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栽培方法刺槐花语言
刺槐就是平時常說的洋槐花,開花之后刺槐的香氣撲鼻,十分怡人,在我國很多地區都有種植,刺槐養殖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刺槐花的語言和象征意義
刺槐和洋槐的花語和象征代表著意義:隱藏的愛和隱蔽的美
槐樹很高,有明亮的綠葉。春天,到處是樹枝,芳香撲鼻。花是蜜源,木材堅硬耐腐蝕。適合園林和道路綠化種植;也是工礦區綠化和荒山荒地造林的理想樹種之一。
洋槐是蝶形花科刺槐屬的一種落葉樹。觀賞植物。最高25米,DBH 1.1米,冠寬最高19米,冠橢圓形,樹皮灰褐色,淺至深縱向裂紋。小枝光滑。灰褐色到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7-9,對生或近對生,卵形到長圓形,全緣,葉軸基部的托葉特化為稍平的托葉。有時有些花是閉花受精的;花萼鐘狀,5齒,稍二唇形;總狀花序腋生下垂,花期4-5月。莢果扁平帶狀,長4-10厘米,7-9月成熟。
刺槐的生長習性
刺槐在0-2100 m海拔高度可栽培,在400-1200m海拔高度生長良好,刺槐對溫濕度的適應性強。在年平均氣溫低于5℃,年降水量低于200毫米的地區,基本上以灌木狀態生活。在年平均氣溫5-7℃,年降水量200-700 mm的地區生長良好,可長成大樹;在年平均氣溫14℃以上,年降水量700毫米以上的地區,生長速度非常快,甚至超過楊樹。
刺槐為什么叫洋槐
17世紀,刺槐傳入歐洲,然后從法國傳到世界各地。刺槐是19世紀末從歐洲傳入中國的,因此得名相思樹。20世紀初,刺槐首先在山東半島種植,然后逐漸傳播到全國各地。如今,刺槐已成為世界第三大闊葉樹種,其數量僅次于楊樹和桉樹。
刺槐栽培技術
種植方法
土地選擇、整地和施肥
刺槐幼苗怕冷,怕澇,怕堿。因此,應選擇地勢高、排灌方便的肥沃砂壤土作為繁殖地。土壤含鹽量應低于0.2%,地下水位應大于1m。選擇灌溉土地,或者土壤深厚平坦的成熟土地。不要在澇洼地和荒山里育苗。
刺槐不宜連作,可與楊樹、松樹輪種,防止枯萎病,避免在粘性土壤中育苗。整地要求精耕細作,秋季整地施肥,春季耙地保墑,5月初灌水后播種。
田疃管理
在國槐育苗中,掌握耐旱、喜光、避澇特性是保證育苗成活的關鍵。
1、灌溉
播種后幼苗出來前不能灌水。出苗后,當土壤濕度適中時,要及時松土,以提高地溫,利于發芽。早期灌溉,土壤濕度過高,地溫過低,容易坐苗或引起黃葉病。在反復翻耕翻松的基礎上,6月初可以進行第一次灌水,一般情況下每20天進行一次。7月初灌水后暫停一段時間。為了促進幼苗提高木質化程度,增強越冬能力,最終在11月下旬澆一次冬水。
2.頂肥
刺槐定苗后,第一次追肥結合第一次灌水,施尿素45 ~ 75 kg/hm 2。6月底,以氮磷肥為主的復合肥結合灌溉施2次,施肥量75 ~ 195 kg/hm 2,8月初停止施肥。最好是冬耕早春耙地,每畝施腐熟基肥3000kg-5000kg。春季整地宜早,深翻(25厘米以上),細耙整平。在整地的同時,每畝將1公斤5%辛硫磷與15公斤黑礬(硫酸亞鐵)粉混合,然后加入40倍細土,撒入地面進行土壤消毒。
3.松土除草
苗田應在灌溉或降雨后及時耕作,并經常保持疏松無草。
4.防寒
1-2年生刺槐幼苗易受秋霜和春風的傷害,導致幼苗地上部分干枯。因此,一年生幼苗應在秋季或越冬腳跟秋季造林后挖出,并在次年春季造林。
5.移植培育大苗
為了培育道路、庭院和城市綠化所需的大苗,原州區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移栽,移栽密度主要取決于育苗規格和年份。一般四年生移栽苗行距為50cm×100cm。育苗年限越長,移栽植株行距越大。移植國槐多采用穴栽。移植前,應切除地上部分,并切除有劈裂損傷的根條。根長應保持在20~30cm,幼苗根應插漿,幼苗種植深度應使根頸頂部與地面齊平。移栽苗應及時護理,如澆水追肥、松土除草、防寒,尤其是平茬苗,如去筍、抹芽、修剪等。選擇結實直立的樹枝作為樹干。
今天這里介紹刺槐育種。希望大家能喜歡今天分享的文章。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刺槐栽培方法刺槐花语言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烧天然气的汽车(烧天然气的轿车有哪些)
- 下一篇: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五柳先生传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