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残影原理_为什么同样是高刷,OLED 可以比 LCD 优秀?
高刷新率屏幕已經開始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無論是高端旗艦手機(iPhone 除外),還是中低端手機,各大廠商都紛紛加入了高刷新率屏幕的行列,就連入門級的 LCD 屏幕都要 90Hz 起跳。
眼尖的你,或許在對比過相同高刷的 LCD 和 OLED 后,能感覺到二者肉眼效果似乎不太一樣,同樣都是高刷,但 OLED 好像總要比 LCD 流暢些?
LCD 就是我們所說的「液晶屏」,簡單來說,就是利用了液晶分子能隨不同電場產生不同排列的特性,扭轉液晶分子來控制由面板背光發出的光路,并穿過面板上方的偏光片,來調節單個像素的亮度,進而以多個不同顏色、亮度的像素點共同營造彩色的畫面。?
所以液晶面板既需要有背光板,還需要有液晶層等多層結構,而液晶的運動和響應是需要時間的,較長的響應時間,反映到畫面顯示就成為了拖影。
LCD 面板發展至今,經過了多次的迭代,液晶面板誕生之初廣為詬病的拖影問題,至今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緩解,即使是如今最先進的 mini LED 背光的 LCD 面板,人類終究無法突破物理原理的限制,不可能從根本性上的解決 LCD 的拖影問題。
也正因如此,LCD 面板即使是上了 120Hz,甚至是 144Hz 的高刷新率,也無法 100% 避免拖影問題。
而自發光的 OLED 屏幕不需要背光,每一個像素點本身就是一個發光點,靠電子穿過正負電極之間的有機化合物涂層時,激發出有機物發出光,進而實現顯示效果。
OLED 屏幕本身不存在液晶分子運動,可通過快速的電子遷移率和電流驅動來實現快速響應,因此沒有物理所致的響應問題, OLED 的拖影問題要比 LCD 好很多。在高刷新率顯示的狀態下,OLED 的表現也會更加利索,指哪打哪,而 LCD 對殘影的消除相對遲滯些 —— 這也是一些 120Hz 或者 144Hz 刷新率 LCD 面板,相比起來 120Hz(甚至是 90Hz)刷新率的 OLED 屏幕,視覺上動畫也沒那么干脆的原因之一。
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稱他們出品的 90Hz 和 120Hz 刷新率 OLED屏幕的拖影最長長度為 0.9mm 和 0.7mm,而動態影像最長響應時間為 14ms 和 11ms;對比之下,市面上大多 LCD 屏幕在 90Hz 和 120Hz 模式下拖影的最長長度分別為 1.1mm 和 0.9mm;換句話來說,LCD 屏幕需要在 120Hz 刷新率下,抗拖影問題才會跟 90Hz 刷新率的 OLED 屏接近。
▲?960fps 高速相機下視頻的單幀畫面,?144Hz 的 LCD (左)和 120Hz 的 OLED(右)這里我用 960fps 的高速相機進行簡單的測試,將號稱是目前最好的 144Hz 刷新率的 LCD 屏幕跟 120Hz 的 OLED 屏幕對比,在高速相機記錄下的單幀畫面中,左側的 144Hz LCD 的殘影比較長,而 120Hz OLED 的殘影明顯更短。
不過現實中還有另一種情況:并不是所有人對高刷新率都很敏感的,同理有不少人即使是打醒十二分精神來對比 120Hz LCD、OLED 的殘影問題,也很難用肉眼區分當中的差別。
這樣的話,LCD 的高刷新就沒必要了嗎?
當然不是,鑒于如今 LCD 中低端的定位,LCD + 高刷新這一組合非常適合推動高刷新率屏幕的發展,高刷低端化、推動高刷普及,不僅有利于 LCD 產業本身技術的革新,給疲軟已久的 LCD 以新的推動血液;整個高刷普及后,甚至對整個手機生態(包括軟硬件、服務等)的發展都有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大體看來都是都是一件功德事。
與50位技術專家面對面20年技術見證,附贈技術全景圖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cd残影原理_为什么同样是高刷,OLED 可以比 LCD 优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ysql5.7环境搭建_mysql5.
- 下一篇: .net数据源控件绑定mysql_数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