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详细介绍
中緬油氣管道穿越馬德島兩大海溝,翻越若開山,穿越或跨越伊洛瓦底江、米坦格河等多條大的河流,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過程詳情介紹。
中緬油氣管道建設過程詳細介紹
伊洛瓦底江岔河成功穿越
2012年4月25日,經過50天的頑強拼搏和持續(xù)奮戰(zhàn),管道局穿越分局順利完成了中緬油氣管道“第一次穿越”——伊洛瓦底江岔河定向鉆穿越的全部施工任務,為工程的順利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緬油氣管道是中國四大戰(zhàn)略能源通道之一。這條管道的建設對于維護中國的能源安全、加深中緬兩國人民的友誼、促進兩國經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中緬油氣管道建設最大的難點在于全線兩河六溝定向鉆穿越,每條都需要直徑1016 mm的輸氣管道、直徑813 mm的輸油管道和光纜管道穿越三次。地質非常復雜,施工極其困難。能否高標準、高質量地按時完成,關系到我國西南油氣戰(zhàn)略通道建設的成敗。“責任重于泰山”,不允許有任何錯誤。管道局把這個艱巨而光榮的任務交給了穿越公司。
承擔這個重要任務,穿越公司覺得責任重大。為了保證施工任務的完成,通過公司的科學組織、周密部署、戰(zhàn)前的周密準備、加強前期方案的論證、匯聚優(yōu)勢施工資源,組織了最好的設備(美國Ogre DD-1100水平定向鉆機)、最好的隊伍、最先進的技術投入到項目建設中,全力支持和保障中緬油氣管道的建設。
2012年3月6日,中緬油氣管道定向鉆穿越伊洛瓦底江岔河“第一次穿越”正式啟動。在施工過程中,道口公司狠抓“7S”的落實,細化現場管理,嚴格執(zhí)行“工藝卡”制度,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范,加強過程控制,確保了方案的精確實施。同時,注重用管道優(yōu)良傳統和“黑衣人”精神指導員工,統一思想,匯聚力量,保證團隊持續(xù)、蓬勃的戰(zhàn)斗力,有效促進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由于組織得力,方案科學,管理得當,定向鉆穿越伊洛瓦底江岔河一次完成。光纜管道穿越,2012年3月6日開始鉆探,3月11日完成;輸油管道穿越,4月6日鉆井,14日2點成功拖回;輸氣管道穿越,2012年4月16日開始鉆井,24日23: 00達到回拖狀態(tài),開始回拖。連續(xù)地下行進11個小時后破土動工,成功拖回一次。至此,伊洛瓦底江岔河定向鉆穿越已宣告完成。
定向鉆穿越伊洛瓦底江岔河的成功,充分證明了“中國第一,世界第一”的管道局穿越公司的施工能力,擴大了CPP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同時,通過本工程,進一步摸清了施工區(qū)域的地質條件,豐富了砂層穿越的經驗,為伊洛瓦底江干管穿越提供了科學依據。
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第一標段(緬甸段)b標段主線于2011年8月1日上午10時58分正式點火焊接。中石油管道局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第一標段(緬甸段)b標段主線正式點火焊接,開工儀式在緬甸曼德勒隆重舉行。管線局企業(yè)文化部長張出席奠基儀式時表示,中緬油氣管道是國家四大能源戰(zhàn)略通道之一,對打破馬六甲海峽能源運輸瓶頸、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中緬油氣管道工程(緬甸段)總承包項目部總經理兼管道局副局長高建國介紹,管道局承擔的中緬管道建設項目全長319公里。路線區(qū)地形復雜,落差大,土方管溝開挖成型困難,氣候炎熱多雨,社會支持不足。這些不利因素將成為項目建設的難點。然而,高建國代表建設團隊做出承諾:“我們有堅定的信心把中緬油氣管道工程打造成‘優(yōu)質工程、綠色工程、精品工程、友誼工程’。”
出席奠基儀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緬甸曼德勒總領事唐穎表示,負責該項目的中國石油管道局是中國油氣管道建設領域的“生力軍”。他表示相信,“管道局將完成使命,完成祖國賦予的任務。”
云南省副省長高樹勛在2013年5月中國-南亞經貿合作暨首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中緬輸油管道建設進展順利,可在2013年底或2014年初陸續(xù)試運行。據行業(yè)分析,中緬油氣管道對改善我國西南地區(qū)能源短缺、保證能源供應安全、實現油氣進口方式多樣化具有重要意義。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缅油气管道建设过程详细介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hell bash终端中输出的颜色和格
- 下一篇: 微波炉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