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八章图论及其应用
第八章 圖論及其應(yīng)用
文章目錄
- 第八章 圖論及其應(yīng)用
- 8-1 圖的基本概念
- 8-1-1 圖
- 定義8-1.1
- 定義8-1.2
- 定義8-1.3
- 8-1-2 結(jié)點的度
- 定義8-1.4
- 定理8-1.1、8-1.2
- 定義8-1.5、8-1.6
- 8-1-3 圖的同構(gòu)
- 定義8-1.7
- 8-1-4 子圖和補圖
- 定義8-1.8
- 定義8-1.9
- 8-2 圖的連通性
- 8-2-1 路徑與回路
- 定義8-2.1
- 定理8-2.1
- 8-2-2 連通圖
- 定義8-2.2
- 定理8-2.2
- 定義8-2.3
- 定義8-2.4
- 定義8-2.5
- 定義8-2.6
- 定理8-2.3
- 定義8-2.7
- 定義8-2.8
- 定理8-2.4
- 8-3 圖的矩陣表示
- 8-3-1 圖的鄰接矩陣
- 定義8-3.1
- 定理8-3.1
- 8-3-2 圖的可達矩陣
- 定義8-3.2
- 8-4 特殊圖
- 8-4-1 歐拉圖
- 定義8-4.1
- 定理8-4.1
- 推論8-4.1
- 定理8-4.2
- 推論8-4.2
- 8-4-2 哈密頓圖
- 定義8-4.2
- 定理8-4.3
- 推論8-4.3
- ==充分條件==
- 定理8-4.4
- 推論8-4.4
- 定義8-4.3
- 定理8-4.5
- 推論8-4.5
- 8-4-3 二部圖
- 定義8-4.4
- 定義8-4.5
- 定理8-4.6
- 定義8-4.6
- 定理8-4.7
- 定理8-4.8
- 8-4-4 平面圖
- 定義8-4.7
- 定義8-4.8
- 定義8-4.9
- 定理8-4.9
- 推論8-4.6
- ==判斷平面圖的充要條件==
- 定義8-4.10
- 定義8-4.11
- 定理8-4-10
- 定理8-4-10
8-1 圖的基本概念
8-1-1 圖
定義8-1.1
一個圖G定義為一個三元組<V,E,ψ\psiψ>,記作G=<V,E,ψ\psiψ>。其中:
V是一個非空有限集合,元素v稱為圖G的頂點或結(jié)點;
E是和V沒有公共元素的有限集合,E可以是空集,元素e稱為圖G的邊;
ψ\psiψ稱為關(guān)聯(lián)函數(shù),是從E到V中的有序?qū)驘o序?qū)Φ?strong>映射。
ψ\psiψ(e)=(u,v)(無向邊)或ψ\psiψ(e)=<u,v>(有向邊),稱e是關(guān)聯(lián)頂點u和v的,端點u和v是鄰接的。
有向圖:每條邊都是有向邊。
無向圖:每條邊都是無向邊。
混合圖:一些邊為有向邊,一些邊為無向邊。
有向圖的底圖或基礎(chǔ)圖:將一個有向圖中的每條有向邊都改為無向邊。
幾何圖形表示圖:
頂點:小圓圈表示
邊:有向或無向線段表示
自回路/環(huán):關(guān)聯(lián)同一個結(jié)點的一條邊(或弧)
孤立結(jié)點:不關(guān)聯(lián)任何邊的結(jié)點。
平行邊:在有向圖中,兩結(jié)點間(包括結(jié)點自身)有多于一條同向的邊;在無向圖中,兩結(jié)點間(包括結(jié)點自身)有多于一條邊,則這幾條邊稱為平行邊。
重邊:兩結(jié)點間相互平行的邊的條數(shù)稱為該平行邊的重數(shù)。
定義8-1.2
零圖:僅有孤立結(jié)點的圖。
平凡圖:一個圖中只含一個孤立結(jié)點。
定義8-1.3
多重圖:含有平行邊的圖。
線圖:不含環(huán)的圖。
簡單圖:既無平行邊也無環(huán)。
8-1-2 結(jié)點的度
定義8-1.4
在有向圖G=<V,E>中,對任意結(jié)點v∈\in∈V,以v為起點的邊的條數(shù),稱為結(jié)點v的出度,記作d+(v);以v為終點的邊的條數(shù),稱為v的入度,記作d-(v);結(jié)點v的出度和入度之和,稱為結(jié)點的度數(shù)(或次數(shù)),記作d(v),d(v)=d+(v)+d-(v)。在無向圖G=<V,E>中,結(jié)點v∈\in∈V的度數(shù)等于關(guān)聯(lián)它的邊數(shù),也記作d(v)。
環(huán)結(jié)點度數(shù)加2,孤立點度數(shù)為0.
