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极简经济学》书中的精髓: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工智能会取代人们的工作吗?
《AI極簡經濟學》書中的精髓: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給社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人工智能會取代人們的工作嗎?
說到人工智能,很多人覺得這是一件遙遠的事情。但實際上,人工智能已經逐漸從高科技創新領域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智能手機的“人臉解鎖”解鎖功能,到能跟我們“聊天”的語音助手,這些功能的背后都離不開人工智能。
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人工智能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今天要介紹的《AI極簡經濟學》這本書,就以經濟學分析為基礎,從應用到產業、決策、社會分工等方面客觀地論述了人工智能對我們的影響。
這本書的作者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三位教授,他們分別是阿杰伊?阿格拉沃爾、喬舒亞·甘斯和阿維·戈德法布。他們三人共同創立了顛覆性創新實驗室,致力于將人工智能進行商業化、規模化的嘗試,而這本書也是從技術與經濟學結合的視角來創作的。
好,接下來我們來說這本書的核心內容吧。我將從三部分為大家講解,第一部分是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第二部分是人工智能會給商業模式帶來怎樣的影響?第三部分是人工智能時代下,人們真的會大規模失業嗎?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部分內容: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雖然人工智能這個名字中有“智能”兩個字,但是作者卻認為,人工智能并不是智能,而是一種預測能力。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根據已知信息,生成未知信息的過程。比如,你每天七點半到地鐵站,發現下一班車總是在5分鐘后到。因此,在任何一天出門前,你都可以做出預測:有一趟車會在當天的七點三十五到。
人工智能的工作方式,就跟我們預測七點三十五分會有一班地鐵一樣,即根據已經有的信息,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做出預測。
說到這兒,很多朋友心里就有疑問了:這么簡單的事情,之前的電腦做不到嗎?之前的電腦還真做不到,因為它們的計算速度太慢,就算能做到,恐怕也需要幾天幾夜時間,如果真讓電腦干這事,那人工智能就跟“人工智障”差不多了。而隨著計算機運算能力的提高,這種預測能力越來越強,可靠性也越來越高,成本也在不斷下降。于是,人工智能這才變得越來越普及了。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人工智能并不是智能,而是一種預測能力。
其次,我們來看第二部分內容:人工智能會給商業模式帶來怎樣的影響?
隨著預測能力的增強,人工智能可以顛覆一個行業,甚至一種商業模式。
下面我們以購物作為例子,來談一談人工智能是如何改變行業發展方向的。
亞馬遜自主研發了一款人工智能語音助手,叫做“智能音箱阿利克夏”。這款智能音箱強到什么程度呢?它已經能夠分析用戶和它聊天時的情緒了。那么這種識別情緒的功能,又是怎么跟買賣掛上鉤的呢?原來,“智能音箱阿利克夏”可以通過語音連接亞馬遜,人們只需說幾句話,就可以下單購物。
如果人工智能能夠精準分析用戶情緒,未來又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呢?人工智能可以分析我們情緒的起落和購物行為之間的聯系。比如,當我們心情好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為奢侈品買單;當我們情緒低落的時候,會購買垃圾食品。于是,人工智能記錄下我們的消費習慣,在下一次出現同樣情況時,就能推薦符合我們心意的產品了。
我們不妨再大膽一些,進一步設想一下:如果亞馬遜的人工智能收集了我們更多的信息,并使用這些數據來逐步提高他的預測能力,結果會怎么樣?
當亞馬遜的預測能力準確到一定程度,亞馬遜目前的商業模式勢必被顛覆。想象一下,當這種預測真的可以未卜先知時,我們甚至不用下單,人工智能就可以直接預測我們想要購買的商品,然后直接就快遞給我們。這樣我們再也不需要到其他零售商那里去了,甚至連刷淘寶的時間都省了,因為商品已經在我們家門口等著結算了。于是,亞馬遜的商業模式,就從“先下單后寄貨”變成了“先寄貨后下單”了,行業的模式就這樣被徹底顛覆了。即使我們不需要這些貨物,我們也可以一鍵召喚快遞員退貨。
最后,我們看第三部分內容:人工智能時代下,人們真的會大規模失業嗎?
在這些年里,鼓吹人工智能讓人失業的論調,大家應該已經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吧。各種打車軟件和導航軟件的崛起,讓新手司機能夠挑戰部分嫻熟的的士司機;類似愛彼迎這樣的民宿行業,可以和老牌酒店業同臺競技。很多人都覺得,一個企業、一個行業的傾覆,往往會帶來失業。但《AI極簡經濟學》的作者卻提出一些不太一樣的看法。為了讓大家能夠理解,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20世紀70年代,銀行開發出了ATM機,當時叫自動柜員機,到80年代,這種機器得到了大范圍的推廣。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這個機器的誕生就是為了提供自動化的柜員服務,這勢必會取代一部分柜員的工作。
但根據美國勞工局的調查,柜員并沒有被自動柜員機取代,而是成了推銷銀行產品的銷售員和客服專員,這可以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一方面,機器處理存取款業務會更方便。另一方面,有了自動柜員機后,柜員承載了更為復雜的、與人交流更多的銷售工作,與ATM協同提高了銀行的效率和服務。
也就是說,人工智能很可能會帶來人機協作的新模式,就如同ATM和柜員的合作一樣,而且在一些人工智能難以處理的情況中,人的行為和判斷依然重要。
比如,即便人工智能驅動的無人駕駛普及了,校車司機對于學生的監管和保護、卡車司機對于貨物被盜的防范作用等,仍然是人工智能難以取代的。未來更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人們通過學習和人工智能合作,以更高的效率完成他們此前的工作。
此外,人類還承擔著訓練人工智能的任務,畢竟無論是亞馬遜、淘寶的智能推送,還是無人駕駛汽車的行駛規范,都需要一個模板。人工智能在這些方面不能真的變成智能,它們能做的,是預測人類遇到同樣的情境會如何處理。
講到這里,本書的內容就已經基本結束了。我們再來從頭梳理一下今天分享的要點。
首先,我們講了人工智能的本質不是智能,而是預測能力。
其次,我們講了,當人工智能的預測能力達到某個程度的時候,將會顛覆目前的商業模式。
最后,我們說了人工智能帶來的顛覆并不會導致人們的大規模失業,恰恰相反,人機協同可以進一步提高效率。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I极简经济学》书中的精髓: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人工智能会取代人们的工作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单源最短路径(C++实现)
- 下一篇: 关于Stalt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