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选黑卡还是微单_零基础,一篇读懂单反和微单
許多小白在選購相機時,常常會糾結選微單還是選單反。
那么這次就來一篇通俗講解:單反和微單有什么區別?誰更好?應該怎么選擇?
一、單反和微單有什么區別?
在了解單反和微單的區別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它倆到底是什么……
1.單反是什么?
單反的英文是Single Lens Reflex (SLR),意思是“單鏡頭反光式取景”。
“單鏡頭”是說這個相機只有一個鏡頭,畢竟膠片時代曾存在一機兩頭的雙反相機。
“反光式取景”是指機身里面有一個反光板和一個五棱鏡。穿過鏡頭的光線經過這兩個小鏡子的反射到達取景器,攝影者便可以從取景器里看到鏡頭拍到的景象。這樣的取景結構被稱為光學取景,自膠片時代就在使用。這樣的取景成像方式不需要任何電力,即使關了機也能從取景器里看到圖像。具體結構如下圖所示:
單反的光學取景結構示意(圖片來自網絡)
2. 微單是什么?
一個冷知識:“微單”并沒有對應的英文詞,因為這種叫法是“中國特供”。
在國內被稱為“微單”的這類相機在英文中被稱為Mirrorless,直譯是“沒有鏡子”,全稱則是 Mirrorless Interchangeable-lens Camera(MILC) ,意思是無反光鏡的可換鏡頭相機。其實中文中對這類相機也有“無反”這個叫法,只是沒有“微單”這么響亮。微單相機內部的確也沒有任何鏡子,它采用的取景方式是電子取景,類似于我們的手機。
3. 單反與微單有什么區別?
名稱一解釋,區別就很明顯了。單反是采用光學取景結構的相機,機身內部有反光板和五棱鏡;微單則是采用電子取景結構的相機,機身內部既沒有反光板,也沒有五棱鏡。單反和微單的區別在于取景結構的不同。二者內部結構對比圖如下:
左為數碼單反,右為微單(圖片來自佳能澳洲)
不過現在的數碼單反也具備了電子取景這項技能(抬起反光板即可),也就是說既可以光學取景也可以電子取景。因此,取景方式并不是可靠的辨別相機類別的方法。最準的辨別方法還是擰下鏡頭,看看有沒有一面反光鏡。不過要注意防灰啊!
總結一下!
4. 一些小解釋(若忙可跳)
微單這個名字為什么要這么具有誤導性???相機的發展是先有單反相機,再有微單相機,最后才有“微單”這個叫法。微單相機首發于2008年(松下G1),但之后一直難以得到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同時,單反相機長期保持著難以撼動的地位和家喻戶曉的名聲。2011年,“命名鬼才”索尼在中國發布NEX-5C,并發明了“微單”這個中國特有的叫法。當時憋出這個叫法,大概率是想蹭一蹭單反的熱度,但它確實也變得廣為流傳,提升了微單相機的知名度。
為什么我們還繼續使用微單這個名字???這類相機確實有很多更好的叫法,比如“無反”。但“微單”這個名字過于知名,以致于佳能、索尼、尼康等主流廠商在各類場合都用它來稱呼無反相機。所以盡管“微單”這個名字并不能直觀地體現相機的特性,但我們還得跟著廠商走。
另外,評論區的部分讀者表示曾聽說過“微單是索尼的注冊商標”、“只有索尼的無反相機才能叫微單”、“微單只能索尼叫”等說法,但這其實是攝影圈最廣為傳播的謠言之一。(其實五年前我也傳播過……)想證偽其實很簡單!第一,索尼官網對微單用的?標志,頁面底部也只說了是商標,并沒有像對黑卡一樣用?標志,強調這是注冊商標。(商標和注冊商標的區別很大啊喂!)第二,CNIPA商標局官網可以查到,索尼確實注冊了“微單”商標,但只注冊成功了攝像機領域,并沒有覆蓋照相機領域。第三,其他廠商確實一直也在用微單這個詞啊,他們要是亂用可是要賠錢的。
索尼微單的注冊商標是攝像機商品(網頁截圖)
二、單反和微單誰更好?
