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详解洛必达法则
本文始發于個人公眾號:TechFlow,原創不易,求個關注
今天和大家一起復習的是洛必達法則,這個法則非常重要,在許多問題的解法當中都有出現。雖然時隔多年,許多知識點都已經還給老師了,但是我仍然還記得當年大一的時候,高數老師在講臺上慷慨激昂的樣子。
上篇文章當中我們回顧了微分中值定理,今天要說的洛必達法則其實是微分中值定理一個經典的應用。所以有遺忘或者是新關注的同學可以點下下方的鏈接回顧一下上篇文章的內容。
高等數學——微分中值定理
用處
我們學習的目的往往很樸素,就是學以致用,之前的時候我總覺得這種想法有些現實,后來我發現很多學了不能致用的知識都忘得差不多了。所以盡管我們的心態要放好,但是操作的時候可以實際一些,先從用處入手,也許能更好地理解也說不定。
洛必達法則的應用場景非常簡單,就是能解決一些一下子無法求解的極限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不管在什么領域,總有一些一下子無法解決的問題。伴隨著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我們的技術和理論在不斷的進步,工作在不斷地簡化,效率越來越高。無論是數學上某個領域的突破還是計算機當中某些工具的迭代和演進,莫不如此。
我們之前介紹極限的文章當中講過一道例題:
lim?x→0sin?xx\displaystyle \lim_{x\to 0}\frac{\sin x}{x}x→0lim?xsinx?
在這題當中,由于x趨向于0的時候,sin?x\sin xsinx和x都趨向于0,我們要計算0除以0的結果,當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用上了夾逼法,對它進行了縮放之后才得到了極限。類似的極限還有很多,本質上來說問題在于當分子和分母都趨向于0時,我們很難計算得到結果。
比如xx2\frac{x}{x^2}x2x?,這個問題很簡單,只要進行約分,那么就是1x\frac{1}{x}x1?的極限,x趨向于0時,顯然1x\frac{1}{x}x1?趨向于無窮大。但如果不約分呢?它就是一個極限0除以極限0的問題,和上面的結果不同,它的比值結果是無窮大。
洛必達法則就是為了解決上述這些極限問題而出現的。
定義
洛必達法則的本質是一個定理,它規定,如果一個形如lim?x→af(x)F(x)\displaystyle \lim_{x \to a}\frac{f(x)}{F(x)}x→alim?F(x)f(x)?的極限,如果它滿足:
那么:
lim?x→af(x)F(x)=lim?x→af′(x)F′(x)\displaystyle \lim_{x \to a}\frac{f(x)}{F(x)}= \lim_{x \to a}\frac{f'(x)}{F'(x)}x→alim?F(x)f(x)?=x→alim?F′(x)f′(x)?
也就是當變量趨向于一個常數時,如果分子分母函數的導數存在,那么我們可以用導數的極限比值來代替原函數的比值。
我們來試著證明這個定理,如果你回顧了微分中值定理的話,這個定理的證明非常簡單。我們來試一下證明。
證明
由于函數在a點的去心鄰域可導,也就是說函數在這個a的去心鄰域內連續。那么我們套用柯西中值定理,在x趨向于a時,可以得到在區間(a, x)內找到一個點ξ\xiξ,使得:
f(x)?f(a)F(x)?F(a)=f′(ξ)F′(ξ)\frac{f(x)-f(a)}{F(x)-F(a)}=\frac{f'(\xi)}{F'(\xi)}F(x)?F(a)f(x)?f(a)?=F′(ξ)f′(ξ)?
到這里還差一點,因為還少了一個條件,書上的解釋是由于函數比值的極限與函數值無關,所以可以假設f(a)和F(a)等于0。我個人覺得這樣有些不厚道,就和證明過程里寫易證、易得是一樣的。其實我們只要將這兩做差,證明一下差值等于0即可。
lim?x→af(x)?f(a)F(x)?F(a)?f(x)F(x)\displaystyle \lim_{x\to a}\frac{f(x)-f(a)}{F(x)-F(a)}-\frac{f(x)}{F(x)}x→alim?F(x)?F(a)f(x)?f(a)??F(x)f(x)?
通分之后,可以得到:
lim?x→af(x)F(a)?f(a)F(x)\lim_{x\to a}f(x)F(a)-f(a)F(x)x→alim?f(x)F(a)?f(a)F(x)
到這里,不難看出來,當x趨向于a的時候,上面的差值趨向于0,所以:
f(x)?f(a)F(x)?F(a)=f′(ξ)F′(ξ)=f(x)F(x)\frac{f(x)-f(a)}{F(x)-F(a)}=\frac{f'(\xi)}{F'(\xi)}=\frac{f(x)}{F(x)}F(x)?F(a)f(x)?f(a)?=F′(ξ)f′(ξ)?=F(x)f(x)?
