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出好作文如何在电脑上写作文
不要再指望拿“保險分”
有一種極其“危險”的說法:高考作文無須準備,只要寫出800多字,就可以拿出一個“保險分”——48分左右。
這種話,在“紙質閱卷”年月還有一點點“道理”,因為幾十萬份考卷堆積如山,一旦判分即沉入“紙山”之中,根本無法再查。如今是“電腦”閱卷,一切皆在“網”上,抽查、調閱皆在幾秒鐘之間。“紙質閱卷”是兩位老師面對面批閱,往往“后者”追隨“前者”;“電腦閱卷”則確保2。5個老師背靠背獨立賦分,誰也不能影響誰。不少作文可能是3人、4人、5人閱卷,更增大了閱卷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江蘇還有一絕招:每位老師閱出100份作文之后,過一個多小時,電腦又從這100份試卷中隨機挑出兩份,再回到那位老師的電腦上,讓他重新評分。若出現前后兩次判分浮動太大,則“總監控”電腦就發出警示:這位閱卷老師有“問題”了,必須加以告誡和規范。
江蘇作文閱卷點,為了根治打“保險分”的頑癥,還自加壓力,自找麻煩,成立了由30人組成的極為精干的“最終搜索隊”,把已由多人評閱、定論的“中檔分數段”作文(48分至55分),全部從電腦中調出來重閱,把誤入“中檔分”的優秀作文重新打上去,把混入“中檔分”的低分作文毫不留情地打下去!這是全國獨一無二的舉措,它基本上結束了“保險分”時代,粉碎了“保險分”的好夢!閱卷點上的其他老師,都夸他們是“功德無量的別動隊”。我們在不泄密的前提下介紹了上述情況,就是為了強調一點:高中語文老師和考生們,切莫指望拿“保險分”了,切莫將高考作文訓練視為可有可無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甭想再吃“一鍋煮”的“大鍋飯”了!
“審題”難度降低也不能大意
多少年來,作文閱卷點有一句“口頭語”:年年有高考,年年話走題。走題,就是把作文考題“審”錯了,跑到其它地方去了。這是很嚴重的失誤,其得分只能是“不及格”!
自從江蘇省自主命題以來,我們在這方面產生了某種共識:降低高考作文的審題難度,讓考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投入正文寫作;因為,說到底,高考作文“考”的是“作文”!是故,便有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2006年的考題《人與路》,以及人人都能去念想的2007的考題《懷想天空》,——審題都比較容易。
現在,我們之所以在此“重提”審題之事,乃因為2008年出了審題問題。
應當說,08年高考作文命題者是不主張增大審題難度的,所擬文題《好奇心》也似乎是淺易的、容易把握的。故6月7日語文考試一結束,輿論界一片歡呼:這道作文題,好做!揚子晚報還做了測試,結果是小學生寫的《好奇心》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好于高中生,高中生好于研究生。于是歡呼聲更加驚天動地:連小學生都能寫出好的《好奇心》,這道題太容易啦……
然而!生活中常常出現“然而”。一旦直面試卷,大伙兒的“樂觀”頓時煙消云散,因為許多考生都不能準確地、辯證地認識“好奇心”,駕馭“好奇心”——他們“跑題”了!
有人寫道:毛澤東為什么能堅持萬里長征?因為他有“好奇心”,好奇于“萬水千山只等閑”。
有人寫道:蘇東坡被貶黃州,為什么能保持曠達的心態?因為他“好奇”于黃州的美妙山水,山水使他的心平靜了。
有人寫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武警戰士為什么能從瓦礫中營救傷員?因為他們“好奇”,這下面究竟有沒有埋著幸存者。
痛苦啊,閱卷之心被折磨得既酸且痛。
一個懸疑鐵鑄般地擺在每一位閱卷老師面前:為什么小學生寫《好奇心》不跑題,而堂堂的高三學子卻離題萬里呢?