我們從以下幾個角度來比較單反和微單。由于單反和微單型號眾多,特點各異,這里只討論目前的普遍情況。
1. 畫質、復雜程度、專業程度:完全無關
取景方式不決定畫質。
前文已經講明白,單反和微單的區別在于取景結構不同,前者是光學取景,后者是電子取景。但取景結構的不同僅僅意味著攝影者觀察畫面的方式不同,完全不影響成像效果,更不會決定畫質水平。過去“微單沒有單反好”的謠言不攻自破。微單和單反其實完全可以達到同水平的畫質,雙方互不具有優勢劣勢。
“微單不專業”,“單反更復雜”更是無稽之談。只要廠商愿意,微單可以造的比單反專業,單反的操作也可以比微單更簡單,反例一大堆。微單和單反相機,具體型號有強弱之分,但大類之間無絕對優劣。
另外,千萬不要覺得選微單能省錢!要是誰說“微單更便宜”,麻煩他把下面的微單下個單╮(﹀_﹀”)╭
(圖片來自網頁截圖)
2. 體積、重量、便攜性:微單更有優勢
由于微單去除了反光板和五棱鏡等部件,因此微單普遍比單反重量更輕,體積更小,便攜性更好。(不過也有部分微單是超級大塊頭)但前文也提到了,微單雖然減少了這些部件,但靠的是不一樣的取景方式。這樣的“缺斤少兩”并不會導致微單畫質差或者不專業。
所以,盡管很多專業相機都更重更大,但相機的好壞和體積重量沒有絕對關系。
佳能單反與微單的體積比較(圖片來自網絡)
3. 續航能力:單反在光學取景模式下會更有優勢
單反采用的光學取景結構不需要電力就能呈現畫面,所以理論上單反會比微單更省電,續航更持久。但在實際上,這也不是絕對的。
一方面,微單廠商深知耗電量是自己的痛點,正不斷加大電池容量,優化續航。近兩年的新款微單比老款續航好了太多,與單反的差距正不斷縮小。
另一方面,剛剛也提到了,數碼單反不僅可以光學取景,也可以切換到電子取景(也叫實時取景,Live View)模式。如果同樣使用電子取景,單反的續航不會比微單更持久。
數碼單反和微單不同使用情境的情況
4. 取景體驗:單反選擇多,微單更易用
上圖展示了數碼單反和微單不同使用情境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到,微單不論拍照還是拍視頻,由于沒有反光板,只能電子取景。而單反在拍視頻時只能使用電子取景,但在拍照片時既可以選擇光學取景,也可以選擇電子取景。所以單反的選擇更多樣。
但如果比較光學取景和電子取景,通常認為光學取景觀感更好,而電子取景更適合初學者入門。通俗來說,光學取景由于全程物理折射反射,所以看取得的畫面就像透過窗子看風景,非常自然真實,但不論攝影者如何設置調整色溫、感光度、快門速度等參數,光學取景器(OVF)中的景象不會發生任何變化。所以如果攝影者對相機設置不夠熟悉,需要先拍一張看看效果再調整,然后再拍一張看看是否需要繼續調整,會造成一定的不便。電子取景則是在取景器里塞下了一塊電子屏幕(也就是電子取景器,EVF)來展示取得的畫面,以致于部分人認為的觀感體驗不太好。但電子取景不僅減輕了重量和體積,還能讓攝影者能夠實時觀察畫面效果,清晰地感受到不同參數對畫面的影響。
簡單來說,單反相機取景器中看到的景象和肉眼直接看到的景象一致,微單相機取景器中看到的景象和最終拍出來的成片一致。
所以單反有兩種取景方式可選擇,微單只有一種取景方式。不過微單雖然只有一種取景方式,但也是更好用更方便的那一種。
5. 視頻方面:微單更劃算
第一點已經提到,取景方式不決定畫質,所以別指望微單拍出的視頻質量要比單反要好。但為什么說微單更劃算?因為單反在拍視頻時,必須抬起反光板,采取電子取景模式……沒錯,單反一拍視頻就“變成”微單了!它不能使用光學取景模式,還失去了單反續航的優勢,關鍵還減輕不了體積和重量。所以用單反拍視頻相當于帶了一堆又大又用不上的部件,非常不劃算。
6. 鏡頭群規模:單反更有優勢,微單參差不齊
鏡頭群是指一臺機身所能選擇的鏡頭總和,鏡頭群規模大即代表該相機能直接使用的鏡頭更多。鏡頭設計與生產需要一定的時間,再加上微單和單反并不能直接共用鏡頭,所以一定是歷史更悠久的單反擁有更多的鏡頭。世界上目前最龐大的鏡頭群正是佳能EF單反鏡頭。
另外,由于不同廠商開發微單的時間長短不同,對微單的重視程度不同,各品牌的微單群數量也有很大差異。其中微單鏡頭群較為完善的是索尼E卡口鏡頭群,富士X卡口鏡頭群以及奧林巴斯和松下共享的M43系統。這幾家雖然比不上佳能尼康的單反鏡頭群,但對于普通玩家已經絕對夠用。相對而言,最捉急的是尼康微單的Z卡口鏡頭群。截至2020年3月1日,尼康中國官網顯示尼康Z微單只有13支Z鏡頭可用。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微單的鏡頭問題都不再會是問題。更何況如果實在沒有符合需求的鏡頭可選,微單相機還有利用轉接環轉接單反鏡頭這種下策可選。
佳能EF單反鏡頭群(來自佳能官方)
三、單反和微單誰更有未來?
