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害人匪浅的健康谣言:你还在信吗?看你中招过哪个?
某小區的社區活動中心的大廳里聚集著一群老人,他們在等一場健康講座。
主講人自稱是資深健康專家,專程來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揭示“健康謠言”。
他聲稱不少人活了這么久很多習慣的錯的,這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參與。
講座開始了,主講人列舉出一系列看似極具說服力的健康謠言,他講得很有感染力。
在座的老人非常擔心,有人就問自己已經做了這么久的“錯誤習慣”,有沒有補救辦法。
主持人說當然有,接著就開始介紹一款保健品。
到這里大家想必都看出來了,這位講師并不是真心科普辟謠,而是來干保健品推銷的。
但是還是有不少老人被打動了,許多人迫不及待地涌向產品,紛紛掏出錢包爭相購買。
孫大爺的老人的兒子小孫得知父親參加這場健康講座后,特意請假回家陪伴,就怕出什么岔子。
果不其然這場講座不懷好意,趁著中場休息,小孫找到父親跟他說清楚了。
看著周圍沉浸在購買熱潮中的老鄰居們,孫大爺才恍然大悟。
其實很多所謂的“健康技巧”都是被人編出來的,他們編這些背后的目的都是不純的。
而且這些東西被越傳越廣,有不少人都信了,還有不少公司借機推銷所謂的“神藥”。
來看看有哪些謠言,你中過招嗎?
一、碘鹽能有效防輻射?
加碘鹽不能抗輻射,放射性碘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和食物鏈被我們吃掉的,吃了它得甲狀腺癌的風險就會上升。
于是好多人覺得,要是多吃碘就能擋一擋放射性碘對甲狀腺的危害了。
要知道,多吃碘確實有助于減少身體吸收放射性碘,可你要是以為光靠吃碘鹽就能把所有放射性碘都攔在外面,那就天真了。
碘鹽頂多是個輔助,沒法做到滴水不漏。
放射性碘“狡猾”著呢,它不僅能從嘴巴里進人體,皮膚也能吸收,從呼吸道進更是易如反掌。
就算你家炒菜做飯全用碘鹽,也擋不住它從其他途徑被你吃進去。
碘雖然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可凡事過猶不及,吃多了也不行。
過量的碘會讓甲狀腺失調,不是亢奮過頭就是萎靡不振。
真正要預防放射性碘,關鍵不在吃多少碘鹽,而是盡量避免跟放射性物質打交道,做好防護措施才是正道。
戴好防護裝備,確保吃進嘴里的食物和喝的水都是安全的,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
否則光靠吃碘鹽“硬扛”,那可真是舍本逐末了。
二、咖啡中含有致癌物?
丙烯酰胺是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歸在2A類致癌物里頭的物質,它也存在在咖啡里,對我們的身體有致癌風險,聽起來是不是挺嚇人的?
很多人一聽就慌了,說自己再也不喝了,哪怕困死也要堅持住。
其實大可不必,雖然丙烯酰胺在咖啡里頭,但目前科學家還沒找到直接的證據,證明它能讓咖啡變成致癌物。
再說了丙烯酰胺也不是咖啡獨有的,好多別的食物、飲料里頭也有它,像有些面包、薯片都有。
所以,別一聽咖啡含丙烯酰胺就慌了,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有它,得全面看待。
三、減肥藥能快速瘦身?
現在誰不想擁有個理想體型,走到哪兒都自信滿滿?
市面上關于減肥的產品多得眼花繚亂,有些號稱能 “一夜暴瘦”的減肥藥,更是吸睛無數。
為什么這么火,還不是因為它們的效果太誘人,說是吃了就能馬上見效,但是這些藥背后的隱患可千萬不能忽視。
有些減肥藥里頭可能有激素類的東西,抑制食欲、阻止脂肪吸收,短時間看,確實能讓你少吃點,體重迅速往下掉,效果明顯。
可長此以往問題就來了,這些藥物影響內分泌系統,健康就容易出問題,搞不好還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更要命的是一旦停藥,體重很可能報復性反彈。
減肥這事還是得科學點,別圖快,而是得圖穩。
四、蒲地藍能治療痔瘡?
蒲地藍這名字估計不少人都聽說過。這草藥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一些發炎、出血的病還是挺管用的。
不過單指著蒲地藍來解決痔瘡問題可就不夠用了。
痔瘡是肛門周圍那些靜脈血管鼓起來了,還腫脹、出血,這病折磨人又尷尬。
蒲地藍確實是治痔瘡的一味藥,但得和其他中藥共用才行。
蒲地藍對付痔瘡是有用,但光靠它是不夠的,調整飲食習慣,多管齊下,才能徹底治好。
五、味精是“科技與狠活”?
