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累了躺平,躺醒后该干点啥
文 | 一只菜雞
前幾天刷到 @微調 的一些碎碎念,覺得自己的2021年還是有蠻多收獲的,于是在各位賣萌屋小伙伴的鼓勵下,就有了本文。
收獲很多,我從中挑選出來自我感覺對讀者來說比較有用的三點。
1. 放低期待,學會適當躺平
我父母是那種工作非常拼,事業心無敵重的人,他們也用自己的努力換來了各自事業的成功。可能是從小在爸媽的雞血下長大,一直被灌輸“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思想,導致我一直對自己有比較高的期待,也深信憑借努力+智慧就可以創造奇跡。
玩游戲,喜歡打逆風局,擅長困境中找到突破口,創造隊友口中的“翻盤奇跡”;
打比賽,距離ddl還剩12小時,隊友躺平了,我說還有個idea能拱一拱,果然拱出來了奇跡;
“這個點肯定趕不上末班車了”,“試試吧,感覺還有希望”——趕上了
收到的激勵太多,就導致忽略了一點——在這些事件里,你是主角,對把控局勢有很大的話語權,且你已經熟悉游戲規則了。
而現實中的很多場景里,你可能并沒有這么大的主導權,且沒搞清楚游戲規則,這時在有限的信息、權力里,就容易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和低效/無效的努力,換句話說,可能無論你怎么優化你負責的局部,對全局的影響都是微弱的,因為你改動的,可能并不是矛盾的關鍵點。
所以,“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能盲目套到所有事情上。經濟學里有個基礎概念叫“機會成本”,而“無腦做到最好”就意味著失去優化其他問題的機會,如果這時“局部最好”并不能有效引導“全局更好”,那說白了就是“錢白花了”。
那這時應該怎么辦?努力打破信息壁壘,了解游戲規則是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始終無法打破,那就要提高風險預期,不要有過高期待;如果打破了,那就會有三種情況:
發現矛盾點不在你這里,但你可以干預,因此你換個方向發力,就可以適當提高預期
發現矛盾點不在你這里,而且你也無法干預,這時候就要降低預期,適當躺平,避免低效/無效發力
矛盾點在你這里,ok,那就看你的智慧+努力了
雖然放低期待、適當躺平可能會讓你有所沮喪,但這會比低效/無效投入帶來的沮喪要溫和。另一方面來說,放低期待躺平后,節省下來的機會成本可以投入到更有意義的地方,來促成未來的全局最優。
2. 橫向視野
雖然程序猿、攻城獅的第一要務是技術深度,但技術不是最終目的,如果完全扎在技術里,失敗的不只是生活,甚至技術類工作也會遭遇瓶頸。我接觸的“人贏”高T里,雖然有純技術狂人,但大部分給我的感覺是ta不只是技術nb,其重要的是看事情非常“通透”。這份通透會體現在對政策、事件、現象、走勢的理解和后果預判里,可以從中發現機會和風險,提前做一些布局和決策。而這些,就可能成為日后的重大收益。
早些時候有個大佬建議我學下經濟學,從微觀開始看起。我內心:什么鬼,我可忙死了,跟我一個算法工程師有啥關系。直到去年又一個大佬跟我說了同樣的話,于是果斷在2021年的尾巴,周末去圖書館泡起了經濟學。如果用一張圖描述我之后的心情的話
哦不對,貼錯了,是這個:
之前一些覺得費解的政策、企業行為、大佬行為,頓悟了不少。進而你可以與你的工作、技術掛鉤,產生一些預判。
橫向視野的擴展不僅僅是滿足好奇心,提升通透感,它還可以為你的職業生涯預判風險與機遇,甚至一些決策可以讓你少奮斗很多年。畢竟,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里,你雖然改變不了市場,但看清它才可能把握好買入賣出的時機和價格。
3. 對象理論
N多年前有位師姐跟我說,找工作就像找對象,你不能只關注對方是不是有錢有勢,還要關注對方性格是不是適合你、并且欣賞你。
當時聽到這句話時感覺恍然大霧,但隨后發現在找工作的時候并沒有多少實操性——入職之前很難知道適不適合欣不欣賞啊喂。。雖然校招時能通過實習來互相了解、雙向選擇,但顯然你在有限的學生時代,能有一兩次實習經歷就頂天了,所以是否有錢有勢是容易了解到的,但是不是能踩到適合并且欣賞你的團隊,很大程度上還要看你的信息渠道和運氣。
但我后來發現,這個“找對象理論”一定程度上可以延伸成為“處對象理論”,可以讓你在職場中提前預判一些風險和可能出現的“感情危機”。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偏內向、被動的人,那遇到一個同樣性格的人的話,就容易出現“你的事情、想法我不了解,我的事情、想法你也不了解”的雙向信息屏障,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現感情危機。在這個維度上,最佳的狀態是雙方都要足夠開放、主動,否則被動的那方一定會讓對方感到痛苦。
性格被動的人往往有一個思維誤區,就是感覺老板太忙,遇到問題不好意思給老板添麻煩,要盡力自己搞定,而搞定后又覺得不是太大的事情就跳過了。這樣就容易導致一個問題——時間久了老板不知道你做了啥,也覺得你這邊沒啥難度。當雙方認知沒有對齊的時候,就可能出現”你覺得事情太難熬夜加班好多卻沒有正反饋“,老板覺得”看起來沒啥難度的事情你咋做了這么久“的不良狀態,進而引發信任危機。
當然,這個事情也存在另一個極端——過度溝通,回到現實中來的話就是下屬吐槽老板“開會太多,決策效率低下“,老板吐槽下屬”能力太菜,這么點事兒都找我“。所以,一方面要在入職前盡量確認性格是否合適,另一方面也要在入職后努力自我優化好這份trade-off。
而在”是否欣賞你“這個事情上,就要比”是否適合你“更加玄學了。首先需要確認的是,這個事情確實很關鍵,”欣賞你-主線事情放心交給你-事情做成拿到好收益-更加欣賞你-績效好獎勵多-更加有干勁“是一個重要的職場正反饋,如果反過來的話,就自行想象了。
總之,職場確實比學校復雜很多,工作兩年,身邊的同學已走了大半,不乏技術能力強的。之前某位大佬曾說,員工離職有兩種原因,一種是錢沒給夠,一種是傷了心。不過觀察下來,發現這兩者其實是強綁定的,進入正反饋的,老板當然會重視你的訴求、幫你魚熊兼得,而進入負反饋的,則要啥自行車了。
最后,回顧自己過去的2021,確實是個值得紀念的一年。感恩家人的陪伴和信任,感恩生命中的貴人們,感恩團隊帶來的技術與能力成長。
后臺回復關鍵詞【入群】
加入賣萌屋NLP/IR/Rec與求職討論群
后臺回復關鍵詞【頂會】
獲取ACL、CIKM等各大頂會論文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忙累了躺平,躺醒后该干点啥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史上最全提升GPU的tricks合集
- 下一篇: 首个视觉-语言预训练综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