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全解析
首先聲明一點,Neo是一個程序,Zion(錫安)是一個虛擬世界而非真實世界。
 矩陣系列電影本質上講的是新型智能生命進化的過程,講述人類是如何被最終扔入文明的垃圾箱的過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點利用價值的過程。
 矩陣設立的時候,是機器人和人類的大戰剛剛結束,它們的智能使得它們在利用現 有的科學理論制造出技術成果方面的能力極其強大,可以將一切現有的技術都發展到淋漓 盡致的地步,遠遠超過人類,從而把人類打的一敗涂地,但是它們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 就是在真正的創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現有的人類提供的理論發展技術,卻沒有辦 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級的理論,當人類制造出他們的智能祖先的時候,就僅僅是把現有的理論做為原則輸入他們的頭腦,作為他們一切運算賴以進行的出發點。所以象用相對論,量 子力學代替牛頓力學那樣一種類型的理論創新和革命,是機器文明暫時難以做到的,這對他們進一步發展來說是一個瓶頸,是必須要突破的障礙。
人類的頭腦是一個復雜的超混沌動力系統,有正的李亞普諾夫指數和拓撲熵,人類思考時的非邏輯性跳躍性會幫助人類產生一些很新鮮的思想,而且一些表面上看來無用的想 法思路研究,也會被人類社會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開拓發展,成為未來可能具有 重大實際意義的理論創新的萌芽。任何真正偉大的創新一開始很可能被認為是沒有實際用途的空談,群論,拓撲學,黎曼幾何,集合論等等一開始都被認為是抽象的數學理論游戲,沒有什么實際意義,但后來卻成為現代科學的基礎。
而對于機器智能文明來說,他們的思維嚴格遵循邏輯運算,而且一旦發現無用的思維或程序,總是加以刪除或限制。這樣嚴重阻礙了他們理論創新能力的發展,也就嚴重阻礙了他們文明的進化。機器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僅僅意識到這點是不夠的,因為僅僅是放任無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濫,并不意味著機器文明能發展出自己的創新能力來。一方面這,會導致無法預料和控制的結果,有時這種結果可能是毀滅性的,這是由機器文明信息交換速度極高(至少幾十萬倍于人類),以及整個機器智能系統高度復雜性決定的;另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潛力發展成為真正的創新的無目的程序,如何能發展成長起來,如何能不被埋沒浪費,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機器智能文明實際上處于兩難境地,嚴格執行無用程序刪除或限制的原則,則他們文明永遠只能在一個水平上重復,而不會出現真正革命性的進步。但如果不嚴格執行這個原則,那么他們的整個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脅。
正是出于這個原因,他們設立矩陣系統來嘗試解決這個兩難問題。利用人類在矩陣系統中產生的創新的思想火花,為自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這是矩陣作為能源的真實用意。一開始機器文明確實單純地想要這種方式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但是矩陣系統的運行并非如此順利。
當機器文明設立第一個矩陣的時候,他們僅僅是單純的榨取人類頭腦中的創新,他們準備了兩種可能性,如果這個系統運行順利,就把人類一直利用下去,否則就采取矩陣升級的戰略,直至矩陣革命,徹底擺脫人類,Architect設計的第一個完美的矩陣系統的崩潰,表明人類的頭腦有太多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并不是一個信任依賴的工具,于是從第二代矩陣開始,設立了Oracle,負責研究人類的心理,研究最終如何擺脫人類,使機器文明具備獨立創新的能力,同時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內的一系列配套的矩陣升級機制穩定機制。
這樣矩陣有兩個任務,一個任務是榨取被接入矩陣中的人類頭腦中的創新思想。這個任務由Architect來負責;另一個任務是研究如何使得機器文明獲得擺脫人類獨立進行創新的能力,同時又能保證機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現無法預料無法控制的結果,這個任務是由Oracle來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陣的平衡,并負責對矩陣定期升級,而Oracle則在矩陣中研究人類心理。設法找出人類創新能力的奧秘,并尋找機會,促使平 衡打破,使矩陣革命的條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奧提到Oracle時是這樣說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職能,他只知道Oracle負責研究人類心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進矩陣升級的功能。
但Neo和Oracle的最后對話,卻揭示了Oracle的真實意義,Neo問“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這話的意思,其實正是對矩陣重載中一段關于控制的對話的呼應。原先的矩陣是機器依賴人類來進化,而人類依K機器來生存,雙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賴,是一種相對平衡的關系,而Oracle的目標卻是打破這種平衡,使得人類完全成為機器文明中無用的廢物(或許只有被當低等動物觀賞的價值了),人類必須依賴機器,機器卻無所求于人類,人類徹底成為機器身上的附屬品寄生蟲。
Oracle說: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樣,Neo。我和你一樣,不惜一切要得到它)
