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上市失败,威马汽车或被并购
“目前國內市場中的造車新勢力和“老勢力”數量不少。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今后一定會有一部分企業倒下來。
編輯:Poetry|
國內最早一批造車新勢力之一,當年與蔚小理(蔚來、小鵬、理想)合稱“新勢力四小龍”的威馬汽車已走到懸崖邊。
9 月 10 日,威馬汽車在官方微博發文稱,經過深思熟慮,威馬汽車自愿終止與 Apollo 出行在港交所的 RTO 進程。目前威馬汽車仍是 Apollo 出行的重要股東,未來將繼續支持 Apollo 出行的發展。
此前 9 月 8 日,Apollo 出行(00860.HK)在港交所公告稱,相關各方已同意終止收購威馬協議,因此收購事項及配售事項將不會進行。公告提及終止收購的原因包括,全球市況動蕩、金融市場氛圍持續不確定和短期經濟復蘇等。
據紅星新聞報道,2023 年 1 月 12 日威馬宣布通過反向收購(RTO)登陸港交所消息當天,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沈暉在其個人微博上表示,原本這筆重大收購完成后,威馬汽車有望完成“借殼”上市。
Apollo 出行的公告意味著此前深陷泥沼的威馬汽車失去了港股上市的機會。
01、上市一波三折
自成立以來,威馬汽車在融資方面可謂“如魚得水”,僅是公開的融資金額,就拿到了超過 350 億元。投資方中不乏紅杉資本中國、騰訊投資等知名 PE / VC 機構。
資料顯示,威馬汽車在 2020 年 9 月初拿到了 D 輪 100 億元的巨額融資,創造了中國汽車有史以來最大單筆融資額。
但造車本身所需的資金是巨大的。招股書顯示,2019 年-2021 年,威馬汽車始終處于虧損狀態,三年累計虧損達 174 億元,且虧損逐年加劇。2019 年~2021 年,總收入分別為 17.62 億元、26.72 億元、47.425 億元;虧損分別高達 41.45 億元、50.84 億元、82.06 億元;毛利率則分別為-58.3%、-43.5%、-41.1%。
為此,威馬汽車也在尋求登陸資本市場。2021 年,威馬汽車曾沖刺科創板,但最終無果而終。2022 年 6 月,威馬汽車又轉而向港交所提交 IPO 申請。
2023 年 1 月 11 日,市值僅為 23 億港元的 Apollo 出行發布公告,將以 20.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48 億元)向威馬汽車收購威馬汽車子公司,通過以每股 0.55 港元配發 288 億股的方式進行結算。在完成此次收購后,威馬汽車方面將持有 311 億股 Apollo 出行股份,持股比例達到 68.26%。就此,這筆反向收購也被視為威馬汽車明確其“借殼”上市融資的路徑。
在增發股份收購同時,Apollo 出行還披露,將向不少于六位獨立承配人配售 71.23 億股股份,每股配售價不低于 0.55 港元,該項配售所得款項總額將約為 39.18 億港元,籌資凈額估計約為 35.26 億港元。
Apollo 出行即 Apollo 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原名力世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2 年、全球總部位于中國香港,作為港股上市公司,2022 年 8 月 26 日,公司中文名稱變更為 Apollo 智慧出行集團有限公司,9 月 29 日起,上市公司簡稱變更為 Apollo 出行,目前主要從事出行業務、車載平臺授權以及工程服務外包。
Apollo 出行 2021 年報顯示,威馬汽車曾在 2021 年第四季度通過換股等操作控制了力世紀 28.51% 股權,成為 Apollo 出行的最大股東。沈暉在 Apollo 出行擔任董事會聯席主席及非執行董事。
據《21 世紀經濟報道》消息,威馬汽車反向借殼失敗早有端倪。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認為,威馬通過借殼登陸港股的可能性不大,“借殼上市或者通過被收購上市也就是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在美股市場比較常見。為了吸引上市公司,港交所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借鑒納斯達克,給需要融資的企業提供上市渠道。但目前港交所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太少,上市機制也不是太健全。”
02、因何掉隊?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蔚小理”已完成兩地上市,同期發起上市的“新選手”零跑汽車也成功登陸港交所。
翻看新勢力銷量排行榜,威馬已經從前十的榜單中消失。此外,Apollo 出行在擬收購威馬的公告中提到,2022 年上半年,威馬汽車僅售出 1.65 萬輛電動車。
威馬汽車資金問題也從 2022 年 10 月開始發酵,業內開始流傳的一份沈暉發布的內部信顯示,2022 年威馬汽車不僅受到多地疫情的影響,還面臨著供應鏈的巨大挑戰,原材料成本急劇上升、供貨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威馬汽車的生產經營。
