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指标
GDP -?國內生產總值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縮寫,是指經濟社會(即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它是對一國(地區)經濟在核算期內所有常住單位生產的最終產品總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顯示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生產過程中的新增加值,包括勞動者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的磨損價值,但不包含生產過程中作為中間投入的價值;在實物構成上,是當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包含用于消費、積累及凈出口的產品,但不包含各種被其他部門消耗的中間產品。
GDP分兩類,實際GDP(real GDP)和;名義GDP(nominal GDP),實際GDP只反映產量的變動,而名義GDP可以根據價格和產量的變化而變化。詳情
GNP -?國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簡稱GNP),也稱國民生產毛額、本地居民生產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于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詳情
CPI -?消費者物價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是世界各國普遍編制的一種指數,它可以用于分析市場價格的基本動態,是政府制定物價政策和工資政策的重要依據。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我國稱之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可按城鄉分別編制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可按全社會編制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追蹤一定時期的生活成本以計算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貨膨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那么,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100/(1+2.3%)]的貨品及服務。
消費者物價指數涵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新舊汽車、汽油、房屋、大學學費、公用設備、衣服以及醫療的價格。此外,消費者物價指數亦混合一些生活享受的成本,例如體育活動的門票以及高級餐廳的晚餐。詳情
PPI -?生產者物價指數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ducer Price Index, PPI)主要的目的在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的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情形。與CPI的物價津貼、盈利、與稅負上有所不同,導致生產者之所得與消費者之付出產生差距。PPI反應于CPI升高而上升,具有典型的延遲。雖說其具多樣化的組合,一般相信這種延遲的特性使得根據今日的PPI通貨膨脹來粗估(rough-and-ready)明日的CPI通貨膨脹成為可能。詳情
PMI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指數)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指美國的采購經理人指數,它是衡量美國制造業的“體檢表”,是衡量制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 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和進口等八個方面狀況的指數,是經濟先行指標中一項非常重要的附屬指標是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商業報告中關于制造業的一個主要參數。通常采購經理人指數與金屬需求指標密切正相關,因而能被看作是金屬需求增長率變化的有效指標。
PMI是一項全面的經濟指標,概括了美國整體制造業狀況、就業及物價表現,是全球最受關注的經濟資料之一。除了對整體指數的關注外,采購經理人指數中的支付物價指數及收取物價指數也被視為物價指標的一種,而其中的就業指數更常被用來預測失業率及非農業就業人口的表現。同時,PMI是一個對亞洲及中國出口很有預測力的一個前瞻性指標。PMI已是國際通行的宏觀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作用。采購經理人指數為每月第一個公布的重要數據,加上其所反映的經濟狀況較為全面,因此市場十分重視數據所反映的具體結果。在一般意義上講采購經理人指數上升,會帶來美元匯價上漲;采購經理人指數下降,會帶來美元匯價的下跌。詳情
中國非制造業PMI指數
中國非制造業PMI指數由商務活動指數、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存貨指數、中間投入價格指數、收費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等10個分類指數構成。由于沒有合成的非制造業綜合PMI指數,國際上通常用商務活動指數反映非制造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變化情況,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高于50%時,反映非制造業經濟擴張;低于50%,則反映非制造業經濟收縮。詳情
參考資料:
常見經濟指標
解讀宏觀經濟形勢的幾類常用指標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wangwangfei/p/7098292.html
總結
- 上一篇: 记一次treegrid checkbox
- 下一篇: 你不得不掌握的thinkph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