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都在用的 6 个休息小技巧,让你工作效率翻倍
以前上學時,每節課 40 - 50 分鐘,然后會休息 10 分鐘。
工作后,沒有了約束,自己平時忙碌一段時間,也會刷下朋友圈,看個小視頻休息一下,我管這叫做勞逸結合,能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我最近讀到一篇科學作家的文章,里面講了工作時大腦的運行機制,以及該如何休息。看完后,我頓時想抽自己 2 巴掌,以前「勞逸結合」簡直就是「過度消耗」。
于是,我又從別處搜集研究了一些資料,詳細將這塊分享給大家,最后還會介紹 6 個簡單實用的小技巧,讓你在工作中真正做到精神狀態和工作效率保持高水平。
先說明一下,我們談的休息,主要是指腦力勞動者,在工作期間,如何做才能保持精力充沛的狀態。
一、 大腦工作久了為什么要休息?| 為了恢復注意力和意志力
大家應該都有感受,工作久了會累,思想走神,效率就會降低。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在 2017 年 5 月份的《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過一篇文章 ——
研究表明,大腦工作時,它最需要花費的兩個資源是 意志力和注意力,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你意志力和注意力都在慢慢減退,這時候就需要用休息來恢復。
你大概有過這種經歷,自己在專心做事一段時間后,旁人突然打擾到你,你會忍不住發脾氣。
這是因為,在你工作的時候,你需要動用自己的意志力,來抗拒自己想要偷懶、想要看手機、想要打開網頁看八卦、想要跟同事聊天等等這些本性。
所以在面對其他突發事件時,你的意志力已經耗盡了,沒有足夠的量來控制自己的脾氣了。
有研究也表明:注意力也是一個有限的資源。成年人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10-15 分鐘,如果是工作的話,可能會更長一點,因為工作不會是單一的形式,可能一會寫字,一邊查資料;或者敲代碼和讀文檔穿插。
也就是說我們在工作大概 25 分鐘后,注意力已經在慢慢下降了。
我們強迫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時候,也要花費意志力,這兩者是同時在消耗,到一定程序后,大腦開始疲勞,無法集中注意力,意志力也不夠強讓我們對抗外界的干擾,你就開始感覺累了。
這時候就需要靠休息來讓注意力和意志力回血。
二、休息的誤區 | 上網娛樂不是休息
我們平時工作累了,最常見的休息方式就是看電影、瀏覽網頁、刷朋友圈……這算真的休息嗎?
答案是:不算,娛樂不是休息,更多的是消耗。
當你瀏覽網頁時,發現淘寶有一件喜歡的衣服,但是價格有點貴,本著「貨比三家」的想法,你又點開了其他幾個商家,然后比較尺碼、看好評、和商家砍價。
當你刷朋友圈,看到好友發了個狀態,你會猶豫是評論還是點贊,點贊會不會太敷衍,評論的話說點什么呢?咦,A的評論是什么意思,他們鬧矛盾了?……
這些需要大腦思考,并且做出決策的動作,都會消耗你的意志力。
有朋友看到這里心里肯定在想:“那我空閑時間聽得到音頻,極客時間、喜馬拉雅等也不算休息了?”。
對,因為你聽的時候,需要花費注意力捕捉音頻里的信息。
我自己就經常這么干,工作累了,會打開得到專欄聽。結果稍不留神,一句話就漏了過去,返回倒回去重新聽漏掉的部分,結果又漏過去了,最后導致的是既沒有休息好,也沒有聽到知識點。
以前我總是想不明白,現在搞懂了,原來工作已經將注意力耗光了。
聽了那么多得到專欄,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囧)
總之,一切消耗注意力和意志力的行為都不是休息。
三、 6 個休息小技巧,助你精力充沛
腦科學研究表明,恢復大腦注意力和意志力最有效的一種方式是 —— 放空大腦。
具體到個人生活中,下面介紹幾個簡單有效的方法:
01 短而頻繁的休息更好
人體不是機器,你把油快用光了統一加一次就行了,而是必須隨時用隨時加。
