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达软件启示录——记中国一代ERP性价比之王的没落
也許在軟件行業工作的足夠久的老人,還能記得速達軟件的光輝。
1998年成立,1999年推出第一款產品,2000年拿到了IDG200萬美金的投資,陸續引入國際資本,2003年成功上市,2006年稱霸中國進銷存ERP,最低2萬元的ERP軟件引發行業震蕩。
1
速達軟件
二十年前,速達軟件是當之無愧的軟件行業明星。
速達在業內第一個推出了流程圖的設計,速達5000的流程圖深刻的影響了后來的國內廠商,甚至包括了用友金蝶這些今日巨擎。
速達也是第一個在業內使用了開單-應收/應付-發貨-減庫存-開票路的設計的公司,這些看似在平常不過的功能,都是速達開創了業內先河,不夸張地講,速達有很多業內創舉。
1998年,岑安濱從美國回來,和鄒其雄創建了速達軟件。那時候的中國軟件還是光有雷聲,不見雨點,一個海歸博士回國做軟件,光是想想就讓人振奮。
靠著模仿Intu it,速達軟件起了家,1999年,速達推出了第一款產品速達2000,剛上市就賣了5000多套。甚至還打動了Intu it,速達成為了Intu it公司的Quickbooks家族成品,Intu it后來還為其投入了資金、技術、經營多方面的幫扶。
沒錯,那個年代的成功,就是這么簡單粗暴。
到了2000年,速達又做到了讓業內乍舌的事:融資。
在那個一級市場不發達的年代,融資還是新鮮事,何況被吸引而來的資方是Intel、IDG、韓國三星、荷蘭國家銀行、Intu it、DNIB、京華山一、鼎暉等知名企業和機構帶來的數千萬美元投資款?這個陣容即使是放到今天,也絕對是震驚業界的大事件。
2
光輝歲月
2003年6月6日,速達軟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在資本的加持下,速達很快成了國內進銷存軟件霸王。
除了前文講到的最先使用流程圖和開單到開票設計的創舉,速達也是2000年-2006年的中小企業收割者。
無它,低價爾。
那幾年,速達把生產管理軟件壓到了3-5萬的區間(10站點),其中除了生產計劃、MRP、加工單、委外功能外,還包括了替代料、補料、退料、約單產量的新功能。這些開創性的舉措,讓速達牢牢坐穩了中國中小企業進銷存板塊的第一把交椅,有說法稱,2006年速達的企業客戶數量達到了峰值,遠超同行業友商。
尤其是在工業領域,無人能與之爭鋒。
也是在這幾年,速達瘋狂擴張。
2004年年初,發布了一款僅售2萬元的盒裝ERP“Quick-ERP”,在珠三角地區對標金蝶的渠道開啟了“殺K計劃”,并與招商銀行合作支持分期付款,短短3個月內就賣出了數千套,使得一部分金蝶經銷商投入了速達的旗下,引得金蝶雷動。
2004年的珠三角,多有業內人士發問,“2萬的ERP是真ERP嗎?”
彼時業內觀點分為兩種,速達的,非速達的。
傳統ERP企業認為ERP作為一種先進的工具和方法,其核心在于與客戶的管理狀態息息相關,咨詢、實施、日常服務缺一不可,2萬塊連成本都不夠。
當時的鄒其雄接受外界媒體采訪說:“這款不足2萬元的速達Quick-ERP已經具備企業內部審核、遠程分支機構管理、OA、項目管理、資金管理、生產計劃管理、進銷存管理等功能模塊,實現對企業各種經營活動和管理行為全方位過程控制與細化管理。能充分體現ERP流程管理思想,有效的對企業資金流、物流、信息流進行集成并建立系統間的數據關聯。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金蝶之前的精力全部集中在中高端ERP上,而速達此時在低端市場,已坐擁600萬中小企業,此時的速達已難以撼動。
而金蝶和速達的共同資方,IDG原本持有金蝶25%左右的股權,陸續套現到2004年只剩下了4.1%,而卻將在速達的持股比例由21.5%增持到了25.2%,讓兩家公司一度陷入一場輿論大戰。
到了下半年,速達成立了速達網絡,并隨之推出速達網站CAD系列產品。
2005年2月,成立速達資源管理軟件,并隨之推出速達重量級ERP-E.net,3月推出3000.net。