奇結(jié)點:度數(shù)為奇數(shù)的結(jié)點。
偶結(jié)點:度數(shù)為偶數(shù)的結(jié)點。
定理8-1.1、8-1.2
所有頂點度數(shù)之和為邊數(shù)的兩倍
有向圖中,入度=出度
任何圖中,奇結(jié)點的數(shù)目必為偶數(shù)個。
定義8-1.5、8-1.6
k度正則圖:在無向圖G=<V,E>中,每個結(jié)點的度是k。
無向完全圖:在無向簡單圖G=<V,E>中,V中的任何結(jié)點都與其余的結(jié)點鄰接。記作K|V|。若|V|=n,則該圖記作Kn。Kn有Cn2\stackrel{2}{n}n2=n(n-1)/2條邊。
8-1-3 圖的同構(gòu)
定義8-1.7
設(shè)G1=<V1,E1>和G2=<V2,E2>同為無向圖或有向圖,若存在V1到V2的雙射f:V1→\rightarrow→V2,使得(u,v)∈\in∈E1?\Leftrightarrow?(f(u),f(v))∈\in∈E2(對無向圖)或<u,v>∈\in∈E1?\Leftrightarrow?<f(u),f(v)>∈\in∈E2(對有向圖)且對應(yīng)重數(shù)相同,則稱G1和G2是同構(gòu)的,記作G1?\cong?G2。
同構(gòu):兩個圖結(jié)點之間具有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而且這種對應(yīng)關(guān)系保持了結(jié)點間的鄰接關(guān)系和邊的重數(shù),對有向圖還要求保持邊的方向。
兩個圖同構(gòu)的必要條件:
有相同的結(jié)點數(shù)目
有相同的邊數(shù)
度數(shù)相同的結(jié)點數(shù)目相同
有相同重數(shù)的邊數(shù)相同
8-1-4 子圖和補圖
定義8-1.8
給定圖G1=<V1,E1>和G2=<V2,E2>,它們同為無向圖或有向圖。
子圖:V2?\subseteq?V1和E2?\subseteq?E1,且E2中邊的重數(shù)不大于E1中同邊的重數(shù),稱G2為G1的子圖,記作G2?\subseteq?G1。
真子圖:V2?\subset?V1和E2?\subset?E1,或E2中某邊的重數(shù)小于E1中同邊的重數(shù),那么稱子圖G2為G1的子圖,記作G2?\subset?G1。
生成子圖:V2=V1和E2?\subseteq?E1,那么稱G2為G1的生成子圖,記作G2?\subseteq?G1(V1=V2)。
導出子圖:V2?\subseteq?V1,V1≠\neq?=?\emptyset?,E2是以V2中結(jié)點為端點的E1中的邊組成的,那么稱G2為G1的由V2導出的導出子圖,記作G1[V2]。
導出子圖:E2?\subseteq?E1,V2是E2的結(jié)點集,那么稱G2為G1的由E2導出的導出子圖,記作G1[E2]。
定義8-1.9
設(shè)G=<V,E>是n階簡單無向圖,若存在圖G1=<V,E1>也有同樣的結(jié)點,并且E1?\bigcap?E=?\emptyset?和E1是由n階完全圖的邊刪去E所得,則稱G1相對完全圖的G的補圖,簡稱G1是G的補圖,并記作G1=G ̄\overline{G}G。
自補圖:G?\cong?G ̄\overline{G}G.
8-2 圖的連通性
8-2-1 路徑與回路
定義8-2.1
設(shè)G=<V,E>是無向圖。
1.