味精大家廚房里肯定少不了,它能讓飯菜瞬間提鮮,讓平淡無奇的菜肴瞬間變得有滋有味。
味精主要成分其實就是谷氨酸鈉加上一點點氯化鈉,看起來就是白白的結晶粉末。
有人擔心,味精在高溫烹飪的時候會不會變質,生成些有害物質。
其實只要我們不過量使用,這味精對健康的影響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相反,適量加點味精反而能錦上添花,讓食物口感更上一層樓,吃起來那叫一個美味。
六、發燒要捂熱出汗?
發燒其實是身體的免疫系統在跟病毒細菌正面對抗呢,是身體的一種正常防御反應。
以前老一輩常講,出汗能幫身體“散散熱”,好得快。
可這實際上不靠譜,你想啊,發燒時候的身體已經在給自己“高溫消毒”了。
這時候再捂得嚴嚴實實的,只會讓體溫更高,好比火上澆油,反而不利于退燒。
而且燒得厲害的時候,身體里的水分外流,汗出多了還容易導致脫水。
本來就發燒,再脫個水,那可是雪上加霜。
中醫里頭確實有發汗達到排毒養身的目的的辦法,但這都是在體溫正常、身體健康的時候用的。
發燒的時候用這套純屬誤操作,不僅不會讓體溫降下去,反而可能燒得更厲害。
七、方便面是垃圾食品?
方便面煮起來賊快,分分鐘就能整出一頓簡單又好吃的飯來。
尤其是那些每天忙得團團轉的上班族、熬夜備考的學生黨,方便面簡直就是他們的“救星”。
省時省力,肚子餓了隨時來一碗,立馬解決饑餓問題。
但是這方便面不知怎么的就被不少人扣上了“垃圾食品”的帽子。
雖然說廠家在做方便面的時候,確實會加些調味料、防腐劑之類的。
但這些添加的東西都是按照國家的規定來的,用量都在安全范圍之內,不會亂來的。
老吃加工食品確實不是好事,不過偶爾吃吃方便面也不會一下子就把你吃出大毛病來。
頂多就是方便面的營養比較單一,吃得多了可能營養不夠均衡。
八、吃胡蘿卜能護眼?
胡蘿卜里有不少β-胡蘿卜素,能在體內變成維生素A,它對眼睛那可是太重要了,它直接關系到視網膜的健康狀況。
但是可別以為啃幾根胡蘿卜就能把近視治好了。
近視這事兒一方面跟遺傳有關系,另一方面,長時間眼睛的疲勞也是近視的一大誘因。
單純靠吃富含維生素A的食物就想把視力問題給根治了是不現實的,而且維生素吃多了反而不好。
該休息就休息,該出去玩就出去玩,別老把自己關在屋子,加上合理用眼,才能真正護眼明目。
九、吃豆腐容易得腎結石?
腎結石就是尿液里的那些礦物質慢慢在腎里,形成了石頭樣的硬塊。你家水壺里結的水垢,差不多就是那意思。
豆腐是從大豆做出來的,是很多人桌上的常客,里面確實有鈣,不過這鈣可溶性的,大部分會被身體吸收,而不是變成結石。
還有人說里面也有草酸,這個也導致結石,這就冤枉豆腐了,其實里面的草酸的含量真不多。
每天吃的那點豆腐都不夠形成結石的。不過要是本身腎臟就有問題,那就還是少吃點豆腐比較保險。
十、喝牛奶可以增高?
身高牽涉到的因素很多,遺傳是影響身高的大頭。
爸媽個子高,基本上孩子高的可能性就比較大。
牛奶是個好東西,含有很多蛋白質,這蛋白質是組成我們身體各種組織的基礎。
尤其對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來說,牛奶里頭有的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對骨骼健康發育那是大有裨益。
牛奶還富含鈣,鈣可是骨骼生長必不可少的元素,它能讓骨骼更結實,更有力量。
所以喝牛奶對長高確實有幫助,不過牛奶也不是喝了立馬見效的靈丹妙藥,關鍵還是遺傳、運動和飲食共同作用。
結語
你看看上面的“健康謠言”,哪一個沒有在生活中聽過?
這些謠言有的是為了賣藥,有的是對食物成分的過度解讀和過度擔憂。
關于健康的各種說法滿天飛,有真有假,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忽悠,
面對這些咱們得多個心眼兒,別全信了,別管誰說的,都先打個問號,琢磨琢磨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最重要的是得聽專業人士的,他們的話才靠譜,因為他們給出的建議都是建立在嚴謹的科學研究和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基礎上的。
不是隨隨便便拍腦袋想出來的,他們懂得多,見識廣,跟著他們的指導走準沒錯。
關于健康的信息,真實性太重要了,要是信了錯的,輕則白費功夫,重則傷身,你說冤不冤?
參考內容來源:
今日財事 2024-01-27 17:06
史天林醫生2024-01-15 13:48
39健康網 2024-01-08 07:0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十大害人匪浅的健康谣言:你还在信吗?看你中招过哪个?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俗语“一个猪肚十副药”,常吃猪肚有什么好
- 下一篇: 48小时可致命,在日本疯传的“食人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