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式电子杂志_交互环境中电子杂志的生存发展探析
【摘要】自1995年3月我國第一份電子雜志——《電子信息與通訊網絡雜志》在上海面世以來,我國的電子雜志已經發展了15年。在此期間,電子雜志經歷了三代形態變化,即郵件列表形態、傳統雜志數字化形態以及多媒體互動形態。三種形態的發展與網絡技術的開發有著密切連系,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挑戰著人們的閱讀習慣。
本文重點研究第三代電子雜志——多媒體互動電子雜志,采用P2P技術發行,以音頻、視頻、文字、3D、FLASH等多媒體信息為表現形態,簡稱電子雜志。我國多媒體互動電子雜志從2002年開始起步,經歷了起步階段、探索階段、快速發展階段和減緩發展階段。作為網絡新生事物,電子雜志在快速發展階段(2005年-2008年)的四年時間內,多次獲得國內外高額風險投資,僅2006年中國電子雜志的整體市場規模便高達1億元,成為我國新媒體的翹楚。并預計在2010年,中國電子雜志用戶數量達到10500萬。但是時至2010年,中國電子雜志行業卻傳來了“覆滅”的聲音,預想的美好前景并不被看好。但是面對質疑的聲音,仍有實力企業加盟電子雜志行業,老的電子雜志平臺開始尋找轉型路徑。面對電子雜志不溫不火的生存現狀,其到底有沒有繼續生存和發展的可能,本文將從電子雜志媒體本身以及電子雜志和人的關系入手進行研究。
交互性是網絡的一大特征,在網絡的交互環境中,電子雜志憑借電子技術實現了人機互動和人際互動的融合。即讀者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閱讀電子雜志的背景音樂,點擊按鈕控制文本故事的發展情節,通過圖片的放大全方位欣賞圖片內容等。在此基礎上,讀者還可以通過電子雜志設置的討論版、留言版和作者、編輯進行即時性網上互動,縮短了傳統傳播中的反饋環節。以電子雜志的交互特性為基礎,以電子雜志本身為平臺,還可以實現強大的線上線下多種營銷、傳播效果。
通過電子雜志的特性研究和相關調查,可以看出電子雜志本身所具有的形態受到網民的接受和認可,只是在技術形態和內容設置上沒有找到合適的定位,而早期過多地接受風險投資也造成電子雜志行業在一開始就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以至于后期運營資金緊缺。而這些問題并不代表電子雜志違背了網絡精神,沒有生存的可能性。本文認為電子雜志現在的狀態只是一種新生事物發展過程的泡沫破滅,亟待新一輪的轉型。
現在,已經有一些電子雜志平臺和制作商開始探尋轉型路徑。本文根據現有的轉型方向和電子雜志本身的特質,結合傳播學和經濟學的相關理論,提出了電子雜志可以依托自身平臺的具有可行性的發展新途徑:一是以形態取勝,走電子商務道路,通過研發電子雜志相關軟件,制作企業商刊開展網上商務,借以實現盈利;二是提高內容質量,做網絡信息管家,真正實現內容為王;三是形成電子雜志行業產業鏈,實現整個行業的合理分工,和諧發展。希望本文的觀點能給電子雜志行業的發展提供些許借鑒。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交互式电子杂志_交互环境中电子杂志的生存发展探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nacos oaut服务地址_用户认证的
- 下一篇: angularjs 让当前路由重新加载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