路徑:稱一個頂點與邊的交替序列u=v0e1v1e2…elvl是G中一條從起點v0到終點vl的路徑,簡稱路。
v0和vl分別稱為路的起點和終點,邊的數(shù)目稱為路的長度,記作|u|。
開路回路:當v0=vl時,稱u為回路(或閉路、圈),否則稱u為開路。
子路:u的子序列為路,則稱為u的子路。
簡單路(或鏈、跡):路的邊互不相同。
基本路(或基本鏈):出現(xiàn)的結(jié)點都是不相同的。
特別的,任何結(jié)點到自身都有長度為0的基本路。
顯然,每條基本路必定是簡單路。
簡單回路(或簡單圈):在一個回路中,出現(xiàn)的邊互不相同。
基本回路(或基本圈):在一個回路中,每個結(jié)點恰好出現(xiàn)一次。
定理8-2.1
設(shè)G=<V,E>是n階無向圖,則
1.任何基本路的長度均不大于n-1;
2.任何基本回路的長度均不大于n。
8-2-2 連通圖
定義8-2.2
設(shè)G是無向圖,若結(jié)點u與結(jié)點v之間存在任何一條通路,則稱結(jié)點u與結(jié)點v是連通的。若G中任意不同的兩個結(jié)點之間都是連通的,則稱G是連通圖,否則稱G是分離圖或非連通圖。
定理8-2.2
無向圖G中,結(jié)點間的連通關(guān)系是結(jié)點集上的等價關(guān)系。
圖G是連通圖當且僅當圖G連通分支的個數(shù)ω\omegaω(G)=1。
定義8-2.3
設(shè)u、v是無向圖G中的任意兩個結(jié)點,若u和v是連通的,則u和v之間的長度最短的一條通路稱為u與v之間的短程線。短程線的長度稱為u和v之間的距離,記作d(u,v)。若u與v不連通,則d(u,v)=∞\infty∞。
定義8-2.4
設(shè)G=<V,E>為連通無向圖,S?\subset?V。
1.若導出子圖G-S不連通,但?\forall?T?\subset?S時,導出子圖G-T都連通,則稱S是G的一個點割集。
2.若點割集S={v},則稱v是G的割點。
定義8-2.5
設(shè)G=<V,E>為連通無向圖,S?\subset?E。
1.若導出子圖G-S不連通,但?\forall?T?\subset?S時,導出子圖G-T都連通,則稱S是G的一個邊割集。
2.若邊割集S={e},則稱v是G的割邊或橋。
定義8-2.6
設(shè)G是有向圖,若結(jié)點u到結(jié)點v之間存在任何一條有向路,則稱結(jié)點u到結(jié)點v是可達的。可達性是有向圖結(jié)點集上的二元關(guān)系,具有自反性、傳遞性,一般不是對稱的。
定理8-2.3
在有向圖G中,結(jié)點間的雙向可達關(guān)系是結(jié)點集上的等價關(guān)系。
定義8-2.7
在有向圖G中,若G中任何兩個結(jié)點間都是相互可達的,則稱G是連通的;若任何兩個結(jié)點間,從某一個結(jié)點可達另一個結(jié)點,則稱G是單向連通的;若有向圖G不是單向連通的,但其基礎(chǔ)圖是連通的,則稱G是弱連通的;若有向圖G的基礎(chǔ)圖不連通,才稱G是分離的或非連通的。
定義8-2.8
設(shè)G1是有向圖G的子圖。若G1是強連通的(單向連通的,弱連通的),但在G1中任意增加原圖的一些邊或一些結(jié)點,所得子圖便不再是強連通的(單向連通的,弱連通的),則稱G1是有向圖G的一個強分圖(單向分圖,弱分圖)。
定理8-2.4
有向圖G中
1.任意結(jié)點恰位與一個強分圖中。
2.任意結(jié)點恰位與一個弱分圖中。
3.任意結(jié)點至少位與一個單向分圖中。
8-3 圖的矩陣表示
8-3-1 圖的鄰接矩陣
定義8-3.1
給定圖G=<V,E>,V={v1,v2,…vn},V中結(jié)點按下標由小到大排序,則n階方陣A(G)=(aij)nxn稱為圖G的鄰接矩陣。其中:
1.若G為有向圖,則aij=k?\Leftrightarrow?<vi,vj>在E中出現(xiàn)k次,i、j=1,2,…n;
2.若G為無向圖,則aij=k?\Leftrightarrow?(vi,vj)在E中出現(xiàn)k次,i、j=1,2,…n。
鄰接矩陣的性質(zhì):
若鄰接矩陣的元素全為0,則其對應(yīng)的圖是零圖;
若鄰接矩陣的元素除主對角線元素為0以外全為1,則其對應(yīng)的圖是連通的且為簡單完全圖。
若給定的圖是簡單圖,其鄰接矩陣是布爾矩陣。
若給定的圖是無向圖,其鄰接矩陣是對稱矩陣。
若給定的圖是無自回路圖,其鄰接矩陣的主對角線元素全為0。
定理8-3.1
設(shè)Al=(aijl\stackrel{l}{ij}ijl?)nxn表示圖G的鄰接矩陣的l次冪,則其中的i行j列元素aijl\stackrel{l}{ij}ijl?表示G中由vi到vj的長度為l的路的數(shù)目。
8-3-2 圖的可達矩陣
定義8-3.2
給定圖G=<V,E>,將其結(jié)點按下標排序得V={v1,v2,…vn}。定義P(G)=(pij)nxn為圖G得可達矩陣。其中
pij={1,vi到vj可達0,vi到vj不可達pij = \begin{cases} 1,vi到vj可達 \\ 0,vi到vj不可達 \end{cases} pij={1,vi到vj可達0,vi到vj不可達?
