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第2章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习题参考答案
1.解釋數據模型的概念,為什么要將數據模型分成兩個層次?
答:答:數據模型是對現實世界數據特征的抽象。數據模型一般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是數據模型要能夠比較真實地模擬現實世界;第二是數據模型要容易被人們理解;第三是數據模型要能夠很方便地在計算機上實現。由于用一種模型來同時很好地滿足這三方面的要求在目前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數據庫系統中就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對象和應用目的,采用不同的數據模型。根據模型應用的不同目的,將這些模型分為兩大類:概念層數據模型和組織層數據模型,以方便對信息的描述。
2.概念層數據模型和組織層數據模型分別是針對什么進行的抽象?
答:概念層數據模型是對現實世界的抽象,形成信息世界模型,組織層數據模型是對信息世界進行抽象和轉換,形成具體的DBMS支持的數據組織模型。
3.實體之間的聯系有哪幾種?請為每一種聯系舉出一個例子。
答:實體之間的聯系有一對一、一對多和多對多三種。例如:系和正系主任是一對一聯系(假設一個系只有一個正系主任),系和教師是一對多聯系(假設一個教師只在一個系工作),教師和課程是多對多聯系(假設一個教師可以講授多門課程,一門課程可由多個教師講授)。
4.說明實體-聯系模型中的實體、屬性和聯系的概念。
5.指明下列實體間聯系的種類:
(1)教研室和教師(設一個教師只屬于一個教研室,一個教研室可有多名教師)。
(2)商品和顧客。
(3)國家和首都(假設一個國家的首都可以變化)。
(4)飛機和乘客。
(5)銀行和賬戶。
(6)圖書和借閱者。(設一個借閱者可同時借閱多本書,可在不同時間對同一本書借閱多次)
6.數據庫系統包含哪三級模式?試分別說明每一級模式的作用?
答:數據庫系統包含的三級模式為:內模式、模式和外模式。外模式是對現實系統中用戶感興趣的整體數據結構的局部描述,用于滿足不同數據庫用戶需求的數據視圖,是數據庫用戶能夠看見和使用的局部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對數據庫整體數據結構的子集或局部重構。模式是數據庫中全體數據的邏輯結構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戶的公共數據視圖。內模式是對整個數據庫的底層表示,它描述了數據的存儲結構。
7.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兩級映像的作用是什么?它帶來了哪些功能?
答:數據庫系統的兩級映象是模式與內描述間的映象和外模式與模式間的映象。模式/內模式的映象帶來了物理獨立性,即如果數據庫的存儲結構改變了,可通過調整模式/內模式的映象,使模式能夠保持不變。外模式/概念模式間的映象帶來了邏輯獨立性,當概念模式的結構可發生改變時,也可通過調整外模式/模式間的映象關系,使外模式可以保持不變。
8.數據庫三級模式劃分的優點是什么?它能帶來哪些數據獨立性?
答:數據庫的三級模式的劃分實際上將用戶、邏輯數據庫與物理數據庫進行了劃分,使彼此之間的相互干擾減到最少。這三個模式的劃分實際上帶來了兩個數據獨立性:物理獨立性和邏輯獨立性。這使得底層的修改和變化盡量不影響到上層。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第2章 数据模型与数据库结构 习题参考答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第 1 章
- 下一篇: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第三版) 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