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top命令(121)
00. 目錄
文章目錄
- 00. 目錄
- 01. 命令概述
- 02. 命令格式
- 03. 常用選項
- 04. 參考示例
- 05. top相關說明
- 06. 附錄
 
01. 命令概述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夠實時顯示系統中各個進程的資源占用狀況,常用于服務端性能分析。
在top命令中按f按可以查看顯示的列信息,按對應字母來開啟/關閉列,大寫字母表示開啟,小寫字母表示關閉。帶*號的是默認列。
02. 命令格式
格式:top [參數]03. 常用選項
-b:以批處理模式操作; -c:顯示完整的進程信息; -d:屏幕刷新間隔時間; -I:忽略失效過程; -s:保密模式; -S:累積模式; -i<時間>:設置間隔時間; -u<用戶名>:指定用戶名; -p<進程號>:指定進程; -n<次數>:循環顯示的次數。04. 參考示例
4.1 顯示進程信息
[deng@itcast ~]$ top4.2 顯示完整的進程命令
[deng@itcast ~]$ top -c4.3 以批處理模式顯示程序信息
[deng@itcast ~]$ top -b4.4 以累積模式顯示程序信息
[deng@itcast ~]$ top -s4.5 設置信息更新次數
[deng@itcast ~]$ top -n 24.6 設置信息更新時間,表示更新周期為3秒
[deng@itcast ~]$ top -d 34.7 顯示指定進程號相關信息
[deng@itcast ~]$ top -p 14.8 多核多CPU監控
在top基本視圖中,按鍵盤數字“1”,可監控每個邏輯CPU的狀況
[deng@itcast ~]$ top top - 21:52:12 up 2 days, 20:24, 3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1, 0. Tasks: 242 total, 1 running, 241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0 : 0.7 us, 5.1 sy, 0.0 ni, 94.3 id, 0.0 wa, 0.0 hi, 0.0 si, %Cpu1 : 0.3 us, 4.1 sy, 0.0 ni, 95.6 id, 0.0 wa, 0.0 hi, 0.0 si, %Cpu2 : 0.3 us, 5.4 sy, 0.0 ni, 93.9 id, 0.3 wa, 0.0 hi, 0.0 si, %Cpu3 : 0.7 us, 3.4 sy, 0.0 ni, 96.0 id, 0.0 wa, 0.0 hi, 0.0 si, KiB Mem : 2030172 total, 74108 free, 1110800 used, 845264 buff/ca KiB Swap: 4194300 total, 3862780 free, 331520 used. 256856 avail M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628 polkitd 20 0 546192 14456 2928 S 8.6 0.7 102:35.96 611 dbus 20 0 61880 3292 1440 S 3.7 0.2 41:12.85 610 root 20 0 398464 4560 2040 S 2.3 0.2 25:26.58 2521 deng 20 0 611700 4396 1968 S 0.7 0.2 9:11.53 19 root 20 0 0 0 0 S 0.3 0.0 0:20.15 698 root 20 0 115428 988 696 S 0.3 0.0 0:07.63 1671 mysql 20 0 1600732 119720 648 S 0.3 5.9 4:28.10再按數字鍵1,就會返回到top基本視圖界面。
4.9 高亮顯示當前運行進程
敲擊鍵盤“b”(打開/關閉加亮效果)
[deng@itcast ~]$ top top - 21:52:12 up 2 days, 20:24, 3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1, 0. Tasks: 242 total, 1 running, 241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0 : 0.7 us, 5.1 sy, 0.0 ni, 94.3 id, 0.0 wa, 0.0 hi, 0.0 si, %Cpu1 : 0.3 us, 4.1 sy, 0.0 ni, 95.6 id, 0.0 wa, 0.0 hi, 0.0 si,可以通過敲擊“y”鍵關閉或打開運行態進程的加亮效果。
4.10 進程字段排序
[deng@itcast ~]$ top top - 21:52:12 up 2 days, 20:24, 3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1, 0. Tasks: 242 total, 1 running, 241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0 : 0.7 us, 5.1 sy, 0.0 ni, 94.3 id, 0.0 wa, 0.0 hi, 0.0 si, %Cpu1 : 0.3 us, 4.1 sy, 0.0 ni, 95.6 id, 0.0 wa, 0.0 hi, 0.0 si,敲擊鍵盤“x”(打開/關閉排序列的加亮效果)
4.11 通過”shift + >”或”shift + <”可以向右或左改變排序列
[deng@itcast ~]$ top top - 21:52:12 up 2 days, 20:24, 3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1, 0. Tasks: 242 total, 1 running, 241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0 : 0.7 us, 5.1 sy, 0.0 ni, 94.3 id, 0.0 wa, 0.0 hi, 0.0 si, %Cpu1 : 0.3 us, 4.1 sy, 0.0 ni, 95.6 id, 0.0 wa, 0.0 hi, 0.0 si,4.12 顯示某個用戶的進程信息
[deng@itcast ~]$ top -u mysql4.13 顯示線程的信息,而不是進程的信息
[deng@itcast ~]$ top -H05. top相關說明
在top命令執行過程中可以使用的一些交互命令。這些命令都是單字母的,如果在命令行中使用了-s選項, 其中一些命令可能會被屏蔽。
h:顯示幫助畫面,給出一些簡短的命令總結說明; k:終止一個進程; i:忽略閑置和僵死進程,這是一個開關式命令; q:退出程序; r:重新安排一個進程的優先級別; S:切換到累計模式; s:改變兩次刷新之間的延遲時間(單位為s),如果有小數,就換算成ms。輸入0值則系統將不斷刷新,默認值是5s; f或者F:從當前顯示中添加或者刪除項目; o或者O:改變顯示項目的順序; l:切換顯示平均負載和啟動時間信息; m:切換顯示內存信息; t:切換顯示進程和CPU狀態信息; c:切換顯示命令名稱和完整命令行; M:根據駐留內存大小進行排序; P:根據CPU使用百分比大小進行排序; T:根據時間/累計時間進行排序; w:將當前設置寫入~/.toprc文件中。top命令交互
- 常用交互操作 - 基礎操作 - 1:顯示CPU詳細信息,每核顯示一行
- d / s :修改刷新頻率,單位為秒
- h:可顯示幫助界面
- n:指定進程列表顯示行數,默認為滿屏行數
- q:退出top
 
