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献_如何有效地搜索及阅读文献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搜索文献_如何有效地搜索及阅读文献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解讀論文寫作與發表策略
助您成功發表
關注文獻的閱讀與科研息息相關,不做好文獻調研,就無法真正開展課題,也無法掌握當前最新的研究進展,創新也就無從談起。但是,相信很多同學,特別是剛讀研的同學,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讀文獻。跟大家一樣,我剛進入研一的時候,也不會讀文獻。那時候,搜到一篇文獻,從頭到尾讀下來,就覺得完成任務了,到跟老師討論的時候,卻發現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讀了什么,學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啟示。這時,我才意識到我根本不會讀文獻。為此,我特意請教了師兄師姐,并在網上看了大量的經驗分享,才慢慢學會怎么從文獻中獲取有用的信息。當我們能真正從文獻中學到知識的時候,就標志著課題已經起步了。因為我們知道自己要面對什么問題,知道自己要解決什么問題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怎樣才算有效的閱讀呢?經過這幾年的摸索與積累,我主要收獲了兩方面的經驗。01搜索并找到與自己課題最相關的文獻當今信息化的時代,文獻真的是千千萬萬,多如牛毛,讀一些邊緣性甚至毫無聯系的文章無異于浪費時間,研究生入學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快速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課題,除了老師的說明、師兄師姐的解釋這些表面的講解之外,還是要靠自己閱讀文獻去深層次地挖掘。而這樣做也是有好處的,因為在之后的研究中,你不可能指望老師每一步都手把手教你如何推進課題。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文獻,在對課題有了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就很容易想到前進的方向,而且容易產生發散性思維。那么,該如何通過文獻認識課題呢?我認為這一階段,先去讀綜述類論文,而且盡量是中文的(英語特別好的除外)。在你連課題的中文名字都不熟的情況下,又能從滿是專業名詞的英文文獻中學到什么呢?綜述類論文的最大好處就是論文搜索簡單,其內容涵蓋面廣。讀一篇綜述基本頂十幾篇小論文。它的搜索基本上靠課題中的幾個關鍵詞就可以了,十分簡單。使用關鍵詞搜索完之后,再篩選幾篇相關度最高的進行閱讀即可。這幾篇基本要精讀,不能走馬觀花,對于出現的一些與課題相關的專業名詞,要及時去搜索對應的英文名稱,為接下來的英文綜述做準備。讀完幾篇中文綜述,對課題有個大體了解之后,不要沉迷其中,不要一直讀中文文獻,而要開始嘗試讀英文綜述。畢竟我們以后還是要發 SCI 的,而且一些高質量期刊上的綜述類論文也是英文,這是必需的過程。相信經過了前面中文綜述的閱讀與積累,英文綜述的閱讀將變得相對簡單,專有名詞不再讓我們有所畏懼。英文綜述的搜索同中文綜述一樣,靠關鍵詞即可搞定,然后需要自己篩選出相關度最高的幾篇進行閱讀。此處值得注意的是,選擇的綜述盡量是高影響因子、高引用量、時間最近的高水平期刊上的,或者是業界頂級期刊上的,這個真的很重要!以我的經歷來說,之前在低水平的雜志上看到過一篇綜述,里邊連基本的原理和相互關系都沒搞清楚,甚至表述都是錯誤的。對于剛入行的新手,在最容易養成基本科學素養的時候,卻接受了錯誤的觀念,這不僅在以后難以改正,甚至對整個科研生涯都會產生不好的影響。高水平的期刊里邊也許會有些小錯誤,但是基本知識不會出錯,可信度非常高。這樣的文章不用太多,五篇足以讓你對自己的課題有一個比較深和廣的理解。讀英文綜述的另一個優點是幫助你去找到相關的小論文,然后通過這些小論文的參考文獻進一步找到其他論文,順藤摸瓜,甚至都不需要再去專門搜索,一系列相關的小論文就撲面而來,簡直美滋滋!另一個找相關論文的方法就是通過作者。找與課題相關領域的“大牛”,直接去搜他們的文章,簡單又省事,甚至比搜索關鍵詞還要準確。