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自己提问的问题在哪看_在头条的这三十天
文、圖:書海履痕
今天入頭條三十天,按民間俗語,滿月了。
三十個日子,真得是感慨萬千。特別是昨日的文章,經頭條君和各位友友們的厚愛,讓我經歷了過山車的感覺,各種滋味存于心底,在此謝過頭條君和各位友友。
這三十天,重新拾讀唐詩宋詞、文史、民俗風物之類的書本,竟覺到自己又有點像個初來乍到的游客了,東尋西問,花好些時間才能找到想看的景區(qū)。
翻開書,每一頁都像是一個似曾相識的景區(qū)入口點。以為早已熟門熟路,孰不知隔了這些年,遺忘的還真不少。最有體會的就是,翻開書那些曾經溫潤過眼睛的入口點,里面的歷史古跡、自然風光、民情民俗總會給自己再次帶來新的驚喜與感悟 。
細細品味這些被文字凝固的景致,絕非我舊時膚淺的了解所能及,字里字外都在喚醒我的記憶,誘惑我心之神往。
記得老師曾說過,每天用心閱讀一份報,不出三年你就是個事事通。這話真是不假!
頭條真得是個能讓人看見更大世界的平臺,也是個讓人能展現小自我的平臺。在這里你可以一言不發(fā)學習你需要的知識,也可以隨意翻閱你喜歡的文章,甚至可以從一些家長里短,生活日常中,看一塹長一智。
在頭條寫文對我是一種嘗試,也是一種督促。初進時很是信心百倍,給自己立規(guī):做到日更。其實,想做到日更也真是件很不易的事,每篇文章從立意到構思,從初稿到改稿,都得精工精做。好在終于堅持了30天,除去回答問題外,發(fā)文26篇,也算是給自己最初想法的一個交待吧。
說心里話,這三十天讀書碼字的用功程度,若用在當年上高三高考前那會兒,想必父母心里早已樂開花的。但放在此處,也就是一興致而矣。
不過,在頭條寫文也有它的益處:一是條規(guī)分明,只要對照執(zhí)行,文句通順,立意符合要求,審核自是無問題。二是垂直性強,可以認清自己的喜好和擅長。三是服務及時,在意見反饋處提問隨時都可以快速得到答復,且講解細致。
看到這也許大家覺得我說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大話,其實不然。因為對平臺的寫創(chuàng)作者來說,自己寫的每一篇文章都像自己的孩子很疼愛,而頭條就像這些孩子的學校。孩子是得在學校的錘煉中慢慢成長的。當然孩子總歸也要走出學校面向社會,需要得到閱讀者的駐足觀看才能實現它的價值,而這個價值正是每個寫作者的心中期望,但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如你心愿。
三十天,從最初的干勁十足到今天的冷靜思考,再看看自己囤集的不老少的書,新新舊舊多在“冬眠”。
嗯,后面的日子,是該讓它們出來活動活動“筋骨”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头条自己提问的问题在哪看_在头条的这三十天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多进程优先级,Linux多线程
- 下一篇: linux性能记录,Linux性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