可達矩陣的求解:
1.令Bn=A+A2+A3+…+An,再將Bn中的非零元素改為1而0不變。
2.令A(yù)(G)=(aij)nxn為圖G的鄰接矩陣,定義A(1)(G)=(eij)nxn,其中
eij={1,aij≠00,aij=0eij = \begin{cases} 1,aij\neq0 \\ 0,aij=0 \end{cases} eij={1,aij?=00,aij=0?
再定義A(2)(G)=(e(2)ij)nxn,其中e(2)ij=?\bigvee?nr=1(eir?\bigwedge?erj)
符號?\bigvee?、?\bigwedge?表示取大運算和取小運算,運算規(guī)則與命題真值的析取、合取運算完全相同
P(G)=Iv?\bigvee?A?\bigvee?A(2)?\bigvee?A(3)…?\bigvee?A(n)
PT=(pij)是P的轉(zhuǎn)置矩陣,通過矩陣P?\bigwedge?PT求出圖G的強分圖。
8-4 特殊圖
8-4-1 歐拉圖
定義8-4.1
設(shè)G=<V,E>是連通圖(無向的或有向的)。G中經(jīng)過每條邊一次且僅一次的通路(回路)稱為歐拉通路(回路);具有歐拉回路的圖稱為歐拉圖。
定理8-4.1
連通的非平凡的無向圖G具有歐拉通路,當且僅當G具有0個或2個奇數(shù)度數(shù)的頂點。
推論8-4.1
連通的非平凡的無向圖G具有歐拉回路,當且僅當G無奇數(shù)度數(shù)的頂點。
定理8-4.2
連通的非平凡的無向圖G具有歐拉通路,當且僅當G中除兩個例外頂點外每個頂點的入度都等于出度。對于這兩個例外頂點,它們可能全部入度等于出度;可能一個頂點的入度比出度大1,另一個頂點的入度比出度小1.
推論8-4.2
連通的非平凡的無向圖G具有歐拉回路,當且僅當G中所有頂點的入度等于出度。
8-4-2 哈密頓圖
定義8-4.2
設(shè)G=<V,E>是連通圖(無向的或有向的)。G中經(jīng)過每個頂點一次且僅一次的通路(回路)稱為哈密頓通路(回路);具有哈密頓回路的圖稱為哈密頓圖。
定理8-4.3
設(shè)無向圖G=<V,E>為哈密頓圖,V1是V的任意真子集,則p(G-V1)≤\leq≤|V1|,其中,p(G-V1)為從G中刪除V1后所得圖的連通分支數(shù)。
推論8-4.3
有割點的圖一定不是哈密頓圖。
充分條件
定理8-4.4
設(shè)G是n(n≥\geq≥ 3)階無向簡單圖,若對G中每一對不鄰接的頂點u、v,均有d(u)+d(v)≥\geq≥ n-1,則G中存在哈密頓通路。又若d(u)+d(v)≥\geq≥ n,則G中存在哈密頓回路,即G為哈密頓圖。
推論8-4.4
設(shè)G是n(n≥\geq≥ 3)階無向簡單圖,G中頂點的最小度數(shù)大于等于n/2,則G是哈密頓圖。
定義8-4.3
G有n個頂點,在G中,逐一連接其度數(shù)之和至少是n的非鄰接頂點對,直到不再有這樣的頂點對時為止,這樣得到的圖稱為G的閉包,記作C(G)。
定理8-4.5
無向圖G時哈密頓圖,當且僅當G的閉包C(G)是哈密頓圖。
推論8-4.5
設(shè)G是n(n≥\geq≥ 3)階無向簡單圖,若C(G)是完全圖,則G是哈密頓圖。
8-4-3 二部圖
定義8-4.4
若能將無向圖G=<V,E>的頂點集V分成兩個不相交的子集V1和V2(即V1∩\cap∩ V2=?\emptyset?且V1∪\cup∪ V2=V),使得G中任何一條邊的兩個端點一個屬于V1,另一個屬于V2,則稱G為二部圖,記作G=<V1,V2,E>。其中V1、V2稱為互補頂點集。
定義8-4.5