值得注意的是,選擇文章也要優先考慮高水平的期刊,低檔次的文章盡量避過,除非與課題極其相關,但也要注意帶著批判的眼光去讀。02找到合適的文獻,不浪費地去讀通過對網上各種資料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我認為讀好文獻,必須經過以下三步。第一步,拿到這篇論文,先整體瀏覽,看看文章是只與你搜索的關鍵詞有關,還是真正與你的課題有關,先打個印象分。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做的是,仔細閱讀文章的題目、摘要、關鍵詞、各個部分的小標題及結論。具體的論述內容可以粗略一看,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十分鐘,但是需要用心,需要思考。因為讀完之后,需要回顧這篇文章的主旨、它做了什么,并且問自己,這篇文章與我的課題有聯系嗎?是否包含與我的課題相關的知識?這篇論文能為我的課題開展提供哪些材料?等等。經過這些思考之后,你就知道這篇文章是否需要繼續閱讀了。當覺得這篇文獻有用,值得去深讀的時候,你就要按照第二步去做。此時不再是簡簡單單地讀,而是帶著敬畏的心態去學習。注重細節,抓住重點。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把圖表搞明白,弄清楚作者為什么要做這個圖,這個圖可以傳達哪些信息,然后結合內容去精讀。我以前的習慣是直接讀內容,圖表就看半分鐘左右,導致我根本不能真正理解作者到底是如何論述的,甚至一些數據之間怎么聯系的也搞不清楚,以至于讀完后邊,前邊就忘了。自從我開始首先看圖后,才發現讀起內容來游刃有余。因此可以說,圖表就是文章內容的黏結劑,值得最先并且仔細關注。要仔細研究作者的圖表,特別是那些精美的圖表。我們可以記下那些卓越而又清晰的數據表現形式,在之后作圖的時候可以去模仿。讀內容的過程中,一定要時刻記著自己的課題,并將文章內容與課題聯系起來,不要孤立地去讀。遇到不明白的知識,不要放過,趕緊去查。所以早期讀文獻可能比較費時,有時候可能要耗費一天的時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逐漸學到很多與課題相關而又無法在本科學到的知識。就像滾雪球,文獻讀多了,專業知識也會增長,后面的文獻讀起來也變得簡單又省時。做完第二步,相當于論文讀了第二遍。這時,你覺得結束了嗎?No。此時,你還需要做第三步工作。精讀完之后,并不意味著這篇文章不會再出現在你的視野中,它們應該時常出現在你的腦海中。而我們的記憶又是有限的,不可能讀完之后就記住,所以需要整理這些論文,不能讓它們成為“過客”。我們需要建立一些文件夾,分門別類地將文獻存起來,注意保留閱讀痕跡(電子版文字標黃、批注等)。等以后空閑或者課題遇到瓶頸的時候,我們需要拿出來繼續讀。文獻每讀一遍都會有一遍的收獲,特別是隨著課題的深入,之前我們對文獻中半懂不懂的內容,可能會在之后的閱讀中通過仔細品味迸發出創新的火花。此外,通過再讀這些文獻,我們會發現它們中存在的一些尚未解決的問題,也會對課題的開展提供一些啟示。等科研步入正軌之后,我們還要養成每天閱讀文獻的好習慣,特別是最新發表的文章,要及時掌握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不至于自己的想法落后,或者與別人撞車,導致徒勞無功。另外,多讀文獻還能從作者的研究中得到啟發,指導自己的課題,這對于打破瓶頸期的束縛尤為重要。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可能不盡相同,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文獻的方法,真正有效地閱讀文獻,必能有所收獲。來源:中國研究生(ID:zgyjs2002)
編輯:學子
國慶鉅惠
第五期經濟學專業核心期刊論文寫作與發表訓練營
掃碼了解詳情!
▼
點亮“在看”?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搜索文献_如何有效地搜索及阅读文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进程调度实验_Linux应用编程之进程的
- 下一篇: 精准营销联系oracle,正确打开精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