未來是微單的,但單反也不至于滅絕
器材大佬滕飛曾說:
有一點可以確認,無反相機的發展速度和進步程度是要優于單反相機的。畢竟單反相機的工作依賴很多機械部件,機械的提升是有很大瓶頸的;而無反相機的主要功能都依托于CMOS,CMOS一旦升級就會給畫質、對焦、快門、連拍、視頻帶來全方位提升。
攝影科普大佬寧思瀟瀟曾說:
未來一定是更加電子化,更加智能化。能用電子解決的絕不用機械。能用軟件解決的,就不需要硬件。
2018年,本文的第一版在這一節中曾預測未來微單相機將會成為主流。在那之前,人們還在爭論微單能不能比得上單反,而兩年后的現在,人們已經開始討論單反是否會滅絕……
在有其他先進的技術之前,微單必然是未來相機的主要形態。因為從理論層面看,微單用電子化的方式取代了單反中的一些機械部件,在技術上無疑是更先進的,更具有潛力的。從現實層面看,世界上還在產在售的單反品牌只剩下了佳能、尼康、賓得三家。但佳能和尼康這兩家世界上最大的單反巨頭,近兩年也明顯將發展重心轉移到了微單之上,瘋狂研發微單產品和配套鏡頭,單反機身和鏡頭的更新頻率明顯變慢,多條單反產品線大概率被砍。如果我沒算錯的話,2019年全年,佳能、索尼、尼康三家巨頭一共發布了9臺微單和2臺單反。可以肯定地說,單反在走下坡路了。
不過單反也不至于完全滅絕……畢竟現在還有人玩膠片雙反呢~
四、怎么選擇?
總原則上,我依然保持著我兩年前的觀點:“因為取景結構對畫質和畫面效果沒有決定性影響,大家不如多關注機型的其他功能性能。選擇自己預算內最適合自己的相機才是王道,不必執著于非買微單不可或者非買單反不可。”不過隨著微單的優秀產品逐漸占領各個價格檔位,對于以下一些情況,我有一些具體建議:
A. 第一次買相機,更推薦微單
對于新手入門的第一臺相機,我還是更推薦微單。理由:1. 微單發展前景好,而單反更新逐漸放慢;2. 微單和單反的操作及體驗還是有一些不同,且微單和單反鏡頭不通用。以后想轉變陣營會相對麻煩,并需要時間精力去適應;3. 前文提到了微單電子取景對新手更加易用友好,這里不再多說;4. 前文也提到了微單普遍更輕更小,對自己好一點吧!
B. 主拍視頻的人,更推薦微單
前文已經說明,單反拍視頻和微單無異,卻還有冗余部件,讓拍攝者承擔不必要的體積和重量。不要輕易覺得相機大一點重一點沒關系,因為更大更重的相機還意味著更大更重更貴的配件。比如購買電子穩定器,單反穩定器就通常更大更重更貴。
C. 如果持有單反和大量鏡頭,不必著急換微單
如果你近一兩年才買了單反,或有大量全畫幅高端鏡頭,完全沒必要著急著跳到微單陣營。畢竟單反一時半會兒也不會死,而微單年年都還在進步,建議等到單反臨近使用周期的時候再去物色新款微單。
D. 對鏡頭有特殊要求的人,不要盲目選擇微單
之前的討論都針對大多數普通用戶的日常用途。如果你買相機是有專業題材需求(比如專業體育攝影、專業星空攝影),需要特定的鏡頭規格,建議先看看微單鏡頭群能不能滿足,畢竟能不轉接就盡量不轉接。
(完)
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初学者选黑卡还是微单_零基础,一篇读懂单反和微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技术_2020年最流行的Java
- 下一篇: unittest里discover用法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