- 面板隱藏顯示 - l:隱藏/顯示第1行負載信息;
- t:隱藏/顯示第2~3行CPU信息;
- m:隱藏/顯示第4~5行內存信息;
 
- 進程列表排序 - M:根據駐留內存大小進行排序;
- P:根據CPU使用百分比大小進行排序;
- T:根據時間/累計時間進行排序;
 
 
- 基礎操作 
- 詳細交互指令:h / ? 可顯示幫助界面,原始為英文版,簡單翻譯如下:
顯示進程信息說明
top - 16:07:37 up 241 days, 20:11, 1 user, load average: 0.96, 1.13, 1.25 Tasks: 231 total, 1 running, 230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12.7%us, 8.4%sy, 0.0%ni, 77.1%id, 0.0%wa, 0.0%hi, 1.8%si, 0.0%st Mem: 12196436k total, 12056552k used, 139884k free, 64564k buffers Swap: 2097144k total, 151016k used, 1946128k free, 3120236k cached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628 polkitd 20 0 546192 14456 2928 S 8.5 0.7 101:28.60 611 dbus 20 0 61880 3292 1440 S 3.5 0.2 40:46.00 610 root 20 0 398464 4560 2040 S 2.2 0.2 25:09.95 2521 deng 20 0 611700 4396 1968 S 0.7 0.2 9:05.48 1 root 20 0 191300 3416 2048 S 0.2 0.2 1:51.35 9 root 20 0 0 0 0 S 0.2 0.0 4:07.42 24 root 20 0 0 0 0 S 0.2 0.0 0:04.87 2496 deng 20 0 547212 1240 1044 S 0.2 0.1 0:23.04 20866 oracle -2 0 1028404 5400 3544 S 0.2 0.3 11:34.16 106664 root 20 0 0 0 0 S 0.2 0.0 0:00.60 117391 root 20 0 0 0 0 S 0.2 0.0 0:00.43 126357 deng 20 0 162100 2408 1600 R 0.2 0.1 0:00.01top命令的結果分為兩個部分:
- 統計信息:前五行是系統整體的統計信息;
- 進程信息:統計信息下方類似表格區域顯示的是各個進程的詳細信息,默認5秒刷新一次。
統計信息說明:
- 第1行:Top 任務隊列信息(系統運行狀態及平均負載),與uptime命令結果相同。 - 第1段:系統當前時間,例如:16:07:37
- 第2段:系統運行時間,未重啟的時間,時間越長系統越穩定。 - 格式:up xx days, HH:MM
- 例如:241 days, 20:11, 表示連續運行了241天20小時11分鐘
 
