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九)-物理层(补充)-傅里叶变换-信道复用
一.幾個術語
1.碼元------在使用時間域(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
2.調制------把數字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的過程。
3.解調------把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的過程。
4.雙絞線水晶頭:從左到右分別為橙白橙(發送)、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綠白和綠色負責接收,其他的保留。
5.近端串擾:是雙絞線性能中的一個指標,它是指來自一對導體的信號在另一對導體上發生的耦合現象,即近端發送的信號被近端接收線收到。
二.傅里葉級數
2.1 公式
-
f = 1/T
-
這種分解稱為傅立葉級數(序列)。
-
如果周期T、振幅已知,則可以通過執行上述方程的和來找到時間的原始函數。
2.2 通過傳輸字母“b”來解釋數字信號的調制與解調 -
b字母的ASCII碼是98,即01100010
-
波特率為8/T,因此f=波特率除以8。
-
確定常數c:對上述函數進行積分。
-
確定參數an、bn。
-
均方根
2.3 如下幾種周期信號的兩種表示方法。
- 左圖可以看出峰值和周期;
- 右圖可以清楚看出峰值(縱坐標)和頻率(橫坐標).
2.4 基帶帶通調制方法
- 調幅ASK:即載波的振幅隨基帶數字信號而變化。1代表有載波、0代表無載波。
- 調頻FSK:即載波的頻率隨數字信號而變化。f1-f2代表0,f1+f2代表1;
- 調相(PM):載波的初始相位隨基帶數字信號變化而變化。
- 正交振幅調制(QAM)
-多元制的振幅相位混合調制------信息傳輸速率增加。
-碼元不是越多越好,若每個碼元表示的比特數越多,接收端識別,每種狀態變得困難,出錯率增加。
2.5 大多數復合信號都是非周期性信號,因此出現重復信號一般都是同一個信號。合成信號的帶寬是該信號中包含的最高頻率和最低頻率之間的差值。
三.相關知識
3.1 基帶信號往往有較多的低頻成分,甚至直流成分,許多信號并不能傳輸低頻分量或直流分量,因此需要對基帶信號進行調制(編碼)。
3.2 對基帶信號的波形進行變換,使它能夠與信道特性相適應------仍是基帶信號,稱為基帶調制或編碼。載波進行調制,將頻率搬到較高頻段------帶通信號,稱為帶通調制。
3.3 波特和比特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信息的傳輸速率"比特/秒"與碼元的傳輸速率“波特”在數量上卻有一定的關系。
3.4 奈氏準則和香農公式的作用范圍
3.5 電磁波頻譜
3.6 光纖:只要從纖芯中射到纖芯表面的光纖的入射角大于某個臨界角度,就可產生全反射。通常將一段點到點的鏈路串接起來構成一個環路。通過T形接頭連到計算機。
- 有源T形接頭:有源轉發器。
- 無源T形接頭:比較可靠。
3.7 短波通信:主要依靠電離層的反射。
四.信道復用技術
4.1 復用:是通信技術中,允許用戶使用一個共享信道進行通信,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
4.2 頻分復用FDM
將帶寬分為多份,所有用戶在同樣的時間占用不同的頻段帶寬資源。
4.3 時分復用TDM
將時間劃分為一段段等長的時分復用(TDM) 幀。每個時分復用 的用戶在每一個TDM幀中占用固定序號的時隙。也稱同步時分復用.
