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arate Query from Modifier(分离查询和修改)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Separate Query from Modifier(分离查询和修改)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某個函數既返回對象狀態值,又修改對象狀態
?
?重構:建立兩個不同的函數,其中一個負責查詢,另一個負責修改
動機
?? ?如果某個函數只是向你提供一個值,沒有任何看得到的副作用,那么這是個很有價值的東西。
你可以任意調用這個函數,也可以把invoke搬到函數的其他地方。
?? ?明確表現出“有副作用”與“無副作用”兩種函數之間的差異,是個很好的想法。下面是一條好規則:任何有返回值的函數,都不應該有看得到的副作用。
?? ?什么是“看得到的副作用”?有一種常見的優化方法:將查詢所得結果緩存于某個字段中,這么后續的重復查詢就可以大大加快速度。雖然這種做法改變了對象的狀態,但這種修改是察覺不到的,因為不論如何查詢,你總是獲得相同結果。
并發問題
?? ?如果在一個多線程系統中,一個慣用手法:在同一個動作中完成檢查和賦值。這是否和Separate Query from Modifier 互相矛盾呢?兩者并不矛盾,但你需要做一些額外工作。你需要保留第三個函數來同時做兩件事。這個“查詢-修改”函數將調用各自獨立的查詢函數和修改函數,并聲明synchronized。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Separate Query from Modifier(分离查询和修改)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语言的叙述大小写字母e1相同,第1、2
- 下一篇: Spring Data JPA 从入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