經過樣卷分析、反復討論,我們終于明白了:這“好奇心”三字,是不能往“高”處、往“深”處、往“玄妙”處拔高的。“好奇心”只是認識的“初始階段”,只是觸發科學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一個“由頭”。它的特征有二:一是“膚淺”;二是不斷轉移,即這里看看,那里看看。小學生的腦袋不復雜,他們“低幼”地寫“低幼”的“好奇心”,所以切題;高三同學的思考就相當復雜了,他們有意無意地將“好奇心”“拔高”“深化”,把認識的“由頭”和“初始”直接掛向偉大的科學成果和革命實踐,結果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大帽子套在小腦袋上,一直套到腳后跟!
正因如此,去年高考作文中“蘋果”大豐收,許多考生都寫牛頓躺在蘋果樹下,蘋果砸下來,砸出了“萬有引力”。殊不知,這蘋果砸到其他人的腦袋上是永遠砸不出“萬有引力”來的,因為,牛頓關于“蘋果落地”的“提問”已經不是淺薄的“好奇心”,而是一種包含了“解答思路”的科學家的思維,一種面對自然現象的“科學頓悟”!假如別的科學家發問,問題可能就是:為什么蘋果越落越快?大、小蘋果落地時間一樣嗎?把“好奇心”與“萬有引力”直接掛鉤,固然很是浪漫的,卻省略、忽視了太多的艱辛科學研究,是對牛頓精神勞動的可悲可笑的無知!
這是去年“審題”的一種“失誤”。還有另一種“失誤”,就是簡單地把“好奇心”視為“好東西”,只要有了“好奇心”,萬事好成功。殊不知,“好奇心”還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可能帶來“萬有引力”、“人類發展”,也可能造就一批又一批被魯迅批評過的無聊的、可悲的“看客”!“好奇心”是一個“中性詞”,切不可誤讀為“褒義詞”!
在去年的優秀作文中,一些考生的思維就相當周密了。他們既沒有“神化”好奇心,也沒有“弱化”好奇心,而是辯證地、周到地審視好奇心,提出了切合題意的精彩論斷:“好奇心,無疑是一顆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有這樣一顆‘心’。”“好奇心是初始的,缺乏深度的,奶聲奶氣的。人們必須將‘好奇’的所得‘深化’,必須‘用心觀察’、‘靈魂在場’、‘思想定位’,否則,無論多少個蘋果砸下來,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現,好奇心只會閉上心房的窗,落滿灰塵!”“驅使牛頓探究出‘蘋果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飛’這一問題的動力,是他作為一名可以名留青史的偉大物理學家而必備的能力……于是,萬有引力被拋出,畫出了漂亮的孤線,飛上太空!”以上,皆是認真“審題”、冷靜“審題”的結果。他們成功了。
解析08年江蘇高考作文“審題”的得失,是為了發出一種警示:即使在我們有意識地降低“審題”難度的今天,每一位考生依然不能“大意”,不能“想當然”,必須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切切實實地“審”好“題”,寫出符合命題要求的作文。否則,一切皆為“泡影”。
2、如何寫好哲理詩意性中考作文題_中考滿分作文指導
如果留心近幾年中考作文題,你會發現,一類富有哲理詩意的文題,受到不少地區命題者青睞,且在教育發達的江蘇、湖北等地漸呈流行趨勢。如,2009年湖北宜昌的“送你一輪明月”,江蘇蘇州的“一絲愜意心中來”,山東濰坊的“伸出自己的手”等;2008年湖南長沙的“明天的太陽是新的”,湖南益陽的“春風拂面”,廣東廣州的“又見枝頭吐新芽”等。這類命題文題優美而富有詩意,易于引起考生共鳴,激發其寫作熱情;但另一方面,這類文題也具有內涵豐富的特點,其思維空間更加開闊,因而在審題、立意、選材上給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下面我們以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題為例進行講解,希望對同學們以后應對這類文題能夠有所幫助。
文題回放
人生漫漫,難免會有失意、傷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時候,每當這種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將顯得尤其珍貴。就像上文(指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材料《常伴一輪明月》——編者注)中的小偷,當他誤入人生歧途的時候,正是山僧送給他的“一輪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滌盡了他內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閱歷中,是否曾收到或饋贈過這輪“明月”呢?
