn//csc/20345/20348/pdf/2021/202102-290-297.pdf
—版權聲明—
來源:中國科學基金,編輯:nhyilin
僅用于學術分享,版權屬于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系微信號:Eternalhui或nhyilin刪除或修改!
—THE END—
文章推薦
?博士生Science發文:很慶幸導師要求每周交工作進展匯報!
?陳省身:21世紀的數學
?馮·諾依曼54年傳奇:上帝讓他開掛?
?優秀!博士畢業兩年后任副教授,34歲就成為中國最年輕女博導之一!
?走近華為“天才少年”鐘釗:入職兩年兩度突破業界學界極限
?這對夫妻太牛了!雙雙考博成同門師兄妹,帶娃發SCI兩不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优青到杰青: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典型特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南京大学获赠1.2亿!
- 下一篇: 【物理总结】初中物理重要常数、单位换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