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decimal如何做除法_二胎家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系?聪明的父母都懂这四个法则...
治愈系慢綜藝《朋友請聽好》上段時間一直霸榜熱搜。
其中有一集,一位二胎媽媽來電探討兩個孩子的相處問題,引發了網友熱議。
彈幕里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兄友弟恭,其樂融融,我們家永遠是你來我往的大型武斗場景。”
對此,謝娜有句話深得我心:二胎家庭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事情,但這都是幸福的煩惱。
這樣的幸福從來不是垂手可得,到真正有了兩個孩子,才能品味個中的酸甜苦辣。
而慢慢地我又發現,聰明的二胎父母,都懂得育兒中的“加減乘除”四大法則。
01 陪伴用加法
陪伴,是親子關系中的永恒主題。
有人說,生二胎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用兄弟姐妹之間的陪伴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其實不然。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的陪伴,是兄弟姐妹無法替代的。
就像作家魚爸在《和孩子一起成長,是最好的教養》里寫的那樣:陪伴的時光永不褪色,孩子的成長,是父母的一場修行,誰也不能缺席。
風靡一時的動畫片《小豬佩奇》里,豬爸爸和豬媽媽就從沒對佩奇和喬治提到過“你們自己玩就可以”這樣的話。
相反,即便兩個孩子可以相互陪伴,他們仍然花了大量時間參與佩奇和喬治的成長:跳泥坑、吹泡泡、放風箏、騎自行車、種菜、度假……
《小豬佩奇》之所以這么火,大概是因為它描繪出了最讓小孩子認同的家庭生活。
陪伴用加法,是二胎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在家庭的陪伴時光里,多安排一些需要兩個孩子互相協助才能共同完成的任務,讓他們感受到彼此是重要的隊友,而最不可或缺的角色還有觀眾——爸爸媽媽的圍觀喝彩。
爸爸媽媽的每一個節日,哥哥姐姐的每一個獎項,弟弟妹妹的每一次跌倒,無論是歡笑還是淚水,都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高光時刻。
最好的陪伴,不是讓孩子感覺2(父母)+2(孩子)=4,而是讓孩子們明白1+1+1+1>4。
02 干預用減法
教育專家尹建莉曾提出“三不原則”:不生氣,不介入,不怕吃虧,是培養兒童健康人際關系的最基本、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方法。
其中的“不介入”是說,兒童之間的相處是有道的,大人介入往往就把這個相處之道給破壞了。
綜藝《不可思議的媽媽》里有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
蔡少芬找借口離開房間,留下兩個女兒獨處,結果妹妹惹姐姐生氣了。
妹妹說:“我們數到三,一起說對不起。”
姐姐無動于衷。
妹妹說:“現在媽媽不在這里,我們要自己解決的。你本來很愛我的,現在你變了,非常不愛我。”
這萌化了的撒嬌牌出得猝不及防,姐姐馬上就說了“對不起”,兩姐妹握手言和。
蔡少芬曾在節目中談到過,兩個孩子爭吵,能不插手就不插手,讓她們自己去解決。
5歲的妹妹有這樣的情商,無疑是“身經百煉”出來的。
尋找并迎合同伴,是孩子的天性,而爭搶和沖突,是形成社交關系的必要手段。
正如美國親子教育專家勞拉·馬卡姆所說:孩子們競爭的原因是為了確保他們在危險和資源稀缺的情況下能夠生存。
二胎家庭孩子們朝夕相處,矛盾更加無法避免。
父母如果把重點放在鼓勵孩子學會面對和解決,而不是以“孩子還小”為借口自以為是地充當裁判主持公道,假以時日,孩子們定會給你驚喜。
過分的干預,其實是礙著兩個孩子的自然成長。
別讓愛變成“礙”。
03 對孩子們的愛是乘法
曾經看過一個暖心的故事:
蘇珊是個聰明而敏感的女孩兒,媽媽總說100%愛她。
后來,媽媽給她添了一個妹妹。她想,媽媽對她100%的愛,分了一半給妹妹,變成了50%。于是她和很多家庭的大寶一樣,眼睜睜看著媽媽對年幼的妹妹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獨自傷感。
故事的最后,細心的媽媽發現了大女兒的心結,和她促膝長談。她說:“媽媽對蘇珊100%的愛,從未改變。妹妹出生了,媽媽也會給她同樣100%的一份愛。媽媽的愛,是乘法,而不是除法。”
著名育兒專家本杰明?斯波克在書中提到:大孩子之所以會嫉妒小孩子,根源在于大孩子擔心小孩子分走了父母對于自己的愛。
如果父母的愛是乘法,而不是除法,兩個孩子之間的對立情緒,便會自然而然地化為愛的疊加。
傅首爾在《奇葩說》里有一句話深得我心:當一個孩子手里有一百顆糖,他怎么會介意分享?當他手里只有兩顆糖,你又憑什么要求他大方?