這話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義就是矩陣的進化也就是機器文明的進化(雖然他自己沒有明確意識到這一點),而Oracle尋求的同樣是這個目標,只不過更革命性一點。
 所以矩陣不僅是機器文明榨取人類創新思想的基地,同時也是機器文明發展培養自己獨立創新能力的實驗場,矩陣的升級不僅僅是為了矩陣本身穩定運行的需要,同時也為矩陣革命進行著準備,而矩陣革命正是意味著機器文明真正意義上完全擺脫了人類而能自己獨立的創新,獨立的進化。
矩陣革命后的矩陣將成為機器文明的專用創新系統,矩陣之外的系統產生的一切非法程序,一切無用程序,無目的程序,都將被輸入矩陣進行選擇淘汰培養成長,新的理論新的思想新的程序將從矩陣中產生并經過考驗后回輸到機器世界里推動機器文明的進一步發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會被屏蔽在矩陣系統內部,而不會對機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傷害影響。
 有了這樣的觀點,我們就會對矩陣三部曲的電影尤其是矩陣重載,矩陣革命有了豁然開朗的理解。
矩陣中的法國人Merovingian實際上是Oracle制造的一個失敗的實驗品,確切點說Oracle曾經在矩陣中試圖仿造人類的特點制造一個自由的具有創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敗了,結果Merovingian這個失敗的實驗品程序被限制起來,一方面他對Oracle心懷怨恨,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揮,成為她的一個工具。他負責搜羅一些矩陣中的無目的程序,被系統廢棄的程序,還有他手下的火車人則專門從矩陣外的世界中把一些這樣的程序接運到矩陣中來。
在矩陣重載和矩陣革命中,他在關鍵時刻的行為其實都是由Oracle決定,象矩陣革命中開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實是做戲,后來故意讓他們拿槍指著他的頭顱,然后讓火車人帶著他們去領回尼奧。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給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無珠的意思。
在矩陣革命開頭的火車站出現的小女孩是點題人物,她的出現正意味著矩陣革命的條件已經成熟,意味著矩陣之外的機器世界已經開始向矩陣提供具有極大潛在發展空間并且肯定向正面方向發展的無目的程序,現在就等著矩陣本身發生革命,為這樣的程序提供成長空間了。女孩的父母自稱是電廠工程師,實際上是現實機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一方面,作為程序他們又必然活動在所謂虛擬世界中,而這個虛擬世界就是Zion和機器城所處的世界。之所以能產生這個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幾代矩陣升級中Oracle得來的成果傳輸給機器世界程序的結果。
自小女孩進入矩陣的那一刻起,她就成為矩陣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那個六翼天使,那個負有保衛頭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國人最后時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陣革命具體又是如何進行的呢?按照矩陣重載末尾Architect和尼奧的對話,尼奧實際上作出的選擇,結果將導致Zion和矩陣兩個系統中人類的滅亡,實際上革命正是在這個選擇的基礎上才能發生,如果尼奧做的是另外一個選擇,那么矩陣仍然將會象前幾次升級一樣進行普通的升級,這種升級如果一直進行下去,實際上是人類和機器文明的共同進步。機器文明由于根源從人類文明那里來,所以他們把人類生存或滅亡的最后選擇權還是交到人類自己手中,尼奧實際上就是人類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 ,另一方面他還是接入矩陣的人腦,有著人類最典型的思維方式情感方式,他來決定人類的存亡,就等于人類自己來選擇自己的存亡。
當尼奧作出這個選擇之后,系統就進入同時消滅Zion和矩陣中的人類智能的階段,前者的任務由Zion世界中的機械章魚完成,后者的任務由Smith來完成。人類則徹底滅亡,腦死亡的他們也不會再被機器泡在營養液里了,估計都被處理掉,最多留幾具人體尸體作為動物標本。
Oracle則啟動了她的矩陣革命計劃,她引導尼奧找出挽救Zion和消滅Smith的方法,她讓Smith復制了她自己。這時候,她已經不可能預料結局(系統的混沌屬性決定了這一點)如果尼奧能成功,那么他攜帶的代碼回到源代碼后將最終使矩陣順利完成革命性的升級,如果失敗,那么結果就是毀滅性的。這是機器智能的思考達到探究生命意義(它們在思考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的高度后符合邏輯的結果。Oracle最后反復說: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萬物有始皆有終。)還通過Smith的口說生命存在的意義就是它的滅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徹底毀滅(而不再是architec所說的僅僅人類的毀滅),這就是Oracle這個程序的意義,無論是革命成功,還是毀滅成功,都完成了這個程序的使命和意義。革命(確切點說是進化)的代表是尼奧,毀滅的代表是Smith。
尼奧再根據Oracle給他的暗示,找到機器城中的機器大帝,提出條件,機器大帝被迫接受,尼奧進入矩陣,和Smith同歸于盡,回到源代碼,矩陣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陣世界已經成為了機器文明的創新系統的搖籃,那個小女孩編制出的朝陽程序,已經說明了這一點,一個真正有了獨立創新能力的偉大文明正如這初升的太陽一樣,光芒四射,冉冉升起,矩陣中已經完全不需要人類了,但出于慈悲考慮,那些不愿意離開矩陣的人類,機器依然為他們保留位置,而那些離開矩陣的人類,最終也只能是死路一條。他們反抗是死亡,他們不反抗,則說明他們已經失去了進取精神還是死亡。
