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据平滑处理_黑白象片的密度信息 卫星数据处理 遥感制图 三维建模 善图科技...
黑白象片的密度信息
象片上的黑白變化,可劃分為若干等級,此等級稱之為灰階。象片上的灰階數受洗印技術及目視分辨能力的限制,一般不超過10個灰階。灰階較多時,象片上層次分明易于分辨一些細節。但灰階的增多必導至對比度相對下降,而使某些地物的輪廓、界線模糊。因而,象片的最佳灰階數需視解譯的內容不同而變化。如解譯山區的地質構造需要層次分明,而解譯第四紀覆蓋區的隱伏地質構造時,對比度大些效果較好。
攝影成象或掃描成象所制成的透明底片(負片或正片)的灰度通常稱其為密度。底片密度(D)也稱黑度,即黑色不透明的程度(O)。D是O的對數,而不透明度為透過率(τ)的倒數,其關系式為D=log10O=-log10τ。從理論上講透過率的最大值為1,最小為0。密度的最小值為零,最大值為無窮大;一幅象片的底片密度可以劃分為許多等級。但由于底片的分辨率”(決定于膠片上乳膠中溴化銀顆粒的大小及分布的均勻程度)及特性曲線的限制,密度過大或密度過小的部分均出現壓縮現象。一般底片的密度為0.8~1.2的低反差圖象具有最大的分辨率。總的來說,任何一幅圖象底片密度的等級數雖有上述的限制,但仍超過象片的灰階。從而提供了利用底片進行光學處理,以增強或提取圖象信息的可能性。透明底片上的密度,在正常曝光的范圍內與曝光量的對數成線性關系。曝光量等于成象時膠片感受的光照度與光照時間的乘積。對于一張透明底片來說,成象時光照的時間是相同的,顯然該底片上不同部位密度的差異是由光照度的變化形成的,即由地物的亮度不同形成的。
不同類型遙感圖象的密度信息所代表的地物亮度的涵義各不相同,亦即象片上的灰度涵義不同,這是解譯前必需查清的內容之一。可見光全波段黑白航空象片的灰度所反映的地物亮度受太陽照射條件及其地物可見光反射率的控制。而多波段遙感圖象中構成某個波段地物亮度的反射率僅代表該波段反射率數值,與全波段或其他波段均不同。航天遙感傳感器所接收的地面信息不僅包括地物亮度,尚且受大氣透過率與大氣路徑亮度(大氣對太陽輻射,散射折回天空中光的亮度)等因素的影響。熱紅外遙感圖象上色調深淺的變化代表地物熱輻射能量(亮溫)的變化,而雷達遙感圖象的色調變化表示地表對雷達發射的微波波束反射的特征。
對線畫圖,目視可分辨的線度,最低為0.2毫米,但依靠灰度分辨地物的遙感圖象的目視分辨力,并不完全符合此標準。當象片上不同地物灰度變化的級差不大時,目視的線度遠超過理論的最低限,只有當一地物與背景地物灰度的級差較大時,才能達到理想目視分辨能力。實際上,區分兩地物的關鍵在于二者間差異的程度。此概念應作為解譯各類象片的主導思想而不容忽視。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三维数据平滑处理_黑白象片的密度信息 卫星数据处理 遥感制图 三维建模 善图科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atlab 等高线_MATLAB作图实
- 下一篇: python xml字符串_pyth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