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绘制bezier b样条三种曲线_生存曲线(二):SPSS和Origin绘图教程及相关问题
上期生存分析推送后,有粉絲在后臺問:有發生率的情況,為什么要做生存曲線分析?
舉個例子:臨床試驗中,共招募30位胃腺癌患者,均分為3組,分別使用了A/B/C三套不同的治療方案,治療期為2年。2年后統計3個組每組均死亡3人,但A組0.5年時死亡3人,B組是1.5年時死亡3人,C組是接近2年時死亡3人。此時,如果單純分析死亡率,3個組的死亡率完全相同。但是,如果用生存分析,就能看出3個組的患者生存情況明顯不同。
進入今日正題......
上一期,我們提到了如何使用GraphPad Prism繪制生存曲線。
實際上,很多軟件都可以繪制生存曲線并加以統計分析有這種功能,包括SPSS、Origin、Stata以及R語言等。
綜合看來,GraphPad Prism更容易上手,簡單有效。Stata和R語言涉及一丟丟編程語言,可能相對不太容易上手。
由于,有相當一部分人喜歡使用SPSS和Origin,因此今天就拿這兩個軟件說一說如何繪制生存曲線。
還是使用上一期的數據作為示例。
eg:一共有36只裸鼠,施加某因素用于制作模型后全部成模,并隨機均分為A、B、C、D組,每組9只。隨后A組被設定為control組,不做治療。B、C、D組動物分別給予藥物1、藥物2、藥物3治療。生存時間小于等于50天作為終點事件(即50天內死亡),以此比較幾組之間是否存在差異?
那么常見的原始數據如下圖,數值為動物存活天數。
SPSS篇
1. 將上表中的數據重新編碼為以下格式。state中的1代表死亡(裸鼠存活≤50天),而0代表存活(裸鼠存活>50天)。treatment中的1代表control,2/3/4分別代表3種藥物。
2.僅復制數據(不要復制標題)到SPSS數據表中,然后再定義列名稱和值標簽。
3. 數據放好后,選擇分析 → 生存分析 → Kaplan-Meier。
注:Kaplan-Meier是生存函數,允許有一個分組變量進行生存率的組間比較,還可容許一個分層變量,是生存分析的常用統計方法。
4.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按照下圖將數據放入相應框中。
5. 注意了。我們要看不同組之間生存率的差異,關鍵事件為動物死亡,編碼數據時就將死亡編碼為1,而存活則編碼為0。所以,點擊“定義事件”,單值填1,1代表了動物死亡這個事件已發生,再點擊繼續。
有人會問,如果我選擇單值填0呢?大多數動物生存時間小于50天,僅少量動物生存大于50天。因此“≤50天”內的生存差異成為關注的焦點。如果選擇單值填0,此時軟件認為你關注的焦點在大于50天之后,即50天后存活的動物存活期差別,生存曲線也會徹底改變。大家可以試試,比較一下。
6. 點擊“選項”,選擇“生存分析函數”,其它選項默認,點擊繼續后,再點擊確定。
7. 在輸出文檔中,可以看到生存曲線。樣子是有了,就是不太美觀。
Origin篇
1.Origin的數據錄入格式與SPSS一樣,只不過需要將標題一起復制粘貼到Origin數據表之中。
2. 粘貼到F(x)這一欄下方,并修改列標題名稱,如下圖。
3. 繼續按照下圖選擇Kaplan-Meier分析
4. 在彈出的對話框中,按照下圖設置。點擊小三角符號,將標題分別填入。
5. 注意了。Censoring Value(刪失值)處設置為0。解釋一下,在生存分析中,只要沒有發生關鍵事件(如意外、病例脫落等)的情況,這種值都要定義為刪失值,此值需定義為0,因為它沒有發生死亡這個關鍵事件。當然了,刪失值不能太多,否則會影響生存分析結果的可信度。
6.將 Test Equality處的三種差異分析方法都選上。所有其它選項默認,點擊OK。
7.輸出的生存曲線效果如下。當然了,Origin支持對圖形就行修改和美化,此處暫且不表。
Ending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mfc绘制bezier b样条三种曲线_生存曲线(二):SPSS和Origin绘图教程及相关问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nf如何快速拾取物品_DNF手游泰拉该
- 下一篇: python图片横向合并_[宜配屋]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