若G是二部圖,V1中任意頂點與V2中任意頂點均有且僅有一條邊相關(guān)聯(lián),則稱二部圖G為完全二部圖。若|V1|=r,|V2|=s,則記完全二部圖Kr,s。
在完全二部圖Kr,s中,它的頂點數(shù)n=r+s,邊數(shù)m=rs。
定理8-4.6
無向圖G是二部圖當且僅當G中無奇數(shù)長度的回路。
定義8-4.6
設(shè)二部圖G=<V1,V2,E>,E’?\subseteq? E。
1.若E’中的邊互不鄰接,則稱E’是G的匹配。
2.設(shè)|V1|≤\leq≤|V2|,E’是G的匹配,若|E’|=|V1|,則稱E’是V1到V2的完備匹配。
定理8-4.7
設(shè)二部圖G=<V1,V2,E>,其中|V1|≤\leq≤|V2|,則G中存在V1到V2的完備匹配當且僅當V1中任意k(k=1,2,…,|V1|)個頂點至少與V2中的k個頂點鄰接。這個條件稱為“相異性條件”,是二部圖存在完備匹配的充要條件。
定理8-4.8
設(shè)二部圖G=<V1,V2,E>,其中|V1|≤\leq≤|V2|,若存在正整數(shù)t,使得V1中每個頂點至少關(guān)聯(lián)t條邊,且V2中每個頂點至多關(guān)聯(lián)t條邊,則G中存在V1到V2的完備匹配。這個條件稱為“t條件”,是二部圖存在完備匹配的充分條件。
8-4-4 平面圖
定義8-4.7
圖G那能以這樣的方式畫在平面上:除頂點處處沒有邊交叉出現(xiàn)。則稱G為平面圖。畫出的沒有邊交叉出現(xiàn)的圖稱為G的平面嵌入或平面表示。無平面嵌入的圖稱為非平面圖。
定義8-4.8
設(shè)G是一個平面圖,G的邊將所在的平面劃分為若干區(qū)域,每個區(qū)域稱為G的一個面。其中面積無限的區(qū)域稱為無限面或外部面,面積有限的區(qū)域稱為有限面或內(nèi)部面。邊界的長度為面的次數(shù),記作deg?。
定義8-4.9
設(shè)G是一個簡單平面圖,如果在G的任意不鄰接的頂點之間再加一條邊,所得圖為非平面圖,那么稱G為極大平面圖。
極大平面圖的性質(zhì):
極大平面圖是連通的。
n(n≥\geq≥ 3)階平面圖是極大平面圖的充要條件是它的每個面都由3條邊圍成。
定理8-4.9
(歐拉公式)設(shè)G為任意連通的平面圖,則n-m+r=2。
n:頂點數(shù) m:邊數(shù) r:面數(shù)
推論8-4.6
若G是n(n≥\geq≥ 3)階m條邊的簡單連通平面圖,則m$\leq$3n-6。
判斷平面圖的充要條件
定義8-4.10
若兩圖G1、G2同構(gòu),或經(jīng)過反復插入或刪除度數(shù)為2的頂點后同構(gòu),則稱G1和G2同胚。
定義8-4.11
圖G的一個初等收縮由如下方法得到:刪除G中兩個鄰接的頂點vi、vj即邊(vi,vj),用一個新的符號ω\omegaω替代,使它鄰接所有鄰接與vi、vj的頂點。一個圖G可以收縮到圖H,即指H可以從G經(jīng)過一系列初等收縮得到。
定理8-4-10
一個圖是平面圖當且僅當它不含與K5或K3,3同胚的子圖。
定理8-4-10
一個圖是平面圖當且僅當它沒有可以收縮到K5或K3,3的子圖。
總結(jié)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离散数学-第八章图论及其应用的全部內(nèi)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17)DialogBox和Dialog
- 下一篇: 图论及其应用(吴望明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