大概是每隔 25 - 35 分鐘休息一會,這個可以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前面我們也提到了,大腦高效工作 25 分鐘后,注意力就會慢慢下降,這也是番茄鐘定為 25 分鐘的一個考量。
02 發呆
人在發呆的時候,大腦是空白(放空)狀態的。
你是否有過這種經歷:發了一陣呆后,猛然回過神那一刻,大腦感覺很舒爽。
我自己的親身經驗,當看一個東西形成「斗雞眼」時,就在發呆。
大腦什么也不做,才是在休息。
03 輕度運動
輕度健身運動時腦子基本是放空的,一段時候之后大腦自然會有放松的感覺。
這個沒有什么固定的標準,彎彎腰,甩甩胳膊都行,但是注意不能太累。
04 冥想
冥想也有很多其他叫法:內觀、坐享、打坐。這并不是什么神秘的高深技術,而是訓練大腦專注的練習。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冥想的習慣,比如橋水基金創始人瑞 · 達利歐,喬布斯,馬云等,Google、滴滴等公司還會定期組織員工冥想,效果很好,員工的工作效率提升很多。
冥想的方法很簡單 ——
設個鬧鐘,這樣你就不用管時間了;
用鼻子深呼吸;
使用正常頻率呼吸,把意識專注于體會自己的呼吸,體會你的肚子隨著呼吸起起伏伏。
如果在此過程中你腦子里冒出別的想法,不用刻意回避,承認這個想法,然后把它放走。意識始終只想呼吸。
時間一到就可以“收功”。從每天1分鐘開始,逐漸增加時間。
冥想的好處還不止這個——
有腦科學家做過一個實驗:找一些會冥想和不會冥想的人,讓他們老老實實坐著。研究者突然用一個東西燒了一下受試者的腿,不會冥想的人情緒立刻強烈波動,生氣、憤怒,持續一段時間。而會冥想的人,僅僅是「嗷」的叫了一聲,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冥想者對于外來影響,會主動選擇忽略。
如果你也想有這種「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狀態,那開始冥想吧。
05 深呼吸
如果你覺得冥想很難,可以選擇這種簡易方法。
你只需要慢速呼吸至少 2 分鐘,把呼吸次數調整到每分鐘 5、6 次即可。
因為在呼吸減慢的同時,我們體內一個叫做心率變異度(Heart Rate Variation) 的體征會被提高。
人情緒激動的時候,心跳會加快,容易口不擇言,做出不合適的行為。如果心率變異度提高后,你的心跳就會很快降下來,激動的情緒也容易平復,就能保持一顆理性的心態處理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常聽人說,生氣的時候要深呼吸。
所以做事情前花三兩分鐘刻意放慢自己的呼吸,然后忘掉呼吸,開始工作,對于工作效率也會有很大提高。
06 散步
有人做實驗證明,在戶外散步,創造性水平能比在室內坐著提高 60%,而且就連在室內散步,也比坐著的創造性提高 40%。
一方面,散步活動了肢體,可以增加給大腦的供血量。更重要的作用則是散步給大腦提供了一個恰到好處的“打擾” —— 你既可以不想工作上的事兒,也不用想別的大事兒,正好進入“放空”狀態。
如果在上班期間,我們可以從座位上站起來,接杯水,或者上個廁所。注意:這個過程中大腦不要一直想著剛才沒完成的工作,否則你這不是有效的休息。
午飯時,盡量不點外賣,走出寫作樓,到外面去吃飯,和同事聊聊別的話題,也可以一個人去吃飯,沿途觀察下四周的風景,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總結一下:
休息是為了恢復意志力和注意力
娛樂不是休息
最好的休息方式:放空大腦
如果你有朋友平時休息的時候是在刷朋友圈、聽音頻的話,歡迎將這篇文章轉給他。
< END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Google 都在用的 6 个休息小技巧,让你工作效率翻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odeforces Global Ro
- 下一篇: 机械键盘不是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