請以“送你一輪明月”為題,寫一篇字數600字左右的文章,文體不限。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題)
文題解析
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題依然沿襲了2008年作文命題格局——全命題。形式上,它科學地借鑒與吸收話題作文“自選角度,體裁不限”的精髓,“嚴而有度,定而不死”,給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廣闊舞臺;前有“山僧送小偷一輪明月”的哲理故事的熏陶,后有命題者精心設計的人生在“失意、傷痛、迷茫”的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的溫馨提示,不僅形象地詮釋了“明月”的含義,且有力地拓展了寫作思路,降低了寫作難度,便于喚醒考生生活積累,激發考生的寫作欲望。可以說,命題作文“送你一輪明月”,自由與限制同在,創新與繼承同行。
一、立意和內容的多樣性。“送你一輪明月”中“明月”是題眼,只有巧妙地挖掘“明月”的比喻義,拓展“明月”的含義,才能做到立意和選材的準確與新穎。這輪“明月”,既可以是你膽怯時老師會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時同學熱情的鼓勵;既可以是你生病時父母的關心問候,也可以是你失意時朋友的祝福寬慰;既可以是你人生得意時的善意提醒,也可以是你沉醉麻木時的嚴厲批評。當然,在你人生最灰暗的時候,蜘蛛織網的執著,螞蟻工作的不懈……也無不給失意的你以人生啟迪,這何嘗不是你收到的“一輪明月”呢?文章既可以寫自己得到“明月”的歷程,也可以寫自己饋贈“明月”于人的過程……考生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生活、閱讀積累和情感體驗自由揮灑,寫出精彩的文章。
二、文體和行文的限定性。雖然題目明確規定“文體不限”,但題目中提示語“在你人生的閱歷中,是否曾收到或饋贈過這輪‘明月’”一句,對文體和寫作的側重點還是作了含蓄的暗示與限制。其中,“在你人生的閱歷中”與2008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題“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的寫作要求相同,要求寫同學們自己的親身經歷,拒絕編造與杜撰;“是否曾收到或饋贈過”,顯然是要記敘一段人生經歷或歷程,需要考生重點刻畫這段經歷中生動的生活細節和細膩的心理活動。這樣,“送你一輪明月”更適合寫成記敘文或敘事類散文。當然,如果你采用書信體構思,更便于拉近文中人物之間的心理距離,便于情感傾訴。行文中,特別要注意敘事中第一人稱“我”、第二人稱“你”與第三人稱的轉換。
三、行文與語言的詩意性。標題“送你一輪明月”富含文學味道,清新而有詩意,因而文章風格以貼近標題風格為佳。敘述娓娓,清新流暢,如月下散步,如風行水上;描寫細膩,巧妙地將文章的情感與認識融入到具體生動的描寫中;另一方面,要拒絕語言貧乏,可巧妙引用古詩名句,或借用名言……含蓄優美地表情達意。可以說,厚實、詩意、靈動的語言更易贏得閱卷老師青睞。
總之,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題,好入手,易發揮,但考生要想得高分、寫出彩有一定難度。
技巧方略
一、審題:將詩意的字眼直觀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詩意性文題,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義模糊,兩者都給人“霧里看花”之感。這類命題一般采用雙關或比喻修辭格。審題時,同學們要試著將詩意的字眼直觀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虛為實,并盡力拓展其引申義或比喻義。如“路”“橋”“春風”等一語雙關:“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徑,也可喻為“成長的歷程”“人生之路”;“橋”還可以是“心靈之橋”“情感的溝通”;而“春風”不僅僅是“吹面不寒”的季節之風,更多喻“輕言細語的教誨”“無聲的幫助”等。再如“又見枝頭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氣象、新風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輪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傷痛、迷茫”時候,“人與人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說,挖掘出引申義或比喻義,就打開了思維的大門。當然,要準確理解題目的含義,還應該充分重視、巧妙利用提示語。如“為他人開一朵絢麗的花”有這樣的提示語:“讓生命為他人開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無償獻血是一朵花,一次受傷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評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讓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讓賢薦能是一朵花……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語對“一朵花”的含義一一拓展,降低了審題難度,拓展了思維空間,激發了考生寫作激情。