- 時隙周期性出現;
- TDM信號也稱等時信號;
- 占用同樣的頻度寬度。
- 可能造成線路資源浪費。
4.4 統計時分復用(STDM)
STDM幀不是固定分配時隙,而是按需動態分配時隙,提高了線路利用率。
4.5 TDM幀和STDM幀都是物理層傳送的比特流中所劃分的幀。
4.6 波分復用WDM
波分復用就是光的頻分復用。使用一個根光纖來同時傳輸多個光載波信號。
4.7 碼分復用CDM
常稱碼分多址CDMA。每個用戶在同樣的時間使用同樣的頻帶進行通信。各用戶使用不同的碼型,不會相互干擾,抗干擾強,頻譜類似白噪聲。
每個比特時間劃分為m個短的間隔,稱為碼片。
采用CDMA可以提高通信質量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碼片序列:
- 每個站被指派一個唯一的m bit碼片序列。發送1則發送自己的m bit 碼片序列,發送0則發送該碼片的二進制反碼。
- 如S站的8bit 碼片序列為00011011(或記為-1-1-1+1+1-1+1+1):發送1或0對應的碼片序列:1------000110011,0------11100100;
CDM的重要特點:
- 每個站分配的碼片序列不僅必須不相同,并且還必須互相正交。
- 實際中,使用偽隨機碼序列。
- 碼片序列的正交關系:
-令向量S表示站S的碼片向量,令T表示其他任何站的碼片向量。
-兩個不同站的碼片序列正交,就是向量S和T的規格化內積都是0:
如T=(-1-1+1-1+1+1+1-1),S=(-1-1-1+1+1-1+1+1),規格化內積為0。
-任何碼片向量和自己碼片向量的規格化內積都為1;
-碼片向量和該碼片反碼的向量的規格化內積值是-1;
4.8 脈碼調制PCM體制
五.數字傳輸系統
5.1 早期數字傳輸系統存在許多缺點:
- 速率標準不統一。
- 不是同步傳輸。
5.2 同步光纖網SONET 和同步數字系列SDH
-
SONET:
-同步網絡各級時鐘來自一個非常精確的主時鐘。
-系統定義了同步傳輸的線路速率等級結構,以51.84Mb/s為基礎。
-此速率對電信號稱為第一級同步傳送信號,即STS-1;
-此速率對光信號稱為第一級載波,即OC-1; -
SDH:
-以SONET為基礎制定。
-基本速率為155.520Mb/s,稱第一級同步傳遞模塊,即STM-1,相當于SONET中的OC-3速率。
5.3 SONET/SDH標準的意義 -
使數字傳輸制在STM-1等級獲得統一。
-
實現了數字傳輸體制上的世界性標準。
-
SDH標準也適合微波和衛星傳輸技術體制。
5.4 SONET/SDH定義了標準光信號,規定波長1310nm和1550nm的激光源。在物理層為寬帶接口使用了幀技術以傳遞信息,為數字信號的復用和操作過程定義了幀結構。
5.5 SONET標準
-
定義了四個光接口層,對應OSI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
-
光子層:
-處理跨越光纜的比特傳輸,負責進行同步傳送信號STS的電信號和光載OC的光信號之間的轉換。
-此層由光電轉換器進行通信; -
段層
-在光纜上傳輸STS-N幀,有成幀和差錯檢測功能; -
線路層
-負責路徑層的同步和復用,以及交換的自動保護。 -
路徑層
-處理路徑端接設備PTE之間的業務的傳輸,PTE是具有SONET能力的交換機。
-路徑層還具有與非SONET網絡的接口。
六. 寬帶接入技術
6.1 FCC認為只要雙向速率之和超過200Kbit/s 就是寬帶。
6.1 兩類接入
- 有線寬帶接入
- 無線寬帶接入
6.2 不同寬帶方案
- ADSL:非對稱數字用戶線
-上行下行寬帶不對稱;
-兩端各安裝一個ADSL調制解調器。
-我國采用的是離散多音調(多載波、多子信道)DMT調制技術。
- HDSL:高速數字用戶線
- SDSL:1對線數字用戶線
- VDSL:甚高速數字用戶線
- DSL:用戶線
- RADSL:速率自適應DSL,是ADSL的子集,可自動調節線路速率。
6.3 非對稱數字用戶線ADSL技術就是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使它能夠承載寬帶業務。
6.4 ADS技術就是把0-4KHz低頻留給傳統電話使用,而把高頻留給用戶上網使用。
6.5 DMT技術
- 采用頻分復用
七.光纖同軸混合網HFC
八.FTTx技術
是一種實現寬帶居民接入網的方案。
- FTTH:光纖到家
- FTTB:光纖到樓
- FTTC:光纖到路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九)-物理层(补充)-傅里叶变换-信道复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网络的性能指标与分组交换网络
- 下一篇: 计算机网络安全-RSA加密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