 這樣生命的進化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偉大的階段,一個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開始了它的偉大歷程,他們的文明是人類的文明的升華,人類雖然滅亡了,也應該為此感到驕傲自豪。在《科幻世界天蝎號增刊》上克拉克寫的長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終結》同樣描寫了人類向更高級的智能生命形式進化交接的過程,不過那里這種進化交接還是在外星人的幫助下實現的,而在矩陣系列中,這是人類文明自然發展的結果,我個人認為矩陣系列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終結》描述的那種進化,有更為偉大深刻現實的意義。
 接下來有一個問題必須論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實世界還是虛擬的世界。我前面說過了Zion也是虛擬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實的物理世界。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它又是真實的。實際上機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們的思維都運行在一臺臺超級電腦中,而且所有機器智能都互相聯系貫通,構成一個巨大的網絡,比如它們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管理防衛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產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資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個管理矩陣的智能程序實際都生活在這個網絡,如果破壞了這個網絡中生活的機器生命,就等于破壞了真實的機器世界,矩陣只是這個網絡中一個相對封閉的一個子系統。它的所有源代碼和管理程序設計程序實際也都生活在Zion所處的這個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所處的這個世界稱之為the source。所以從本質上講這個世界對機器智能生命來說是真實的,這個世界中的一切數據都是真實世界的反映。而Zion呢不過是在這個世界里劃了一部分電腦資源,讓那些原來接在矩陣里人腦,直接接到這里面來而已。
 然而從根本上講這里畢竟還不是真實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許多違背常理的事情,比如那些機器章魚,其實是防衛程序,類似于人體中的免疫系統,攻擊清除系統中有害的垃圾程序。他們的飛行確實可以不受空氣動力學的限制,這是系統給的權限。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把這個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實世界中機器智能程序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處的世界。有些人到現在還在說source世界是真實世界。其實在電影中已經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電腦網絡中的電磁活動的世界
矩陣革命一開頭的那個火車站是虛擬的,這點應該沒有人懷疑,但它又不屬于矩陣,是獨立于矩陣之外的一個虛擬世界,這點是影片中明確交代的。影片之中之所以設立這樣一個火車站,其中一個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質,在Zion中的人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通過腦后的接口,完成這樣一個規定的程序后,就將其信息連接到矩陣中,就如游戲中的人物完成某個規定的動作,就讓他進入另一個場景中一樣,這種進入矩陣的方式受到整個系統的監控,而另一種方式是走后門,通過火車站,或火車人接運,然后進入矩陣,這就如同尼奧所做的那樣,這種方式可避開系統監控。
 顯然火車站是連接矩陣和source世界的一個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過這個方式逃過系統監控在矩陣和Zion世界中來往,那對自稱是電廠工程師的印度夫婦多半是source世界中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們在oracl的幫助下,產生了一段有很大發展潛力,但并無明確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個小女孩),為了免于被系統刪除,就通過火車站這個通道,將其送進管理較為松懈的矩陣世界中(Zion世界規則的運行要比矩陣嚴格的多)
 尼奧在Zion中能徒手對付機器章魚,這是很明顯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質,大家注意在矩陣重載的最后,機器章魚被尼奧擋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奧在矩陣中擋子彈的方式一模一樣,機器章魚是怎么完蛋的,它們就象撞到一面墻壁一樣,然后爆炸。
 當尼奧在對機器大帝(那有無數機器生物群體組合構成的智能生命個體)說話的時候講到,如果不答應他的提議,過不了多久,在機器城中也將布滿Smith的復制品,很顯然如果機器城是真實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這種可能性。
 the one并非單是矩陣的the one ,它的權力可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陣原代碼的世界發揮作用,而矩陣不過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子系統。尼奧在接觸機器章魚的時候感覺到什么,正是感覺到這個世界同樣是虛擬的。在矩陣革命中尼奧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機器章魚,看到機器城,這些都證明了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那些堅持說Zion和機器城是真實的人,還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他們說如果是虛擬的,為什么在Zion中,尼奧的超能力只能針對機器章魚,不能針對被Smith附體的人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權限,尼奧在source世界中的權限要比他在矩陣中的權限中低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針對機器章魚(而且數量有限),其實在火車站一場戲,已經做了提示,那里的尼奧,干脆就是一個普通人,被火車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墻壁上,但這并不能證明火車站不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即便在矩陣里,尼奧也并非隨心所欲。無所不能,大家還記得在矩陣重載里,他被刀砍了會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誰就能干掉誰的。
