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方法(营销模型篇)--最全的9种分析方法
本篇整理常用數據分析方法,主要介紹這個方法是什么,在什么場景下可以使用,但具體如何使用本篇暫不涉及,之后會結合業務場景具體闡述。
數據分析方法有非常多,但大致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營銷模型類,第二統計方法。
本篇主要是營銷類,整理的框架為:定義、模型內容、應用場景
一、5W2H分析法
1、定義
5W2H分析法又叫七問分析法,即what,why,who,when,where,how,how much。
2、方法內容
(1)why(何因)——為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是什么?
(2)what(何事)——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where(何處)——何處?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4)when(何時)——何時?什么時間完成?
(5)who(何人)——誰來執行?誰來負責?誰來管理?
(6)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
(7)how much——做多少?做到何種程度?數量、質量如何?
3、應用場景
分析需求,項目過程等
二、SWOT分析模型
1、定義
所謂SWOT分析,即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
2、模型內容
優劣勢分析主要著眼于企業自身的實力及其與競爭對手的比較,而機會和威脅分析將注意力放在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對企業可能的影響上,在分析時,應把所有的內部因素(即優劣勢)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
1、機會與威脅分析(OT)
機會與威脅時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遇到的事情,機會是對企業富有吸引力的領域,在這一領域中,該公司將擁有競爭優勢,威脅是對企業不利的因素,如果不采取果斷的戰略行為,這種不利趨勢將導致公司的競爭地位受到削弱。
2、優勢與劣勢分析(SW)
當兩個企業處于同一市場或者它們都有能力向同一顧客群體提供產品和服務時,如果其中一個企業有更高的贏利率,那么我們就認為這個企業比另一個企業更具有競爭優勢,但值得主要的是:競爭優勢并不一定是體現在贏利率上,因為有時企業更希望增加市場份額,或者多獎勵管理人員或雇員。
競爭優勢可以指消費者眼中的一個企業或它的產品有別于其競爭對手的任何優越的東西,它可以是產品線的寬度,產品的大小,質量,可靠性,適用性,風格和形象以及服務的及時,態度的熱情等,雖然競爭優勢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企業比其競爭對手有較強的綜合優勢,但是明確企業究竟在哪一個方面具有優勢更有意義,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或者以實際擊虛。
3、應用場景
企業內部分析等
三、PEST分析模型
1、定義
PEST分析是指宏觀環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經濟(economy),S是社會(society),T是技術(technology)。在分析一個企業集團所處的背景的時候,通常是通過這四個因素來分析企業集團所面臨的狀況。
2、模型內容
政治環境(politics),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政治制度、體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這些因素常常影響著企業的經營行為,尤其是對企業長期的投資行為有著較大影響。
經濟環境(economy),指企業在制定戰略過程中須考慮的國內外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
社會環境(society),主要指組織所在社會中成員的民族特征、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宗教信仰、教育水平以及風俗習慣等因素。
技術環境(technology),是指企業業務所涉及國家和地區的技術水平、技術政策、新產品開發能力以及技術發展的動態等
PEST分析模型下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常見分析指標如下所示:
3、應用場景
行業分析等
四、AARRR
1、定義
AARRR模型因其掠奪式的增長方式也被稱為海盜模型,是Dave McClure 2007提出的,核心就是AARRR漏斗模型,對應客戶生命周期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獲客和維護客戶的原理。
2、模型內容
AARRR分別代表了五個單詞,又分別對應了產品生命周期中的五個階段:
Acquisition [獲取] : 用戶從不同渠道來到你的產品
Activation [激活] :用戶在你的產品.上完成了一個核心任務(并有良好體驗)
Retention [存留] :用戶回來繼續不斷的使用你的產品
Revenue [收益] :用戶在你的產品.上發生了可使你收益的行為
Referral [推薦] : 用戶通過你的產品,推薦引導他人來使用你的產品
3、應用場景
用戶增長、用戶維護等
五、RFM模型
1、定義
RFM模型是衡量客戶價值和客戶創利能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RFM是Rencency(最近一次消費),Frequency(消費頻率),Monetary(消費金額)組合而成,此模型對于運營、銷售、財務、市場來說都比較重要。
2、模型內容
R(Recency):最近一次消費(最近一次消費是多久以前)
消費指的是客戶在店鋪消費最近一次和上一次的時間間隔,理論上R值越小的客戶是價值越高的客戶,即對店鋪的回購幾次最有可能產生回應。目前網購便利,顧客已經有了更多的購買選擇和更低的購買成本,去除地域的限制因素,客戶非常容易流失,因此CRM操盤手想要提高回購率和留存率,需要時刻警惕R值。
F(Frequency):消費頻率
