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集和编码规范:ASCII,Unicode和UTF-8, latin1,BIG5,GBK
字符集和編碼方式:ASCII,Unicode和UTF-8, latin1,BIG5,GBK
參考:
字符集
字符集編碼詳解
一、 ASCII碼
我們知道,在計算機內部,所有的信息最終都表示為一個二進制的字符串。每一個二進制位(bit)有0和1兩種狀態,因此八個二進制位就可以組合出256種狀態,這被稱為一個字節(byte)。也就是說,一個字節一共可以用來表示256種不同的狀態,每一個狀態對應一個符號,就是256個符號,從0000000到11111111。
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制定了一套字符編碼,對英語字符與二進制位之間的關系,做了統一規定。這被稱為ASCII碼,一直沿用至今。
-
ASCII碼一共規定了128個字符的編碼,比如空格“SPACE”是32(二進制00100000),大寫的字母A是65(二進制01000001)。ASCII編碼采用單字節(8 Bit)存儲,實際數據存儲空間是7 Bit,這128個符號(包括32個不能打印出來的控制符號),只占用了一個字節的后面7位,最前面的1位統一規定為0。(最高位的1 Bit是奇偶校驗位)
-
ASCII碼實現的是大小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及常用的標點符、運算符、控制字符(換行、刪除等)和通信字符(文頭、確認等)與計算機編碼之間的對應。
-
ASCII編碼對于英語國家足夠用了,但是卻無法表達非英語國家字符到計算機編碼之間的映射,如中文漢字、法語字母等。所以,出現了很多非ASCII編碼(但大多數都是兼容ASCII碼的)。
二、Unicode(字符集)
世界上存在著多種編碼方式,同一個二進制數字可以被解釋成不同的符號。因此,要想打開一個文本文件,就必須知道它的編碼方式,否則用錯誤的編碼方式解讀,就會出現亂碼。為什么電子郵件常常出現亂碼?就是因為發信人和收信人使用的編碼方式不一樣。
-
可以想象,如果有一種編碼,將世界上所有的符號都納入其中。每一個符號都給予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那么亂碼問題就會消失。這就是Unicode,就像它的名字都表示的,這是一種所有符號的編碼。Unicode字符集編碼是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 通用多八位編碼字符集的簡稱,支持現今世界各種不同語言的書面文本的交換、處理及顯示。
-
Unicode是一種在計算機上使用的字符編碼。它為每種語言中的每個字符設定了統一并且唯一的二進制編碼,以滿足跨語言、跨平臺進行文本轉換、處理的要求。
-
**Unicode當然是一個很大的集合,現在的規??梢匀菁{100多萬個符號。**每個符號的編碼都不一樣,比如,U+0639表示阿拉伯字母Ain,U+0041表示英語的大寫字母A,U+4E25表示漢字“嚴”。
-
需要注意的是,Unicode只是一個符號集,它只規定了符號的二進制代碼,卻沒有規定這個二進制代碼應該如何存儲。
-
比如,漢字“嚴”的unicode是十六進制數4E25,也就是說這個符號的表示至少需要2個字節,這里就有兩個嚴重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才能區別unicode和ascii? 如果所有字符都按照最大存儲空間存儲,那必然會浪費很大的空間,比如所有字符都按照3字節存儲,但是英文字母只需要一個字節存儲就夠了,就等于說一個Unicode編碼的英文文檔是ASCII編碼文檔存儲空間的三倍。 所以,便有了可變長度編碼—UTF-8。
三、UTF-8(編碼方式)
-
**UTF-8就是在互聯網上使用最廣的一種Unicode的實現方式。**其他實現方式還包括UTF-16和UTF-32,不過在互聯網上基本不用。
-
UTF-8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它是一種變長的編碼方式。它可以使用1~4個字節表示一個符號,根據不同的符號而變化字節長度。如ASCII編碼的內容UTf-8中就是用一個字符存儲的。
-
UTF-8是一種變長字節編碼方式。對于某一個字符的UTF-8編碼,如果只有一個字節則其最高二進制位為0;如果是多字節,其第一個字節從最高位開始,連續的二進制位值為1的個數決定了其編碼的位數,其余各字節均以10開頭。UTF-8最多可用到6個字節。
如表:
1字節 0xxxxxxx
2字節 110xxxxx 10xxxxxx
3字節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4字節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5字節 111110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6字節 1111110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Unicode
四、latin1
- Latin1是ISO-8859-1的別名,有些環境下寫作Latin-1。ISO-8859-1編碼是單字節編碼,向下兼容ASCII,其編碼范圍是0x00-0xFF,0x00-0x7F之間完全和ASCII一致,0x80-0x9F之間是控制字符,0xA0-0xFF之間是文字符號。
- ASCII編碼是一個7位的容器,ISO-8859-1編碼是一個8位的容器。
- 因為Latin1編碼范圍使用了單字節內的所有空間,在支持Latin1編碼的系統中傳輸和存儲其他任何編碼的字節流都不會被拋棄。換言之,把其他任何編碼的字節流當作Latin1編碼看待都沒有問題。這是個很重要的特性,MySQL數據庫默認編碼是Latin1就是利用了這個特性。
五、BIG5
- 又稱大五碼或五大碼,1984年由臺灣財團法人信息工業策進會和五家軟件公司宏碁 (Acer)、神通 (MiTAC)、佳佳、零壹 (Zero One)、大眾 (FIC)創立,故稱大五碼。
- Big5碼的產生,是因為當時臺灣不同廠商各自推出不同的編碼,如倚天碼、IBM PS55、王安碼等,彼此不能兼容;另一方面,臺灣政府當時尚未推出官方的漢字編碼,而中國大陸的GB2312編碼亦未有收錄繁體中文字。
- Big5碼使用了雙字節儲存方法,以兩個字節來編碼一個字。第一個字節稱為“高位字節”,第二個字節稱為“低位字節”。高位字節的編碼范圍0xA1-0xF9,低位字節的編碼范圍0x40-0x7E及0xA1-0xFE。
六、GBK
-
GBK編碼是在GB2312-80(也稱作GB2312,GB碼)標準基礎上的內碼擴展規范,使用了雙字節編碼方案。
-
即不論中、英文字符均使用雙字節來表示,為了區分中文,將其最高位都設定成1。GBK包含全部中文字符,是國家編碼,通用性比UTF8差,不過UTF8占用的數據庫比GBK大
-
GBK、GB2312等與UTF8之間都必須通過Unicode編碼才能相互轉換:
-
GBK、GB2312<=>Unicode<=>UTF8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字符集和编码规范:ASCII,Unicode和UTF-8, latin1,BIG5,GBK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apReduce分析NCDC 年气象数
- 下一篇: 二隐层的神经网络实现MNIST数据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