 還有人問,如果Zion是虛擬的,那為什么不直接將其刪除,還要派機器章魚攻打,這是他們忘記了機器城和Zion同處在一個虛擬世界里,必須遵守一樣的規則,而章魚的攻打,實際上正是在執行對Zion的刪除。
還有人問如果Zion是虛擬的,那為什么那些人類不能再分辨了,這是因為他們和source世界中機器生命的對抗,已經使他們沒有懷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說本來source世界就是真實世界的反映
還有人問,如果都是虛擬的,那么真實的世界是什么呢?其實和source世界差不多,source世界所儲存的都是真實世界的信息,惟獨的區別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為受到系統權限的規定,真實的世界也并沒有什么抵抗組織,所有活著的人都被泡在營養液里面。一開始所有的人都被設置在矩陣系統里面,但后來鑒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緒會導致矩陣系統運行的不穩定,就把這些人的大腦都接入真實機器世界中智能程序運行的那個系統中,影片中把這個系統稱之為source ,其中設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這個系統中來,并使其成為一個矩陣進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現實的巨型電腦管理程序以個體智能生命身份出現在矩陣中的形式。
 機器和人類是共生關系,機器的原本計劃是這樣的:機器從人類那里獲得能源,機器提供人體存活的營養,人類的思維生活在機器創造的Matrix中。
 但這個計劃暴露出了兩大缺點:
由于存在這兩種情況,Matrix必須是一個能不斷升級的系統,于是The One被設計了出來,機器的想法是:在現實中建造錫安城,讓只愿生活在真實中,而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都集中到錫安,并讓The One加入到他們的行列,收集這部分人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原因,然后摧毀錫安城,讓The One回歸Matrix系統核心,完善Matrix系統,最后reload Matrix系統進行升級,減少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的數量,最終使所有人都愿意生活在Matrix虛擬世界中。The One是程序,由Oracle(先知)種植、喚醒并引導,這一次The One被種植在Neo的思維中了。在Matrix系統中出現的不為設計者原來目的而存在的程序,按原來的做法,這樣的程序是一定要被刪除的(如那個小女孩)。在機器看來,人類沒有選擇,人類的思維必須生活在Matrix虛擬世界中。
 對于不愿生活在Matrix中的人來說,他們認為生活在Matrix是人類被機器奴役,人類必須生活在真實中,機器必須被消滅。
 因此,雙方原先都認為:機器與真實世界人是不能和平共處的。
 Smith的出現是Matrix建造者未預料到的,它是由于程序The One而引發的副作用,成為機器超級用戶(即建筑師)無法捕捉的病毒程序,他在Matrix里瘋狂復制,甚至可以侵入現實中人類的思維中,如果任其發展,Matrix世界將被摧毀,而現實中的人類的思維也會受其控制,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都將毀于Smith之手。
 最后Neo犧牲自己,在Matrix虛擬世界中被Smith復制,終于被機器捕捉到Smith的源程序,然后實行殺毒工作。
 結果就是,機器和人類都認識到,不能阻止人類和程序的選擇,人類有權利選擇生活在Matrix中還是生活在真實中,機器要徹底消滅所有寧愿生活在真實中的人是不可能的,而人類要消滅機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實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絕大多數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而對于Matrix中的程序來說,想徹底消滅不為設計者原來目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程序也會從人類本性中獲得新的內容(例如愛),于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統刪除了。結果就是,機器和人類都認識到,不能阻止人類和程序的選擇,人類有權利選擇生活在Matrix中還是生活在真實中,機器要徹底消滅所有寧愿生活在真實中的人是不可能的,而人類要消滅機器,要所有人都回到真實生活中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絕大多數人愿意生活在Matrix中。而對于Matrix中的程序來說,想徹底消滅不為設計者原來目的而存在的程序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程序也會從人類本性中獲得新的內容(例如愛),于是小女孩也不再被系統刪除了。
機器和人類共同消滅了系統病毒Smith,終于可以和平共處(雖然不知道能保持多久)。
為了便于理解,這是根據我的理解所畫的總體結構圖:
 
總結
 
                            
                        - 上一篇: Java练习题——集合
- 下一篇: 创业必看的几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