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与考研指导,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doc
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復習
微機原理及應用復習課
第一章 緒論
1.1 基本概念
1946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臺電子數(shù)字計算機
一、馮.諾依曼原理
1、計算機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
2、使用二進制表示信息和進行處理
用存儲程序原理
二、總線
計算機系統(tǒng)中各個部件之間傳遞信息的通路叫總線。微型機各個部件都面向總線,系統(tǒng)功能擴展時,只要符合總線標準即可。
內部總線:CPU內部各個部件之間傳遞信息的通路。
元件級總線:是連接計算機系統(tǒng)中兩個主要部件的總線。有地址總線、數(shù)據總線和控制總線。
地址總線的位數(shù)決定了CPU可直接尋址的內存容量。如16位微型機的地址總線為20位,最大尋址范圍為220=1M字節(jié)。
數(shù)據總線是CPU與存儲器及外設交換數(shù)據的通路。如16位微型機的數(shù)據總線為16位。
控制總線是用來傳輸控制信號的。控制總線寬度根據系統(tǒng)需要確定,一般為8位。
3.總線標準:國際上正式公布或推薦的系統(tǒng)各個模塊(接口板)互連的標準。主要是規(guī)定了插座的尺寸、引線數(shù)目、引線信號的含義和時序等。
PC總線:(PC XT總線)
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總線:(PC AT總線)
EISA總線:(擴展的EISA總線)
MCA(Micro Channel Architecture)總線:
4.局部總線(Local Bus) :計算機發(fā)展出現(xiàn)的多總線結構是指CPU與存儲器、I/O等設備之間有兩種以上總線,減少總線競爭,提高系統(tǒng)效率。在局部總線上掛接有局部存儲器和局部輸入/輸出接口,系統(tǒng)總線上掛有公共的存儲器和公共的輸入/輸出接口,只有訪問公共的存儲器和公共的輸入/輸出接口時,才用系統(tǒng)總線,各個子系統(tǒng)并行工作,局部總線有教高的數(shù)據傳輸率。主要有VESA(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 Association)總線和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總線。目前微機大部分采用PCI局部總線。
三、單片機和單板機
單片機:在一個芯片上集成了CPU、ROM、RAM及一些I/O接口電路,就構成單片機。一個芯片就是一臺微型機。如Intel 8051、Intel 8096等。
單板機:把CPU、I/O接口芯片及少量的輸入/輸出設備裝配在一塊印刷電路板上,就構成了單板機。
1.2 數(shù)制轉換及運算
原理 KD = Σ Ki × 10i (十進制) (Ki = 0,……,9)
KB = Σ Ki × 2i (二進制) (Ki = 0,1)
KQ = Σ Ki × 8i (八進制) (Ki = 0,……,7)
KH = Σ Ki × 16i (十六進制) (Ki = 0,……,9,A,……,F)
KBCD = 四位二進制為一組,組間為十進制,組內為二進制
二→十
10110.11B = 1 × 24 + 1 × 22 + 1 × 21 + 1 × 2-1 + 1 × 2-2
= 16 + 4 + 2 + 0.5 + 0.25 = 22.75D
十→二
任意轉換
如195 → 0C3H → 303Q→
3 × 82 + 0 × 81+3 × 80=192 + 3
先轉16進制
④
練習 1276 → 二進制 八進制
4FCH 100 1111 1100 2374Q
1.3 計算機內數(shù)據表示方法
第二章8086微型計算機體系結構
8086系列是目前最廣泛的16位微處理器 內16條數(shù)據線
8086、80186、80286同屬于16位。8088準16位
外8條
80386、80486同屬于32位
Pentium 64位
本教材以8086為范本介紹,其它自己能看懂。
8086采用HMOS工藝技術制造,內部包含2.9萬個晶體管。
§2.1 8086 CPU結構
§2.1.1 8086 CPU內部結構
如圖2-1所示,8086 CPU由兩部分組成
指令執(zhí)行單元 EU Execution Unit
即
總線接口單元 BIU Bus Interface Unit
一、指令執(zhí)行單元EU
算術邏輯運算單元 ALU
EU 標志寄存器PSW(FR)
通用寄存器組
EU控制器
由四部分組成,功能,執(zhí)行指令
二、總線接口單元 BIU Bus In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与考研指导,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复习.doc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2022-2028年中国无线模组行业投资
- 下一篇: 无线通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