由于x趨向于a的時候,ξ\xiξ也趨向于a,那么我們就得到了:
lim?x→af(x)F(x)=lim?x→af′(x)F′(x)\displaystyle \lim_{x \to a}\frac{f(x)}{F(x)}= \lim_{x \to a}\frac{f'(x)}{F'(x)}x→alim?F(x)f(x)?=x→alim?F′(x)f′(x)?
嘗試
我們學會了洛必達法則之后就可以活學活用來解決一些比較棘手的極限問題了。比如剛才我們舉的例子就再也不是問題了。
lim?x→0sin?xx=lim?x→0cos?x1=1\lim_{x\to 0}\frac{\sin x}{x}=\lim_{x\to 0}\frac{\cos x}{1}=1x→0lim?xsinx?=x→0lim?1cosx?=1
再來看一個:
lim?x→1x3?3x+2x3?x2?x+1=lim?x→13x2?33x2?2x?1\lim_{x\to 1}\frac{x^3 - 3x + 2}{x^3 - x^2 -x +1}=\lim_{x\to 1}\frac{3x^2 - 3}{3x^2 - 2x -1}x→1lim?x3?x2?x+1x3?3x+2?=x→1lim?3x2?2x?13x2?3?
到這里我們還是無法得到結果,看樣子是卡殼了。但是別著急,洛必達法則是可以嵌套使用的。原因很簡單,只要我們把f′(x)f'(x)f′(x)看成是新的f(x)f(x)f(x),F′(x)F'(x)F′(x)看成是新的F(x)F(x)F(x),那么我們可以繼續使用洛必達法則。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得到:
lim?x→af(x)F(x)=lim?x→af′(x)F′(x)=f′′(x)F′′(x)\displaystyle \lim_{x \to a}\frac{f(x)}{F(x)}= \lim_{x \to a}\frac{f'(x)}{F'(x)}=\frac{f''(x)}{F''(x)}x→alim?F(x)f(x)?=x→alim?F′(x)f′(x)?=F′′(x)f′′(x)?
當然使用嵌套也存在前提,前提就是二階導數存在,并且F′′(x)≠0F''(x)\neq 0F′′(x)?=0。同樣的道理,只要高階導數存在,并且分母不為0,我們可以一直嵌套下去。所以洛必達法則也可以稱為套娃法則[狗頭]。有了套娃之后,問題就簡單了,上面的問題我們只要往下套就行了:
lim?x→13x2?33x2?2x?1=lim?x→16x6x?2=32\lim_{x\to 1}\frac{3x^2 - 3}{3x^2 - 2x -1}=\lim_{x\to 1}\frac{6x}{6x - 2}=\frac{3}{2}x→1lim?3x2?2x?13x2?3?=x→1lim?6x?26x?=23?
變形
除了套娃之外,洛必達法則還存在一個著名的變形。前面討論的使用范疇都是在x趨向于一個常數的情況下的,其實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當x趨向于正無窮時,我們一樣可以套用洛必達法則。和基礎版本一樣,同樣需要函數f(x)和F(x)滿足一些條件:
我們來看個例子:lim?x→∞ln?xx2\displaystyle \lim_{x \to \infty}\frac{\ln x}{x^2}x→∞lim?x2lnx?
我們可以看出來,當x趨向于無窮的時候,分子分母都趨向于無窮。所以我們可以使用洛必達法則:
lim?x→+∞ln?xx2=lim?x→+∞1x2x=lim?x→+∞12x2=0\displaystyle \lim_{x \to +\infty}\frac{\ln x}{x^2}=\lim_{x\to +\infty}\frac{\frac{1}{x}}{2x}=\lim_{x\to+\infty}\frac{1}{2x^2}=0x→+∞lim?x2lnx?=x→+∞lim?2xx1??=x→+∞lim?2x21?=0
總結
洛必達法則在高數當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計算極限的時候,很多看起來很麻煩的極限在經過洛必達法則的轉換之后說不定就簡單得多。
但是關于洛必達法則使用的限制看起來有些麻煩,其實我們只需要牢記兩點即可。第一點是不管x趨向于什么值,只要保證分子分母同時趨向于0或者是無窮,并且導數存在,且分母的導數不為0即可。也就是說如果分子分母的極限不同時為0或者無窮大,則不能使用洛必達法則。這一點一定要牢記,因為在我們多次使用洛必達法則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出現分子分母不在滿足這個條件的情況,我們在使用的時候一定要銘記。
今天的文章就是這些,如果覺得有所收獲,請順手掃碼點個關注吧,你們的舉手之勞對我來說很重要。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
高等數學(上海交大出版社)
程序員的數學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高等数学——详解洛必达法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Android自学视频百度网盘链接
- 下一篇: MSN蠕虫Myalbum2007.z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