那時候的管理軟件領域,友商們要么在門外彷徨,要么戰略判斷錯誤,導致中小企業管理軟件競爭不大。由于速達采用的激進渠道采策略使經銷商數量猛增,鑒于速達當時的政策中首批進貨額度不小,加上新產品CAD和5000(ERP)的上市,速達對渠道商的銷售額達到了驚人水平。
3
急轉直下
速達“多發新品賣低價”,讓大量壓貨的經銷商有效吃不消了,加之3000.net的穩定性、功能定位和銷售情況都不太理想,這讓速達有點著急。
著急是對的,但可惜沒急在點上。
低價導致的利潤縮減,過快發布的新品口碑不佳,沒能讓速達引起反思,反而相繼推出了E系列、速達網絡ERM、物管、商務online、simple等等新品刺激業績。這都引得冬天的來臨越來越提前。
另一方面,因為過度依賴資本的副作用也開始顯現,IDG作為速達和8848的主要投資者,開始撮合速達收購8848。
年底速達軟件收購8848,IDG一方面在8848上套現,一方面想給速達軟件融入電子商務的概念在二級市場上割韭菜。
可惜,二級市場沒買賬。2005年12月,股票價值未能真實反映公司業績增長,同時考慮了品牌提升發展等因素,速達申請退市,次年,速達退市獲批,同年年底,速達成立了一家為中小企業提供電子雜志服務的公司。
自此,速達開始漸漸下了牌桌。用友、金蝶等一批優秀的本土企業穩扎穩打地開始和共和國的經濟發展一起走上快速上升通道。
4
沒落窮途
速達陷入了報表不好看,上不了市,發低價新品讓渠道商壓貨,渠道商苦不堪言,紛紛離開速達,報表更不好看的死循環里。
甚至還鬧出了內蒙古通遼的速達軟件經銷商,在通遼市太平洋電腦城一把火燒了庫存軟件的新聞。這樣的事情,不光發生在通遼,也發生在了全國很多的地方。
原因是一致的:經銷商真的盡力了,但是速達的眾多新產品BUG多,安裝復雜,售后服務困難,用戶安裝不了速達的產品,只能打電話給速達的客戶中心,由速達的后臺幫忙修補,但這種事情用戶無法獨立完成,都需要經銷商去完成,導致經銷商成本激增。而速達承諾的完善的新產品,遲遲未能交付。最終不光敗光了速達在用戶中的口碑,也敗光了在渠道商中的口碑。
發生了這樣的情況后,速達開啟了更讓人摸不清頭腦的一輪新操作,招募新的代理商,并且推出極具刺激性的加盟政策,但速達的天選之子氣運,似乎在此到一段落了。
據中國軟件網調查,速達在本世紀初全國的渠道商峰值一度達到1000多家。
2006年的速達,退出了港股,目標鎖定了納斯達克,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如愿。
5
速達啟示錄
現在的速達,問題很多。
首先是產品,盡管速度現在的產品非常多,以天耀系列為主,但其問題也很明顯:同質化嚴重,功能落伍,更新緩慢。
像速達7000系列支持的工業版和商業版,工業版多了個工序功能,商業版多了人事管理和OA。而5000和天耀系列,和7000的區別不大。也只有極少的幾款產品更新迭代可以支持win10操作系統,補丁的質量也堪憂。隨便在網絡上搜索速達的口碑,到處都是五年前抱怨速達糟糕售后的聲音。
而對渠道商,也仍然存在著壓貨嚴重、缺少培訓、服務體系沒建立起來的問題,而在今天這個網絡更發達的年代,速達的早期軟件盜版更嚴重了。對比用友、金蝶近乎一個月培訓一次的頻率,速達的不用心,肉眼可見。
但最要命的是,速達的產品價格越來越高,曾經的性價比之王徹底的遠去了。如今的速達,非但不好用,反而非常貴。
糟糕的產品、缺乏誠意的渠道策略、過于緩慢的節奏、毫無力度的售后服務成了速達棺材板上的一抔抔黃土。
中國軟件網認為,速達最大的問題是:不想實干,過于浮躁。
瞄準一個市場,隨隨便便就開發一款新產品,猛力營銷把概念炒熱,再大搞促銷引誘渠道商壓貨,以此作好的財務數據不斷在資本市場尋求接盤俠,如此循環。可一旦找不到接盤俠,整個鏈條就要面臨徹底的崩潰。
缺乏對市場的敬畏,終究會被市場懲罰。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速达软件启示录——记中国一代ERP性价比之王的没落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MDB电影数据分析实践
- 下一篇: 【升级版】和秋叶一起学Off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