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与集合的正确用法(bzoj3884)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上帝与集合的正确用法(bzoj3884)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題目描述
根據一些書上的記載,上帝的一次失敗的創世經歷是這樣的: 第一天, 上帝創造了一個世界的基本元素,稱做“元”。 第二天, 上帝創造了一個新的元素,稱作“α”。“α”被定義為“元”構成的集合。容易發現,一共有兩種不同的“α”。 第三天, 上帝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元素,稱作“β”。“β”被定義為“α”構成的集合。容易發現,一共有四種不同的“β”。 第四天, 上帝創造了新的元素“γ”,“γ”被定義為“β”的集合。顯然,一共會有16種不同的“γ”。 如果按照這樣下去,上帝創造的第四種元素將會有65536種,第五種元素將會有2^65536種。這將會是一個天文數字。 然而,上帝并沒有預料到元素種類數的增長是如此的迅速。他想要讓世界的元素豐富起來,因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重復地創造著新的元素…… 然而不久,當上帝創造出最后一種元素“θ”時,他發現這世界的元素實在是太多了,以致于世界的容量不足,無法承受。因此在這一天,上帝毀滅了世界。 至今,上帝仍記得那次失敗的創世經歷,現在他想問問你,他最后一次創造的元素“θ”一共有多少種? 上帝覺得這個數字可能過于巨大而無法表示出來,因此你只需要回答這個數對p取模后的值即可。 你可以認為上帝從“α”到“θ”一共創造了10^9次元素,或10^18次,或者干脆∞次。 一句話題意:?
Input
接下來T行,每行一個正整數p,代表你需要取模的值Output
T行,每行一個正整數,為答案對p取模后的值Sample Input
32
3
6
Sample Output
01
4
HINT
對于100%的數據,T<=1000,p<=10^7輸入
輸出
提示
#include <cstdio>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algorithm> #define M 10001000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Phi(int x) {int i,re=x;for(i=2;i*i<=x;i++)if(x%i==0){re/=i;re*=i-1;while(x%i==0)x/=i;}if(x^1) re/=x,re*=x-1;return re; } int Quick_Power(long long x,int y,int p) {long long re=1;while(y){if(y&1) (re*=x)%=p;(x*=x)%=p; y>>=1;}return re; } int Solve(int p) {if(p==1) return 0;int temp=0;while(~p&1) p>>=1,++temp;int phi_p=Phi(p);int re=Solve(phi_p);(re+=phi_p-temp%phi_p)%=phi_p;re=Quick_Power(2,re,p)%p;return re<<temp; } int main() {int T,p;for(cin>>T;T;T--){scanf("%d",&p);printf("%d\n",Solve(p));}return 0;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hfang/p/1125676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上帝与集合的正确用法(bzoj3884)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4774 [NOI2018]屠龙勇士
- 下一篇: 安装oel6.3 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