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估价102.33亿,卖25亿:赛力斯买华为“问界”商标,意味着什么?
一則公告引起軒然大波。
根據《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于購買資產的補充公告》顯示,華為和賽力斯之間要進行一筆大交易:
為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關系,助力公司把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公司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賽力斯汽車”)擬使用自籌資金25億元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 (以下簡稱“華為”)持有的已注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AIITO、AITOAUTO、 AITO SELECT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汽車外觀設計專利。25億說起來不少,但如果按照市場評估的話,華為公司算是給了很大的折扣,“經評估,標的資產于評估基準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為 102.33億元。”
《公告》中還透露,本次交易價款會在2024年12月30日前付清。
1、問界是華為樹立的一個樣板!
在華為公司決定進入汽車領域是一個戰略決策,而決策的原則其實是按照《華為基本法》里的理念:
我們進入新的成長領域,應當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術水平,有利于發揮公司資源的綜合優勢,有利于帶動公司的整體擴張。順應技術發展的大趨勢,順應市場變化的大趨勢,順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就能使我們避免大的風險。只有當我們看準了時機和有了新的構想,確信能夠在該領域中對顧客作出與眾不同的貢獻時,才進入市場廣闊的相關新領域。只有大市場才能孵化大企業,以華為公司這么大的規模,在當時的時間點上,除了智能手機外,汽車是最合適的一個行業。
行業大變局,“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已經來臨,華為公司具備通信、處理器、操作系統、云、人工智能、智能手機等技術、知識產權、資源和能力,殺入汽車領域也是順勢而為。
2021年5月,余承東被任命為車BU CEO,當時他面臨很大的挑戰,“國內像新勢力他們也不會在自動化中選擇華為,因為他們有自己的追求,傳統的車企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擇我們,所以我們就面臨了很大的挑戰,所以如果使用我們的自動化解決方案的車沒有大規模銷量,那我們就無法形成商業閉環。”不過余承東很快就找到了“智選車”這個切入汽車行業的最有效方式,賽力斯問界就是一個目前最成功的案例和樣板,可以說正是有了問界的成功,余承東才打開了局面,華為車業務進入了良性循環。
2、賽力斯能不能離開華為?
2024年6月份,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4,126輛,同比增長372.04%;半年時間,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0,949輛,同比增長348.55%。
賽力斯成立于1986年,比華為創辦的時間要早,但在2021年與華為達成合作,共同打造了AITO問界系列新能源汽車之前,賽力斯的市場表現其實不太好。從2020年的14,302,475,985.44元到2023年的35,841,957,866.81元(2022年營業收入341.05億元),在華為的加持、助力下,賽力斯的營收規模獲得大幅提升。
耗時3年研發,搭載華為最全最新技術的問界M9(售價469,800-569,800)上市后,半年累計大定已經突破10萬輛,這標志著國產新能源品牌殺進了汽車高端市場,挑戰了以奔馳、寶馬和奧迪為代表的豪華車市場格局。
可以說,華為和賽力斯的合作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目標,現在華為后撤,后續就看賽力斯能否挑起大梁了。2.5折轉讓問界商標背后,雙方一定有其計劃,這個交易應該是對雙方的進一步合作有利的。
華為歷來都是跟強者合作共贏的邏輯,賽力斯必須證明自己,當然雙方的合作也不會中斷,這點在公告中已經說明了。
3、賽力斯買華為“問界”商標,意味著什么?
“協議標的的轉讓不影響雙方的合作業務,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助力甲方(賽力斯)造好車、賣好車。”
在汽車行業,華為對自己定位是提供方案的乙方,對于跟賽力斯的合作,在轉讓商標后,雙方共同的目標是將“AITO問界打造為世界級新豪華汽車領先品牌”,公告里也說雙方的合作會進一步深化。所以網上很多傳言是不可信的。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第21屆華為分析師大會上的演講中就提到,華為公司在2024年有5大關鍵戰略舉措,其中之一是“抓住智能化戰略機遇,推進全面智能化”。徐直軍表示,華為公司會繼續打造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最終實現無人駕駛。
2018年,華為提出自動駕駛網絡的概念;2019年提出打造智能駕駛方案;2022年推出了自動駕駛ADS 1.0版本,而現在的問界M7、M9,以及阿維塔等用的就是ADS 2.0的版本。華為每年在車BU投入上百億元的研發費用,5年后,華為已經成為了汽車行業舉足輕重的角色。
其實很多人都有個想不明白的問題,那就是以華為的資源和能力,為什么不自己造車呢?對此,徐直軍曾表示,他們管理團隊2018年在三亞開會,做了一個“明確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的戰略決策。既然達成了共識,形成了決策,那戰略就不會搖擺不定。如任正非所說,華為必須聚焦自己的主航道,“打造ICT基礎設施才是華為公司肩負的歷史使命,越是在艱苦時期,越不能動搖……”所以,堅持不造車是華為的戰略選擇,這次轉讓問界商標也是基于此。畢竟華為已經跟合作伙伴成立了合資公司,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AR-HUD 與智能車燈等都會注入到合資公司,作為合作伙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曾表示,華為承諾不從事整車業務,不從事新公司涉及的業務。
戰略就是取舍,必須有放棄才是戰略。
4、任正非:學會給盟友分蛋糕!
不舍得拿出地盤來的人不是戰略家,要用開闊的心胸看世界。任正非說過一句話,“如果只想獨霸世界而不能學會給盟友分蛋糕,我們就是成吉思汗,就是希特勒,就將以自己的滅亡為下場。”
在任正非看來,華為公司必須長期堅持“深掏灘,低作堰,開放合作,實現共贏”的原則,要深刻理解客戶,深刻理解供應伙伴,深刻理解競爭對手,深刻理解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深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懂得開放、妥協、灰度。
我認為任何強者都是在均衡中產生的。我們可以強大到不能再強大,但是如果一個朋友都沒有,我們能維持下去嗎?顯然不能。華為要的是生態繁榮,要的是市場格局,有了生態和格局,華為自然就會成功,“當我們在這個產業鏈上拉著一大群朋友時,我們就只有勝利一條路了。”
理解了任正非的這個思想和華為的合作理念,我們就會知道華為在汽車領域就是要團結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贏,而不是共輸,不能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有能給合作伙伴分蛋糕,甚至把競爭對手變成“友商”,而不是追求自己利潤最大化,路才會越走越寬。
總之,以這么低的價格轉讓問界商標給賽力斯,華為是基于長期戰略的考慮,是合作共贏思維的體現。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希望中國的企業都能像華為一樣思想開放,合作共贏,做大蛋糕,走出一條寬廣的道路。
責任編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估价102.33亿,卖25亿:赛力斯买华为“问界”商标,意味着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股市如何走出低迷,能否步入牛市,做好这三
- 下一篇: 原创:纪实埃隆马斯克母子,先后来中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