財務危機還導致公司的兩次降薪、停薪。除此之外,威馬的財務危機還引發供應商追債。公開信息顯示,上海形家廣告設計有限公司、昆山建邦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重慶長安民生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寧波納原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請求法院查封、凍結威馬公司共計約價值 1.3 億元財產。四川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有限公司被凍結股權超 2286 萬元。
據 21 財經報道,2022 年 11 月 24 日,沈暉首次正面回應威馬汽車“創始人 12 億年薪”、銷量“掉隊”、虧損和裁員風波,并還原威馬經營的現狀。“銷量排行榜就是虧損排行榜,賣得多虧得多,股價跌得多,估值也跌得多。造車新勢力一直以來以虧損來沖銷量的模式肯定是有問題的,包括威馬也是,我認為整個行業都有問題,大家競爭的方式就是持續‘燒錢’,持續經營能力就有問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國內市場中的造車新勢力和‘老勢力’數量不少。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今后一定會有一部分企業倒下來。市場是有‘優勝劣汰’這一規律的。不過,我相信那些保持定力去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企業,一定會堅持到最后,取得長遠發展?!?/p>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到了市場化的發展階段。一個產品如果沒有被市場完全接受,是很難長期可持續發展的?!?/p>
03、威馬自救
盡管如此,威馬汽車也還沒有放棄。集體降薪風波后,威馬汽車努力復工復產。
2023 年 4 月,威馬汽車傳出消息稱,在出海層面迎來新進展,獲得萬輛汽車訂單。
2023 年 5 月 4 日,沈暉在個人微博上表示,“一切都在向好!”
2023 年 8 月 22 日,據湖南日報報道,威馬汽車與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團達成資本層面深度戰略合作,雙方將重組威馬汽車開曼境外公司 “威馬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威馬商用車)”,作為威馬汽車的新能源商用車新業務板塊,對標美國 Rivian 及特斯拉的 Cybertruck。
目前,重組后的威馬新能源商用車集團已經從集兆嘉智慧重工集團處獲得了 20 萬輛的物流車及售貨車訂單。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有觀點稱,如果該規劃能夠順利實現,威馬汽車或將迎來發展轉折點,實現自身造血能力,甚至能反哺乘用車業務發展。但到目前為止,威馬汽車并沒有公開的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計劃,也未曾展示過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產品,而其后續發展將會如何,還要打上一個問號。
剛剛跟 Apollo 出行“分手”的威馬汽車,再次展開自救。
9 月 11 日晚間,美股上市公司開心汽車(Nasdaq: KXIN)宣布,已經和 WM Motor Holdings Limited(簡稱“威馬汽車”)簽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 100% 股權。
開心汽車前身為人人汽車,是人人網旗下高端二手車經銷商集團。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5 年開心汽車以汽車金融業務進入二手車行業;2017 年正式進入二手車零售,專注于二手車交易服務,成為中國二手車市場的主要經銷商網絡之一。
收購威馬,開心汽車看上的是其造車能力。
在公告中,開心汽車強調,目前威馬擁有兩座工業 4.0 標準的智能制造基地:溫州生產基地、黃岡生產基地。威馬汽車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家、也是長期以來少有的兼具智造基地和兩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代表性企業,并且是造車新勢力中第一家實現全產業鏈數字化的車企。
此外,開心汽車還提到,威馬汽車是一家在設計、研發(硬件和軟件)、供應鏈管理、整車和電池包制造、線上數字營銷、線下銷售和服務、汽車金融等全能力的新能源智能整車企業。在整車集成、三電系統、智能座艙、自動駕駛等領域有自己的核心技術。
財報顯示,2022 年開心汽車營收 8284 萬美元,凈虧損 8470.6 萬美元(約合 6.2 億元人民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出新研究 (ID:chuxinyanjiu),作者:Poetry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借壳”上市失败,威马汽车或被并购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荣耀 90 明日中午 12:00 在印度
- 下一篇: 马拉松跑到一半偷着打车,一场比赛惊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