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教育随想
[由于工作的關系,我在過去的幾年中訪問了十二三所軟件學院/計算機學院,和不少老師,學生座談過。我在研究院里也碰到了不少各個學校來的學生,談得多了,就有下面的隨想。]
?
想來的人來不了
學校里都是按照高考/考研的成績決定專業去向,我聽到一些喜歡玩游戲的學生特別想來軟件學院,但是由于成績不夠好,來不了。 一些成績挺好的學生優先選擇了了軟件學院,但是到了快畢業的時候說,其實我不喜歡寫程序,我想轉行。 咳,如果你的位置留給當初那些喜歡玩游戲的學生該多好。
?
?
教務處的規定
老師聊天的時候說,本來想鍛煉同學的團隊協作精神,期末大作業讓同學們分組合作一個項目,但是沒想到教務處不同意。說大作業必須每個同學單獨做,不能搞團隊協作,其理由是團隊協作之后,有人就會偷懶。 其實讓一個人去做,他/她也有可能去糊弄,抄襲。 最后老師爭不過教務處,只好讓每個同學單獨做一個項目,這些“項目”的水平可想而知。? 據說在一些學校里,教務處非常強勢,能決定老師的績效考核。
?
?
知識和技能
很多知識 (Knowledge),可以講授,同學們也可以自己查找,學習,例如程序設計語言的一些邊邊角角的規定,在工作中如果忘了,那就現查資料,或者寫一個測試程序驗證一下。? 但是技能 (Skill) 則要通過實際的反復訓練,才能獲得,并優化。 我看到同學們經常能夠背誦 “高內聚,低耦合”, 但是在實際中根本不能應用。? 就如同大家都可以在理論上掌握如何下圍棋 - “要讓每一步占領全局最有價值的要點”, 但是在實戰中下的棋支離破碎,潰不成軍。
考試的時候,能不能少考一些死的知識,而多考一些技能? 學校里能練習什么技能呢?很多:
??? 自己學習的能力 (能不能自己學習一門語言,然后應用? 為什么非得先要老師講解?)
??? 理解別人的意思和動機? (inter-personal awareness)
???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 (不妨從做 PPT 演示開始)
??? 說服,影響同伴的能力? (大家一起合作,如何能讓團隊按自己的想法前進?)
??? 制定計劃,并執行計劃的能力 (是自己的計劃,而不是老師給訂的計劃)
??? 總結,改進的能力 (一個項目之后,能否心平氣和地總結,改進?)
?
?
如何教創新
現在 “創新”非常時髦,每個人都談創新,在軟件學院里,怎么教創新? 除了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之外,學校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 -? 允許學生實驗,失敗,再實驗,再失敗。我不用重復愛迪生經過幾千次失敗才發明可以實用的電燈的故事了,創新不是公式推導,不是一旦學好例題,就能模仿炮制的解題方法。 要給同學們試驗和失敗的機會。 我寫過一本 《移山之道》,有些老師說 - 寫得特有意思, 但是不能在學校用, 因為太"活"了.? 如果連這些活一點的東西都不敢用, 那我們怎么教創新呢?? 干脆用十年前的教材和講義算了。
?
學校的目的
我教的一個班是大三的學生, 他們反映課程壓力很大 (同時上編譯原理,? 數據庫等), 我跟系里建議是否把軟件工程挪到大四去上, 這樣他們學的數據庫知識能更好地用上.? 系里的老師列出了很多擔心,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 - 學生們大四的時候要考研, 所以不能上太累的課, 要讓他們有時間為考研復習! 我們談論了許久,? 我終于明白系里面在選擇“讓學生上有意義的課”? 和 "讓學生能有時間考研" 兩者之間, 選擇了后者。? 其實天朝學校的目的大抵如此 - 讓學生順利地升入下一個階段, 就完事兒了。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
- 小學六年級開始復習, 準備小升初;
- 初三開始復習, 準備升高中;
- 高三開始復習,?準備升大學;
- 大四開始復習,?準備考研;?
學生到了社會上, 發現再也沒有考試了, 要靠真本事, 怎么辦? 我們可曾教過他們?
?
?
清一色
一方面,軟件學院的各年級學生年齡一樣,背景一樣。 老師像種莊稼一樣,一茬一茬的播種和收割。每次課程和作業,同學們都是從頭開始。
但是到了工作單位,學生們發現項目組中老中青,各種背景的人都有。 自己得從讀別人的代碼上手。參見 “三文魚模型”。
一些軟件學院收了雙證的學生后,情況好了一些,畢竟有一些別的行業,別的經歷的同學進來了。 但是很多學校有 “工業設計” 等設計類專業,他們其實可以在學校里就和軟件專業的學生一起做做項目。
?
http://yishan.cc/blogs/xin/archive/2009/04/12/1056.aspx
?
================
?
來自
[http://zhangxinfish.spaces.live.com/blog/cns!AD3AAE057B31C3A0!746.entry]
?
的關于高等教育的愿望:
? ?不能光罵人,厚道點,也要提出點建設性意見:
1、不要再搞xx工程大學評定,多搞些教學質量評估。
2、立即停止對極少數大學的巨額投入,縮小學校資源投入差距。
3、廢除現有的大科研項目評估機制,打擊學霸,不能把所有的項目都投入到關系好的大牛手里,而要看已有的研究成果,發相關論文情況。
4、立即停止擴招,逐步縮小招生規模到適應現有教學能力的水平,特別要限制大佬過度招生。
5、嚴格教授博導評定,掛名論文不算做老師成果,不稱職的教師應該予以降職,引導教師研究學術。
6、改變現有的校內利益分配方式,減少貧富差距,對弱勢老師給予必要支持,最起碼應該配備必要的儀器、計算機等設施,每年撥給必要的資金。
7、停止對碩士研究生不切實際的創新要求,引導多做實事兒,同時嚴格博士生畢業要求,引導高水平研究。
8、停辦大量的垃圾學術期刊,提高學術質量。
9、減少上千萬的特大項目,術業有專攻,大項目可以多個老師聯合,而不是大佬攬過來糊弄或者發包。
10、共享高價的科研設備,一方面減少浪費,一方面支持弱勢老師研究。
?
總結
- 上一篇: linux操作系统分析 课程,《Linu
- 下一篇: 软件工程 之 画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