是啊,你給每個孩子的愛,都是在發糖。
在愛的包圍下長大的孩子,內心都是柔軟的,他會像父母愛他那樣,全身心去愛家里的每一個人,包括曾被他視為“競爭者”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
正如教育家多蒙茜洛諾爾特的觀點: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友愛之中,他就學會了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父母的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天都滋養著孩子的心靈之土。
你若用滿滿的愛澆灌,它便能開出美麗無雙的花,悅己悅人,驚艷時光;而如果硬要把100分的愛分成兩半,則兩個孩子都只能學會拼命索取,心靈之土也將貧瘠荒涼。
04 盡量少用除法
閨蜜家有兩個孩子,哥哥和弟弟。
她的育兒原則一向是什么東西都買兩份,所有陪伴都輪流。
前幾天深夜,她發了一條令人唏噓的朋友圈:
給兩個孩子都買了玩具槍,卻無意中看到哥哥在日記里寫“玩具槍是弟弟喜歡的東西,媽媽總是偏心弟弟,根本不愛我”;
原本約好晚上陪伴哥哥和弟弟每人一小時,結果哥哥的作業有點多,陪讀耽誤了時間,弟弟哭天搶地,最后硬是陪他玩游戲到凌晨才得以解決。
你看,所謂的平均分配法則,其實只是家長自以為是的偽公平。
“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兩個孩子年齡和性格都不一樣,需求自然也不盡相同。
執著于用除法分配時間和關愛,你以為做到了 “一碗水端平”,卻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滿意。
威廉·西爾斯博士曾說:“每一個孩子都覺得他在父母眼中是特別的。”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是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獨特之處,然后以此為依據,用不同的方式去教育和陪伴他們,平衡他們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一味費心耗時地計算物質和時間上的公平對待。
▼▼▼
作家葉萱在《愿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中寫道:
家有二孩,固然會有經濟壓力、精力難顧等問題,然而因為孩子之間那些相親相愛相關懷的存在,讓我們生命中的麻煩縮減到不足1.5倍,而歡喜卻放大到2倍以上,甚至更多。
二胎家庭的吵吵鬧鬧是日常,但正如何炅所說,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愛來解決。
如何把握好愛的度量,是每一位父母需要結合自身情況思考的問題。
疊加用心的陪伴,是二胎家庭關系融洽的法寶;減少過多的干預,是兩個孩子自我成長的關鍵;用乘法來相愛,是化解孩子對立情緒的核心;摒棄用除法平均分配,是父母因材施教的最高智慧。
加減乘除,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但是再難,只要一家人在一起,總能找到最好的答案。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bigdecimal如何做除法_二胎家庭如何平衡两个孩子的关系?聪明的父母都懂这四个法则...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测试一体机风扇分贝软件,9款小风扇深度横
- 下一篇: 局域网lan设置_4G工业路由器的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