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织匠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融合建设研究
孫瑋
摘 要 本文根據當前高等院校非計算機本科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面臨的學時壓縮、課難教、不易被學生掌握的問題,研究一套“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資源融合建設的可行性方案,包括教材建設和MOOC資源建設,以解決該課程所面臨的困境。
關鍵詞 C語言 教材建設 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2.052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the
Course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SUN Wei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non computer undergraduate course "C language programm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class hours, the difficulty of teaching and the difficulty of being mastered by students, a set of feasible plans for the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course is studied,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OOC resour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urse.
Keywords C Language; textbook constructio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1 “C語言程序設計”成為高校非計算機專業(yè)公共基礎課的必然性
C語言程序設計是大多數本科高校工科非計算機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受眾面很大。“程序設計技術”課程是培養(yǎng)大學生計算思維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C語言從誕生之日起就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并且不斷發(fā)展壯大、日臻完善,已經成為使用最廣泛的編程語言之一。縱然有C++、Java這樣的后繼者,但到目前為止,它們依然沒有取代C的跡象。因此,大部分高校的工科非計算機專業(yè)都采用C語言程序設計作為公共基礎課必修課程。
2 “C語言程序設計”教學資源融合建設的意義
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而言,“程序設計技術”是一門較難掌握的課程,而C語言是眾多高級程序設計語言中較難掌握的。多數高校由于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學時被壓縮,教師上課壓力增加,學生掌握效果不理想。事實上,學生感覺較難理解和掌握的內容往往并不是C語言的核心內容。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學資源交互的過程,教學資源由教材、多媒體課件、典型例題、習題、視頻、作業(yè)、測試等組成。目前多媒體課件、習題、視頻、作業(yè)、測試資源上傳于MOOC平臺,作為MOOC資源供學生使用。一套好的教材,輔以內容豐富的MOOC資源,再遵照一定的學習規(guī)律,通過習題、作業(yè)和測試練習和鞏固,這個交互過程并不難達成。MOOC在推動課程改革、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實施差異化教學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1]
本文的研究目標是根據目前大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情況,研究一套面向普通高校非計算機本科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資源融合建設的方案,其中資源建設包括教材建設和MOOC資源建設。本文就教材建設和MOOC資源建設分別論述。
3 “C語言程序設計”的教材建設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要求是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和過程,課程涉及到的8個知識單元,建議學時為48至80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30至48學時,實驗學時為16至32學時。理論知識單元和學時要求如表1所示,實驗內容與學時要求如表2所示。[2]
《C語言程序設計》教材建設要與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這門課程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以理論教材和實驗教材分別編寫為宜。
《C語言程序設計》理論教材在編寫時,應章節(jié)結構合理,內容層次分明,從認識、了解、掌握、應用等幾個層次精心組織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便于學生掌握知識要點。要做到每個章節(jié)既有邏輯清晰的語法講解,又有豐富的編程實例,每個實例先用自然語言分析算法,再用程序流程圖描述,之后附上完整的程序代碼,便于學生調試驗證,最后再有程序分析以及思路拓展,便于編程初學者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及訓練。
《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教材在編寫時,應以綜合型實驗為驅動,促進學生對C語言程序設計的靈活掌握與應用。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只是泛泛地學習C語言的語法知識,學習與應用脫節(jié),學習完后完全不知道如何解決應用問題。在實驗教材中引入綜合型實驗,以設計一個某種主題的信息關系系統(tǒng)(如:學生成績管理系統(tǒng)、某企業(yè)倉儲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以促使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系統(tǒng)化,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程序設計思想及C語言語法知識,另一方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使學生知道學以致用,學習目標進一步明確。
4 “C語言程序設計”的MOOC資源建設
通常,課程的MOOC資源應包括、多媒體課件、典型例題、習題、視頻、作業(yè)、測試等,其中視頻制作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是最為耗時、投入資金最多的一部。MOOC資源內容豐富、建設周期長,僅依靠個別教師無法完成的。
MOOC資源建設有效地解決了不同基礎的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其目的不是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而是盡可能地在有限的課堂教學空間,使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中講解最精彩的內容,而對于簡單易學的內容留在網上由學生自學,使教師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來組織學生主動學習、研討式協作式學習、展示與點評式教與學等。[3]
“MOOC+課堂教學”是一種混合式教學,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其目標是推動大學混合式教學改革,是讓基礎好、自學能力強的學生學習到更多內容;而對于基礎和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學習、觀看不同講授者對同一內容的講授進行學習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
對于“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來說,MOOC資源建設的關鍵是視頻資源的建設。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專業(yè)對該課程的要求,視頻資源的建設按照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這門課程的要求進行建設,視頻資源建設以表1為基礎,兼顧表2的內容,視頻資源建設參考清單如表3所示。
5 結論
本文根據當前高等院校非計算機本科專業(y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面臨的學時壓縮、課難教、不易被學生掌握的問題,研究一套面向非計算機專業(yè)的課程的教學資源融合建設的可行性方案。針對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對“C語言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要求,詳細論述了教材建設和MOOC資源建設(特別是視頻資源建設)所涉及的內容,以解決高等學院本科非計算機專業(yè)所面臨的困境。本方案的實施,會使教學效果明顯提升。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以及用程序設計解決本專業(yè)相關問題都會具有較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戰(zhàn)德臣.“大學計算機”“MOOC+SPOCs+翻轉課堂”混合教學改革實施計劃[J].計算機教育,2016(01):12-16.
[2] 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計算機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3] 羅芳,楊長興,劉衛(wèi)國.MOOC課程教學設計研究——以《大學計算機》課程為例[J].軟件導刊,2014.13(09):183-185.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码织匠C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融合建设研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即时通讯聊天工具
- 下一篇: c2c运营流程图_电商运营流程图模板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