二、立意:撇開本義,求新求深。
應該說,有些哲理詩意性文題,就其本義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學們一般要撇開本義,將主題直觀化、明朗化的同時,努力開掘出它的比喻義或引申義,即所謂“暗題明做”。如“長大的路上,他牽著我的手”的“牽手”既可理解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幫助”“關愛”等含義……行文時的重點就要側重在成長路上,他給了我無私的幫助和關愛。“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就要開掘“豆子”的比喻義:堅持就是勝利;希望永在;開動腦筋,就會想出辦法;不要輕易說“不”……因而,對哲理詩意性文題,一方面要認真理解提示語以及所給材料中的議論性文字或關鍵詞語,另一方面要將哲理詩意性文題具體化、直觀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義或比喻義,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三、構思:虛實相生,靈活轉換。
要寫好哲理詩意性文題,思緒有時要在現實與回憶中自由穿梭,還要注意把握好線索,有時需要一明一暗兩條敘事線索交叉進行……這無疑需要同學們有更嫻熟的駕馭技巧,需要對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藝術化的處理。哲理詩意性文題,更適合寫記人敘事文章。無論是人物的出場,故事情節的展開,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顯,都需要特定場景的設定,都需要靈活的藝術加工。如,“送你一輪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將故事場景設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這個獨特的場景,借用景物描寫,引出人物,推動故事情節發展;行文中,靈活巧妙地將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轉化為“鼓勵”“微笑”“提醒”等虛化的“明月”,從而巧妙自然地實現了虛實轉換,實現了現實與想象、與回憶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寫“我”在比賽最關鍵時刻“失手”,與勝利無緣,月夜下的“我”心情絕望。是父親撥開“我”頭上的樹枝讓月光灑下清輝,是父親“其實,你和我一樣,都在為睹明月而奮斗,只不過我能堅持撥開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礙,而你沒有”的循循教誨讓“我”豁然開朗,文章由此含蓄點題。
真題演練
1、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當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學的少年,你擁有了博愛的胸懷;當你伸出自己的手,諒解了犯錯的伙伴,與朋友摒棄前嫌,你展示了優雅的風度;當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喚起合作的熱情,你獲得了成功的力量;當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我們伸出自己的手。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請以“伸出自己的手”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記敘你的經歷,也可以發表你的見解,抒發你的感受。文體自定(詩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現與自己信息相關的名稱。
(2009年山東濰坊市中考作文題)
2、愜意,是滿意,是舒服,是一種愉悅的感受。一道難題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揚,一份期待的禮物,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會讓你欣喜。一絲愜意心中來,心情好了,花會格外地艷,草會格外地綠,水會格外地清,陽光也會特別地溫暖……
請以“一絲愜意心中來”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②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09年江蘇蘇州市中考作文題)
3、題目:春風吹又生
溫馨提示:春風,既指大自然的春風,又可喻指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動人的場景,一件感人的事情,一個新的好政策……
要求:①文體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潔,字跡清楚。
(2009年湖南長沙市中考作文題之一)
4、題目:我心中有桿秤
提示:用你心中這桿秤,可以稱量祖國的分量,也可以稱量家庭的斤兩;可以稱量自己成長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稱量學校、老師、家長對自己的殷切希望;可以稱量現實生活的啟迪,也可以稱量歷史人物的榮光……
