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互联网大事记-开章
互聯網大事記-開章
預想通過這個系列記錄互聯網世界發生過的有較大影響的事情,以輕松詼諧的方式去呈現。為這個世界留下些記號, 我們應該學習匠人,能夠對事物付出持久的愛,并為之奉獻。
internet-源起
事物都是從小長大的慢慢變強大的。人剛生下來可不就是個光溜溜的不會說話不會思考,沒行動能力的小動物。隨著他慢慢適應周邊環境快速學習,最終成長為一個獨立的能思考的人。
互聯網的嬰兒階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老美總喜歡搞一些假想的敵人,假想的困局,然后去琢磨怎么去攻克這個難題。其實在和平年代,這個也有一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的能力保持一個較高的水位。就像軍隊的演習一樣,平時不做演練,真正打仗水平還剩多少就完全不好說了。
說遠了,再繞回internet 起源上,“internet源自“阿帕網”(ARPAnet)。當時有個大背景20世紀50年代末,正處于冷戰時期,美蘇爭霸呀。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建立第一個國際網ARPANET,這是一個軍用實驗網,目的就是前面講的,尋求一種將不同類型計算機互連而成為網絡的方法,在部分機器故障情況下剩余的機器還能工作。Internet是在高級研究計劃局網絡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發展變化而形成的。
internet發展之路
1969年正式啟用,當時僅連接了4臺計算機,供科學家們進行計算機聯網實驗用,這就是因特網的前身,你看這個就是demo階段,并沒有一個開始就設計的多么宏大,這跟我們現在的項目一樣,別一開始就過度設計了,很可能你設計的是個馬,但是長著長著就成了騾子,騾子力氣更大,比原始的馬更合適。這個階段有幾個關鍵人物,大家可以有個概貌:ARPANET的發展始于兩個網絡節點,由倫納德·克萊因羅克 倆兄弟帶領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網絡測量中心與加利福尼亞州門羅帕克斯坦福國際研究院(SRI)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的NLS系統兩個節點之間連接。第三個節點是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第四個節點是猶他大學。這就是歷史上第一次四兄弟桃園結義加入了ARPAnet幫會。
到70年代,ARPAnet只是機器數量上有了增加,已經有了好幾十個計算機網絡,但是每個網絡只能在網絡內部的計算機之間互聯通信,不同計算機網絡之間仍然不能互通。就像嬰兒學走路,只是由一分鐘爬2m增加到一分鐘4m,但是還是不會走。1973年6月,挪威地震數組所(NORSAR)連接到ARPANET成為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一個網絡節點[6][7][8]。嬰兒離起立走路不遠了,別小看這個事情,這標志著全球互聯的夢想快成真了。
TCP/IP 全球互聯的血管
只是鐵軌鋪好了,但是沒有火車,人們沒法從一個站沿著鐵軌快速到另一個站點?這時候就迫切需要一種能在鐵軌上快速跑起來的工具,它能載著人們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遠方。
其實歷史就是這樣,在需要英雄的時候,總會有英雄產生。1974年,羅伯特·卡恩和文頓·瑟夫 兩個大拿(倆人又是老美 😌)提出TCP/IP協議,在電腦網絡之間傳送報文的方法(他們在2004年也因此獲得圖靈獎[9][10])。這個協議的作用通俗點講,就是把在鐵軌上要跑的車給設計出來了:一節節車皮,用蒸汽機通過拉動鏈條讓車皮在軌道上跑起來。到1986年,終于把火車給制造出來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創建了美國超級電腦中心與學術機構之間互聯基于TCP/IP技術的骨干網絡NSFNET,速度由最初的56kbit/s,接著為T1(1.5Mbit/s),最后發展至T3(45Mbit/s)[11](就認為是車一直在提速就OK了)。鐵路在持續延伸,NSFNET于1988至1989年擴展到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的學術和研究組織。既然對火車訴求這么強烈,就會產生專業的生產公司去生成火車,去量產,讓更多的人能坐上火車奔向遠方。1989年商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于在美國和澳大利亞成立[16]。隨著人們對提速的要求,蒸汽火車慢慢不能滿足要求了,終于ARPANET在1990年跟我們說了拜拜[17]。
HTTP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舉個栗子:你有車可以自由開車去你的姑姑家,但是姑姑家生活比較簡單,生活習慣以及生活的資料都是很匱乏,去了只能在凳子上坐著聊天。可去過幾次之后你就不想再去了,因為去了之后也沒啥意思。
早期的互聯網就是這么個狀態,雖然兩個機器可以連起來通信,但是沒有要交互的信息,只是簡單的通信而已,乏味至極啊。
人們一直癡迷于制造豐富多彩的生活事物,并且在這條路上越奔越遠。畢竟玩物喪志這個詞是有深刻的生理學依據的。
時間來到1989年中,MCI Mail和CompuServe與互聯網創建連接,并且向50萬大眾提供電子郵件服務[18]。(過去寄一封信要跑個幾天才能到,現在就分分鐘就抵達了,小心臟啊砰砰直跳。ps想想以前有筆友的那個遠古時代)。1990年9月,記住這大哥:蒂姆·伯納斯-李編寫第一個網頁瀏覽器[20]。到1990年圣誕節,蒂姆·伯納斯-李創建運行萬維網所需的所有工具: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21]、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第一個網頁瀏覽器、第一個網頁服務器[22]和第一個網站[23]。看到這么多第一個,就知道神就是神,凡人是沒法想象的,畢竟神到人間只是看看人間而已。神在做出這么大成就的時候也才 35歲啊,屌絲的35歲還在擔心是否被卷掉。
到1995年,NSFNET退役時,互聯網在美國已完全商業化,從而解除最后的商業流量限制[24]。自此之后,我們豐富多彩的網絡時代來了。沒有諸神的貢獻,你以為你能拜師蒼井空?在此感謝諸神的奉獻,用發光的前額,照亮屌絲們灰暗的內心。
后記
了解一些技術歷史的同學都有這樣的感覺,很多軟硬件技術以及網絡的標準大多來自美國。老美這些人是有很強的憂患意識,也有很強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也有很強的法律意識,他總是擅于指定各種標準,讓你在他的游戲規則中轉圈圈,真是愛的魔力轉圈圈,只不過是困住你的愛?,F在的好萊塢電影,賣座的還是一些英雄主義電影。
未完待續
后面將沿著互聯網發展的軌跡,給各位大哥娓娓道來各種大事記,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原创】 互联网大事记-开章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分布式系统的现代消息传递
- 下一篇: SD卡开发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