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农业“人机”对战,能否凿开农村致富新门路呢?
近兩年短視頻風生水起,更直觀的表現形式激發了大眾強烈的表達欲望。而在信息時代長時間處于“沉默”狀態的農人,更像是啟動了開掛模式,在鏡頭前吸粉無數。樸實無華的農村生活,帶來了久違的“真實感”,風暴般席卷了人們的視野。
現如今,在視頻創作者眼中,農村簡直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圣地。
那么,之前的農村呢?印象中似乎只是一個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憨厚剪影,農產品滯銷的消息充斥著我們的眼球。直到拼多多以農業起家,在巨頭奠定了電商大格局的背景下成功逆襲,才讓很多農人重新找回了自信。而電商帶來的只是農產品流通革命,要想重塑中國農業還必須進行更深入的農業產業革命。
拼多多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讓農民“賣得好”,當然也希望幫助農民“種得好”。7月22日,拼多多和中國農業大學發起,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指導下,正式啟動了首屆多多農研科技大賽,將數字農業革命的主題搬到了臺面上。曾經因為種種原因對農業望而卻步的的數字科技,在企業、科研、政策的合力推動下,吹響了“智慧農業”的集結號。趨勢即機遇,對于廣大農人來說,致富才是硬道理。
我們不禁會問:一場農業“人機”對戰,能鑿開農村致富新門路嗎??
一、從情感上來看,農村情結正在回歸
快速的城市化進程,讓“農村”的概念慢慢模糊,部分90后可能還有些許“農村記憶”,到了00后這一代,很多年輕人就基本靠網絡信息來認識農村啦。但這并不妨礙年輕一代對農村生活的好奇心,在B站爆火的華農兄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城市人倍感壓力,田園成了一個生活的出口,一大家子開車去農家樂已經成了很多城市人的周末標配。李子柒的田園生活視頻之所以廣受關注,也是一針見血戳到了廣大城市人群的田園情結。
互聯網電商向農村市場下沉,讓很多農人嘗到了甜頭。尤其是今年疫情突發,直播帶貨一下子火遍大江南北。為了更好的推動復工復產,很多地方的縣級領導和村干部親自坐鎮直播間,琳瑯滿目的農產品堆成小山,老一輩對家鄉土地的厚重情感樸實無華,很容易讓人產生購買欲望。
此次“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4支頂尖農人隊(紀榮喜勞模工作隊、圣野漿果富民隊、艷九天巾幗隊、神農小隊),他們扎根基層多年,這次跟4支AI組多位年輕科學家同臺競技,探索更加本土化的數字農業解決方案的同時,也是老一輩人對土地深厚情感的表達和傳遞。
當然,還有這次疫情,讓人們又重新認識到農業的重要性。什么都能停,但農業不能停,農業停了就沒有吃的。再比如大家對蝗災的擔憂,等等這些都會喚醒人們的危機意識。這種對農業的重視態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可以看做是情感的回歸——安全感。
二、從農業發展現狀來看,人工智能是農業4.0升級的必經之路
因為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向城市,導致農業從業人員迅速下降,才有了農業機械化。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對“無人農場”的概念表示非常樂觀:“中國農業從業人員數還在繼續下降,其下降的幅度要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勞動力減少是不可逆轉的一個趨勢,所以這是我對無人農場的基本判斷?!?機械代替勞動力,再推進一步即是智能化。
經歷了農業機械化的洗禮之后,新一代農民顯然不會像前一代人那樣吃苦耐勞,以前的生產方式必須有新的方式來顛覆傳統模式。而多多農研科技大賽這次的“人機”對戰,如果能將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專家經驗、作物模型相結合,提供一種能“落地”應用的智慧種植解決方案,那么對于新一代農民來說,這必然是一個巨大的從業動力。
農業大數據已走在前面,而傳統生產方式落后、效率效益低。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春江提到,農業大數據方面,有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它整合了各種各樣的信息科技資源,已形成了很龐大的數據系統。目前這個平臺包括3550個品種的全息知識圖譜庫,還有10000萬張知識圖集,200萬條生產管理模型。對于志在農業領域的年輕人來說,利用好這個新的生產工具,落地到農業生產端,也不失為一個新的創業契機。
而多多農研科技大賽,也正是在于探索將國際最前沿的數字農業科技做本地化應用,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與經驗,并在中國各大農業產區落地。這無疑是在為那些農村創業者搭橋鋪路。
三、從比賽的實況來看,勝似一個系統化的科研大項目
首先,初賽篩選機制非常嚴格:共有來自全球的17支AI隊伍報名,經過初賽激烈的角逐,最終4支隊伍進入決賽。他們分別是:荷蘭留學生的AiCU隊、云南本土的智多莓隊、南京和江蘇的NJAI隊、CyberFarmer.HortiGraph隊。
4支頂尖農人隊伍,他們分別是:全國勞動模范紀榮喜牽頭的“紀榮喜勞模工作隊”,遼寧省人大代表馬廷東牽頭的“圣野漿果富民隊”,安徽“草莓皇后”沈海燕牽頭的“艷九天隊”,沈陽農業大學植物營養學博士李雪牽頭的“神農小隊”。
其次,強調公平:比賽不支持自主選擇草莓品種,都是用日本的“章姫”作為標準品種,由云南農科院的專家團隊進行統一育苗培植??梢宰灾鬟x擇用藥及防治,但需遵守中國農藥使用的相關標準,如果超標直接淘汰。溫室共有六條槽,最左邊和最右邊種植將不會計入結果,因為兩條會有比較大的差異,為了公平就選擇中間四條槽。
評審標準精細:大賽將參賽隊采取的技術方法、推廣性作為重要評價指標,并從實際收獲草莓的產量、品質、投入產出比、食品安全等方面進行評價。比賽的相關結果將進行量化分析及記錄,并由8位頂級科學家組成的評審委員會最終評定。其中草莓產量及品質細化到甜度、硬度、果實分級等等,而投產比評價時,使用的水費、電用、基質、水肥、農藥等等都會計入成本,使用傳感器也都會統一計入成本,按4個月使用周期來折算。
實地參觀種植現場后,發現多多農研科技大賽更像是一場為期120多天的科研大項目。科研一樣的系統化流程+腳踏實地的種植,總結出來的模式也肯定是上手即用,一用見效的。拼多多副總裁陳秋說:“對于拼多多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次比賽,而是一個具有長期戰略價值的系統性工程。”農民“種得好”是拼多多平臺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最大的保障。據了解,拼多多并沒有投資農業的打算,而是站在生態的高度,扮演好平臺的角色,讓農民有錢賺,讓天下沒有難耕的土地!
總的來說,這次多多農研科技大賽讓我們對未來農業充滿了期待。情感即群眾基礎、趨勢即機遇、新模式即先進的生產力,這三個利好對新一代農人來說,就是致富的有力條件。正因為農業4.0的升級才剛剛起步,所以農業領域的發展空間也是巨大的。數字化農業不是無中生有的創新,而是精細化的升級,只需在傳統農業場景上添磚加瓦,就能取得不錯的收獲。
對于數字化農業,很多專家都一致強調不存在“人被機器取代”問題,未來人和AI一定是協同發展、人機共生的關系。所以,未來農人依然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一场农业“人机”对战,能否凿开农村致富新门路呢?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时速云CEO:相对于IaaS和PaaS,
- 下一篇: HTML5期末大作业:我的家乡网站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