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姓名和校名;文體不限;字數不少于600字。
3、記敘文如何寫出深意_高中必修一第二單元作文400字
一、提高思想水平,訓練一副見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機能攝像,人的雙眼也能攝像。然而人和照相機畢竟不同,雙眼是帶著感情去選鏡頭的。觀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這樣,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層,發現其中蘊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尋找出事情所蘊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盡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還要去挖掘它的本質,弄清它的來龍去脈。這樣,就能有敏感的頭腦和銳利的好眼力,挖掘、尋找出事情中所蘊含的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寫。
背景就是時代環境,指的是社會變遷和政治動態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發生的背景聯系起來,那就不尋常了。
四、“事”與“意”的榫頭要對得合適。
從小事中寫出深意來,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頭對得不準,往往是主觀上(意)想“深”,客觀上(事)顯得內容單薄。因此,我們在具體寫的時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蘊含的意義時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4、初中生寫好作文的幾點要求_初中寫作指導
作文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為了解決我們學生在作文無材可取、無語可表、無章可依、無法修改的問題,我談一談初中生寫好作文的一些要求。
一、觀察的要求觀察是積累素材的好方法,它要求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魯迅先生說過:“若要創作,第一須觀察……對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再下筆。”可見觀察在作文中的地位。觀察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第一、觀察要選準立足點。我們可采取定點觀察的方法,也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事物。不同的觀察視角會有不同的發現和收獲。
第二、觀察要準確細致,要注意發現事物的特點及其未被人發現的地方。
第三、觀察不局限于視覺方面,還要調動多種感官,或聞、或嗅、或品嘗、或觸摸、或傾聽,還要開動腦筋思考問題。
第四、觀察要作筆錄。
二、積累的要求寫作素材從何而來——源于點滴的積累。比方說吧,工廠要正常生產,必須保證有原材料;在家里要做飯,先要有米糧和油。要不,等機器運轉再去購買材料,等水開了、油煎好了再去買米,這怎么來得及呢?
古今許多大詩人、大文學家寫文章、成詩句,他們都尤其注重積累。北宋出口成章、落筆即詩的大詩人梅堯臣不管到哪兒——或和朋友游玩、或平時吃飯睡覺,他的身邊都帶著一個小袋子,不時把想到的一句、半句詩裝入口袋,甚至是只言片語也不放過。我國元末明初“積葉成章”的唐宗儀,清朝的“煙茶換故事”的“聊齋先生”蒲松齡都是講究積累的典范。
茅盾也告訴過喜歡寫作的人們:應該時時刻刻身邊都有一支筆和一本本子,無論到哪里,都可以把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隨時記下來。
那么,積累應該做些什么呢?
第一、要寫好作文需要準備許多的材料,但材料來自哪里呢?對我們學生來說,素材來自學習和生活:從大千世界的人物形象,社會動態,到生活瑣事,及我們學習的心得體會,再到一本書、一本雜志、一張報紙,甚至一篇紙、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都會是我們寫作的材料。因此我們要多看、多讀、多記。
第二、可以用日記本、摘錄本記下我們每一天搜集的材料,還可以把它們用卡片分門別類地歸納整理出來。這樣寫作時我們就會有材可選,并能選好適合的材料。
第三、積累材料要“以十當一”,越多越好,這樣在用材料時才能作到以“一當十”,做到越精越好。
三、擬提綱的要求
古代詩人曹植“七步成詩”,史青“五步成章”;還有王勃作文章先磨墨飲酒,再臥床思考,醒后揮筆成章,不易一字。這些名家寫文章、作詩句時的走動、磨墨、飲酒、臥床,其實就是打草稿、想提綱的過程。像這種擬提綱的方式,我們稱為“打腹稿”。
初學寫作者最好用筆把作文提綱寫出來,等我們有了較強的作文功底,再用想框架、打腹稿的方法。列提綱有這些好處:第一、能幫助我們把作文的結構理出來,作文時就能圍繞提綱寫,不易跑題,也不會忘記材料。
第二、考試時我們作文來不及打草稿,寫提綱、想框架、打腹稿是最省時、最便捷的方法。
所以,初學作文者更應在平時養成先擬提綱后作文的習慣。
四、修改的要求修改是作文的最后一環。俗話說: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確實有理,它告訴我們要反復地修改作文。修改要注意哪些要求呢?
