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at命令(133)
00. 目錄
文章目錄
- 00. 目錄
- 01. 命令概述
- 02. 命令格式
- 03. 常用選項
- 04. 參考示例
- 05. at的運行方式
- 06. 總結
- 07. 附錄
01. 命令概述
at命令允許指定運行腳本時間,at的守護進程atd會以后臺模式運行,檢查系統上的一個特殊目錄來獲取at命令的提交的作業。默認情況下,atd守護進程每60秒檢查一次目錄。有作業時會檢查作業運行時間,如果與當前時間匹配,則運行此作業。
注意:需要啟動服務 [deng@itcast ~]$ systemctl restart atd.service
02. 命令格式
格式:at [參數]03. 常用選項
-m 當指定的任務被完成之后,將給用戶發送郵件,即使沒有標準輸出 -I atq的別名 -d atrm的別名 -v 顯示任務將被執行的時間 -c 打印任務的內容到標準輸出 -V 顯示版本信息 -q<列隊> 使用指定的列隊 -f<文件> 從指定文件讀入任務而不是從標準輸入讀入 -t<時間參數> 以時間參數的形式提交要運行的任務04. 參考示例
4.1 三天后的下午 5 點鐘執行
[deng@itcast ~]$ at 5pm + 3days at> /bin/ls at> <EOT> job 1 at Thu Aug 15 17:00:00 2019 [deng@itcast ~]$4.2 明天17點鐘,輸出時間到指定文件內
[deng@itcast ~]$ at 17:00 tomorrow at> data > /tmp/test.log at> <EOT> job 2 at Tue Aug 13 17:00:00 2019 [deng@itcast ~]$4.3 查看系統沒有執行工作任務
[deng@itcast ~]$ atq 1 Thu Aug 15 17:00:00 2019 a deng 2 Tue Aug 13 17:00:00 2019 a deng [deng@itcast ~]$4.4 刪除未執行的任務
[deng@itcast ~]$ atrm 1 [deng@itcast ~]$ atq 2 Tue Aug 13 17:00:00 2019 a deng [deng@itcast ~]$4.5 顯示已設置的任務內容
[deng@itcast ~]$ at -c 2 #!/bin/sh # atrun uid=1000 gid=1000 # mail deng 0 umask 24.6 刪除未執行的任務(2)
[deng@itcast ~]$ atq 2 Tue Aug 13 17:00:00 2019 a deng [deng@itcast ~]$ at -d 2使用at -d或者atrm(二者同效)指定id來刪除系統中的等待作業,id為atq命令輸出的第一行順序數字:
4.7 立即執行指定的腳本
[deng@itcast ~]$ at now -f a.sh4.8 25分鐘之后運行腳本
[deng@itcast ~]$ at now +25min -f a.sh job 4 at Mon Aug 12 20:10:00 2019 [deng@itcast ~]$4.9 指定時間運行腳本
[deng@itcast ~]$ at 22:00 -f a.sh job 5 at Mon Aug 12 22:00:00 2019 [deng@itcast ~]$4.10 指定日期執行腳本
[deng@itcast ~]$ at 12/01/2019 -f a.sh job 6 at Sun Dec 1 19:46:00 2019 [deng@itcast ~]$4.11 atq的別名 等價于at -l
[deng@itcast ~]$ at -l 5 Mon Aug 12 22:00:00 2019 a deng 6 Sun Dec 1 19:46:00 2019 a deng [deng@itcast ~]$4.12 atrm的別名 等價于at -d
[deng@itcast ~]$ atrm 505. at的運行方式
既然是計劃任務,那么應該會有任務執行的方式,并且將這些任務排進行程表中。那么產生計劃任務的方式是怎么進行的? 事實上,我們使用 at 這個命令來產生所要運行的計劃任務,并將這個計劃任務以文字檔的方式寫入 /var/spool/at/ 目錄內,該工作便能等待 atd 這個服務的取用與運行了。就這么簡單。
不過,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進行 at 計劃任務。為什么? 因為系統安全的原因。很多主機被所謂的攻擊破解后,最常發現的就是他們的系統當中多了很多的黑客程序, 這些程序非常可能運用一些計劃任務來運行或搜集你的系統運行信息,并定時的發送給黑客。 所以,除非是你認可的帳號,否則先不要讓他們使用 at 命令。那怎么達到使用 at 的可控呢?
我們可以利用 /etc/at.allow 與 /etc/at.deny 這兩個文件來進行 at 的使用限制。加上這兩個文件后, at 的工作情況是這樣的:
先找尋 /etc/at.allow 這個文件,寫在這個文件中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at ,沒有在這個文件中的使用者則不能使用 at (即使沒有寫在 at.deny 當中);
如果 /etc/at.allow 不存在,就尋找 /etc/at.deny 這個文件,若寫在這個 at.deny 的使用者則不能使用 at ,而沒有在這個 at.deny 文件中的使用者,就可以使用 at 命令了。
如果兩個文件都不存在,那么只有 root 可以使用 at 這個命令。
透過這個說明,我們知道 /etc/at.allow 是管理較為嚴格的方式,而 /etc/at.deny 則較為松散 (因為帳號沒有在該文件中,就能夠運行 at 了)。在一般的 distributions 當中,由于假設系統上的所有用戶都是可信任的, 因此系統通常會保留一個空的 /etc/at.deny 文件,意思是允許所有人使用 at 命令的意思 (您可以自行檢查一下該文件)。 不過,萬一你不希望有某些使用者使用 at 的話,將那個使用者的帳號寫入 /etc/at.deny 即可! 一個帳號寫一行。
06. 總結
07. 附錄
參考:【Linux】一步一步學Linux系列教程匯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at命令(133)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crontab命令详解
- 下一篇: 【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