消費頻率是客戶在固定時間內的購買次數(一般是1年)。但是如果實操中實際店鋪由于受品類寬度的原因,比如賣3C產品,耐用品等即使是忠實粉絲用戶也很難在1年內購買多次。所以,一般店鋪在運營RFM模型時,會把F值的時間范圍去掉,替換成累計購買次數。
M(Monetary):消費金額(設定時間內客戶的總消費金額)
M值是RFM模型中相對于R值和F值最難使用,但最具有價值的指標。理論上M值和F值是一樣的,都帶有時間范圍,指的是一段時間(通常是1年)內的消費金額,在工作中我認為對于一般店鋪的類目而言,產品的價格帶都是比較單一的,比如:同一品牌美妝類,價格浮動范圍基本在某個特定消費群的可接受范圍內,加上單一品類購買頻次不高,所以對于一般店鋪而言,M值對客戶細分的作用相對較弱。
3、應用場景
客戶細分、客戶運營等
六、漏斗分析模型
1、定義
漏斗分析是一套流程式數據分析,它能夠科學反映用戶行為狀態以及從起點到終點各階段用戶轉化率情況的重要分析模型。
2、模型內容
理解漏斗時需要注意亮點,其一:我們常見的“漏斗”都是將液體從大口倒入,小口漏出。我們這里所說的漏斗分析,每個前步驟只會有部分用戶進入到下一步驟中,所以此“漏斗”是有篩選功能的;其二:我這里說的漏斗分析,就是我們跟蹤的整個漏斗的轉化過程,是以用戶為最小粒度單元進行計數(數據展示),進入下一步的用戶一定是完成了所有前步驟的。
例如:漏斗模型在電商網站中的應用,用戶在不同的階段轉化率不同,根據用戶的路徑記錄其轉化情況。用戶在購買商品時,一般會經過選購商品–添加購物車–購物車結算–核對訂單–提交訂單–支付–完成。在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對應的轉化率,漏斗模型就是讓我們直觀的感覺到這個各個層級之間的轉化情況,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層級的情況進行優化,提升轉化率,最終可以實現銷售額的提升。
3、應用場景
流量監控、產品目標轉化、用戶轉化等
七、 4P分析模型
1、定義
4P是指“產品(product)、價格(price)、渠道(place)、促銷/推廣(promotion)”4大營銷組合策略即為4P。
2、模型內容
產品(Product):注重開發的功能,要求產品有獨特的賣點,把產品的功能訴求放在第一位。
價格 (Price): 根據不同的市場定位,制定不同的價格策略,產品的定價依據是企業的品牌戰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分銷 (Place): 企業并不直接面對消費者,而是注重經銷商的培育和銷售網絡的建立,企業與消費者的聯系是通過分銷商來進行的。
促銷(Promotion):企業注重銷售行為的改變來刺激消費者,以短期的行為(如讓利,買一送一,營銷現場氣氛等等)促成消費的增長,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費者或導致提前消費來促進銷售的增長。
而后,又有延伸到4Ps、6P、10P、7P、4P+3R等,這些就不再這里介紹了。
3、應用場景
產品定價等
八、 KANO分析模型
1、定義
對用戶需求分類和優先排序的有用工具,以分析用戶需求對用戶滿意的影響為基礎,體現了產品性能和用戶滿意之間的非線性關系。模型實施的主要形式是通過問卷進行調研完成的。KANO模型是一個典型的定性分析模型,一般不直接用戶測量用戶的滿意度,常用于識別用戶對新功能的接受度。
2、模型內容
根據不同類型的質量特性與顧客滿意度之間的關系,將產品服務的質量特性分為五類:
基本(必備)型質量——Must-beQuality/ Basic Quality
期望(意愿)型質量——One-dimensional Quality/ Performance Quality
興奮(魅力)型質量—Attractive Quality/ Excitement Quality
無差異型質量——Indifferent Quality/Neutral Quality
反向(逆向)型質量——Reverse Quality,亦可以將 ‘Quality’ 翻譯成“質量”或“品質”。
3、應用場景
產品需求分析,產品功能分析
九、7S分析模型
1、定義
是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中心設計的企業組織七要素,指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地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包括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風格(style)、員工(staff)、技能(skill)、戰略(strategy)、共同的價值觀(shared values)
2、模型內容
戰略:企業面對迅速變化的經營環境,為求得長期的生存和發展而對企業進行的總體性規劃。
結構:組織結構就是表現組織各部分排列順序、空間位置、聯系方式、聚集狀態的一種模式,以求有效地把組織的各部分聚集起來,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制度:企業制度是指對企業的微觀構造及相關制度所做出的一系列規定和約束的總合,具體表現為企業組織、運營、管理等一系列行為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風格:主要指企業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并為全體員工共同認可和遵循的價值觀念、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的總和。
員工:員工的知識和技能。
技能: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由具有一定技術能力的員工利用相應的生產要素來實現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
共同的價值觀:就是組織全體成員對組織的戰略。目標和宗旨的共同認識,是企業對存在意義、經營指標等問題的基本觀點以及評判企業和員工行為的標準。共同的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3、應用場景
團隊合作、項目管理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数据分析方法(营销模型篇)--最全的9种分析方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字电路测试题二
- 下一篇: java模块化实践(基于jdk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