第一、須用正確的修改符號修改;、第二、應從文章的字、詞、句、段中的有誤或不當之處入手;第三、要美化作文的語言;第四、要提煉文章的主題,使主旨得以深化。
當然,做到如上所說的各方面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對中學生來說更應該從點滴訓練起,還要有“不怕作文”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學會寫作文,才能體驗到作文的快樂。
5、推陳出新,指導學生寫出新意_如何寫出好作文
一篇文章只有寫得別具一格,才有吸引力。因此,選材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1、要弄清題目要求。題目要求是選材的主要依據,老師指導學生圍繞題目要求,對素材進行嚴格篩選,才能寫得非常出色。
2、要寫出新意。好的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角度新,有一定的深度。如:寫一個場面的文章,不乏這樣的內容:勞動場面,體育運動會場面,學習場面,繁華的街市……這些場面在寫作中,有的學生寫的索然無味,千篇一律。于是,我就讓學生選一個最好自己經歷過的,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找出一個新奇的閃光點,著重描寫,這樣文章就精彩多了。
6、如何寫出好的文章-隨筆作文1000字
我想到的首先是當代的文學,尤其是當代寫手的劣根性,對此,魯迅先生談之未盡,我有我自己的看法。
空談道理便是很多寫手在寫作過程中經歷的困境。一方面受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在社會體驗,情緒感受中也不斷地向社會同化,于是呢,很多道理會灌輸到腦海中,于是在我們的筆下不自覺得很多道理就闡述在我們的文章之中,另一方面呢,我們又不拘泥于這些空盤實際的道理。就想給世人以警示的道理,于是作者開始耗費腦力,思考一些更深刻一點道理,可是這些道理作者本身并沒有親身實踐過,所以呢,造成了文章出現的理由,更是不合實際,這是社會經驗的問題,這是作者沒有去理解文學的含義的問題,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去輕嗅文骨的芬芳。
既然寫手本身有通病,那么就造成了文章的好壞不齊,既然如此,我們要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然后造就出真正的好的文學。
首先要從讀者解決問題。相信大家在家里或多或少都有買一兩本書,又說我們再看這個過程就是讀者。那就是說,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要不斷去思考,不斷的反思自己,然后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去思考它的提出的思想到底是是不是對的,還有他的觀點,你是不是認同?最重要的是它的道理是否空談,實際是否符合現實。這是讀者要做的,因為當所有的都是后面挑出一些毛病之后,那么作者就會去修改。這樣就是一本好的文學作品了,要說所有的文章,所有的好作品都是修改出來的。你一口氣寫出來的文章只能說,如果你創意奇特的話,這一文章可能會熠熠生輝,但是呢,如果你沒有去重新的。審視一下自己所寫的文章,或者讓別人來看一下的文章。絕對是寫不出好文章的,這是一種人的關系,你一次性寫出來的文章與志郁悶,思想里面,道理里面,觀點里面或者你的說理過程里面一定會有毛病。
其次要從寫手身上解決,其實讀者說白了也就是個助推器,真正的主導力量,真需要從根本上解決的是我們的寫手,也就是我們。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不斷反思自己,作者寫下東西是要給人看的,別人能看懂,或者說對別人有沒有幫助,如果說僅僅只是空談實際,談些別人都懂的大道理。或者說你提出的觀點,沒有一種激勵作用,那你寫這一篇文章的意義又何在?這是任何一個寫手的注意的,請記住,你筆下寫的是文章,你的一筆一劃都可能對人造成巨大的影響,所以呢,如果你不慎重自己寫出來的東西,那么你寫出來的東西就毫無意義,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虛度光陰,更對別人沒有任何幫助。
當我們從讀者和寫手兩方面都解決了之后,一定會收獲一部部好的作品。當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中國的文學的未來也就不成問題了,一定會熠熠生輝。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何写出好作文如何在电脑上写作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天翼宽带家庭网关怎么设置路由器天翼网关只
- 下一篇: 详谈基数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