- 第3段:當前登錄用戶數,例如:1 user,表示當前只有1個用戶登錄
- 第4段:系統負載,即任務隊列的平均長度,3個數值分別統計最近1,5,15分鐘的系統平均負載 - 系統平均負載:單核CPU情況下,0.00 表示沒有任何負荷,1.00表示剛好滿負荷,超過1側表示超負荷,理想值是0.7;
- 多核CPU負載:CPU核數 * 理想值0.7 = 理想負荷,例如:4核CPU負載不超過2.8何表示沒有出現高負載。
 
 
- 第2行:Tasks 進程相關信息 - 第1段:進程總數,例如:Tasks: 231 total, 表示總共運行231個進程
- 第2段:正在運行的進程數,例如:1 running,
- 第3段:睡眠的進程數,例如:230 sleeping,
- 第4段:停止的進程數,例如:0 stopped,
- 第5段:僵尸進程數,例如:0 zombie
 
- 第3行:Cpus CPU相關信息,如果是多核CPU,按數字1可顯示各核CPU信息,此時1行將轉為Cpu核數行,數字1可以來回切換。 - 第1段:us 用戶空間占用CPU百分比,例如:Cpu(s): 12.7%us,
- 第2段:sy 內核空間占用CPU百分比,例如:8.4%sy,
- 第3段:ni 用戶進程空間內改變過優先級的進程占用CPU百分比,例如:0.0%ni,
- 第4段:id 空閑CPU百分比,例如:77.1%id,
- 第5段:wa 等待輸入輸出的CPU時間百分比,例如:0.0%wa,
- 第6段:hi CPU服務于硬件中斷所耗費的時間總額,例如:0.0%hi,
- 第7段:si CPU服務軟中斷所耗費的時間總額,例如:1.8%si,
- 第8段:st Steal time 虛擬機被hypervisor偷去的CPU時間(如果當前處于一個hypervisor下的vm,實際上hypervisor也是要消耗一部分CPU處理時間的)
 
- 第4行:Mem 內存相關信息(Mem: 12196436k total, 12056552k used, 139884k free, 64564k buffers) - 第1段:物理內存總量,例如:Mem: 12196436k total,
- 第2段:使用的物理內存總量,例如:12056552k used,
- 第3段:空閑內存總量,例如:Mem: 139884k free,
- 第4段:用作內核緩存的內存量,例如:64564k buffers
 
- 第5行:Swap 交換分區相關信息(Swap: 2097144k total, 151016k used, 1946128k free, 3120236k cached) - 第1段:交換區總量,例如:Swap: 2097144k total,
- 第2段:使用的交換區總量,例如:151016k used,
- 第3段:空閑交換區總量,例如:1946128k free,
- 第4段:緩沖的交換區總量,3120236k cached
 
統計信息區域的下方顯示了各個進程的詳細信息。首先來認識一下各列的含義。
按對應字母來開啟/關閉列,大寫字母表示開啟,小寫字母表示關閉。
序號 列名 含義 a PID 進程id b PPID 父進程id c RUSER Real user name d UID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id e USER 進程所有者的用戶名 f GROUP 進程所有者的組名 g TTY 啟動進程的終端名。不是從終端啟動的進程則顯示為 ? h PR 優先級 i NI nice值。負值表示高優先級,正值表示低優先級 j P 最后使用的CPU,僅在多CPU環境下有意義 k %CPU 上次更新到現在的CPU時間占用百分比 l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秒 m TIME+ 進程使用的CPU時間總計,單位1/100秒 n %MEM 進程使用的物理內存百分比 o VIRT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總量,單位kb。VIRT=SWAP+RES p SWAP 進程使用的虛擬內存中,被換出的大小,單位kb。 q RES 進程使用的、未被換出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RES=CODE+DATA r CODE 可執行代碼占用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 s DATA 可執行代碼以外的部分(數據段+棧)占用的物理內存大小,單位kb t SHR 共享內存大小,單位kb u nFLT 頁面錯誤次數 v nDRT 最后一次寫入到現在,被修改過的頁面數。 w S 進程狀態。D=不可中斷的睡眠狀態R=運行S=睡眠T=跟蹤/停止Z=僵尸進程 x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y WCHAN 若該進程在睡眠,則顯示睡眠中的系統函數名 z Flags 任務標志,參考 sched.h默認情況下僅顯示比較重要的 PID、USER、PR、NI、VIRT、RES、SHR、S、%CPU、%MEM、TIME+、COMMAND 列。可以通過下面的快捷鍵來更改顯示內容。06. 附錄
參考:【Linux】一步一步學Linux系列教程匯總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top命令(121)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p
- 下一篇: 【Linux】一步一步学Linux——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