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一、基本运算器实验
文章目錄
- 一、實驗目的
- 二、實驗原理
- 三、實驗步驟
- 四、實驗數據
- 五、結論
一、實驗目的
1、了解運算器的組成結構
2、掌握運算器的工作原理
二、實驗原理
運算器內部含有三個獨立運算部件,分別為算術、邏輯和移位運算部件,要處理的數據存于暫存器A和暫存器B,三個部件同時接受來自A和B的數據,各部件對操作數進行何種運算由控制信號S3…S0來決定,任何時候,多路選擇開關只選擇三部件中一個部件的結果作為ALU的輸出。如果是算術運算,還將置進位標志FC,在運算結果輸出前,置ALU零標志。ALU中所有模塊集成在一片CPLD中。
三、實驗步驟
(1)
(2) 將時序單元的狀態開關置為‘單步’檔(時序單元的介紹見附錄二),MEM單元的編程開關置為‘運行’檔。
(3) 打開電源開關,如果聽到有‘嘀’報警聲,說明有總線競爭現象,應立即關閉電源,重新檢查接線,直到錯誤排除。然后按動CON單元的CLR按鈕,將運算器的A、B和FC、FZ清零。
(4) 用輸入開關向暫存器A置數。
① 撥動CON單元的SD27…SD20數據開關,形成二進制數01100101(或其它數值),數據顯示亮為‘1’,滅為‘0’。
② 置LDA=1,LDB=0,按動時序單元的TS按鈕,產生一個T2上沿,則將二進制數01100101置入暫存器A中,暫存器A的值通過ALU單元的A7…A0八位LED燈顯示。
(5) 同理,用輸入開關向暫存器B置數。
(6) 改變運算器的功能設置,觀察運算器的輸出。置ALU_B=0,然后按表1-1-1置S3、S2、S1、S0和Cn的數值,并觀察數據總線LED顯示燈顯示的結果。如置S3、S2、S1、S0為0010,運算器作邏輯與運算,置S3、S2、S1、S0為1001,運算器作加法運算。
四、實驗數據
| 1 | 3 | 0 | 0 | 0 | 0 | 1 |
| 1 | 3 | 0 | 0 | 0 | 1 | 3 |
| 1 | 3 | 0 | 0 | 1 | 0 | 1 |
| 1 | 3 | 0 | 0 | 1 | 1 | 3 |
| 1 | 3 | 1 | 0 | 0 | 1 | 4 |
| 1 | 3 | 1 | 1 | 0 | 1 | 2 |
| 2 | 3 | 1 | 1 | 0 | 0 | 1 |
五、結論
實驗要完整無錯誤的進行,首先要確保實驗接線圖連線的正確性才能確保在進行實驗時數據通路流向以及數據的的正確性,這樣才能到達實驗的目的;在進行實驗過程中需要理解每一步驟的原因,也加強自己的理解性和掌握程度;在實驗過程中活樹會遇到線路正確但數據錯誤,這能很有可能是自己連接線路有問題,所以在連接線路上一定要保證每條線是否正確。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组成原理】一、基本运算器实验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图的最短路径--单源、多源最短路径
- 下一篇: JAVA 生成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