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 Module User Documentation(翻译6)——物理误差模型、MIMO模型、天线模型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LTE Module User Documentation(翻译6)——物理误差模型、MIMO模型、天线模型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LTE用戶文檔
(如有不當的地方,歡迎指正!)
9 PHY Error Model
物理誤差模型包含數據誤差模型和下行控制誤差模型,兩者默認為激活。可以使用 ns-3 屬性系統去激活,具體為: ? Config::SetDefault ("ns3::LteSpectrumPhy::CtrlErrorModelEnabled", BooleanValue (false)); Config::SetDefault ("ns3::LteSpectrumPhy::DataErrorModelEnabled", BooleanValue (false));?
?
10 MIMO Model
在這一節,我們會講解如何配置 MIMO 參數。 LTE 定義了 7 種類型的傳輸模式:- Transmission Mode 1: SISO.
- Transmission Mode 2: MIMO Tx Diversity.
- Transmission Mode 3: MIMO Spatial Multiplexity Open Loop.
- Transmission Mode 4: MIMO Spatial Multiplexity Closed Loop.
- Transmission Mode 5: MIMO Multi-User.
- Transmission Mode 6: Closer loop single layer precoding.
- Transmission Mode 7: Single antenna port 5.
?
最后,實現的模型可以根據不同的 MIMO 模型通過更新增益值(唯一的限制是,在整個仿真運行期間,增益必須為常數,并且對 layers 來說是常見的。)來重新配置。每種傳輸模式的增益可以通過標準 ns3 屬性系統來修改,其中屬性為: TxMode1Gain、TxMode2Gain?、TxMode3Gain?、TxMode4Gain?、TxMode5Gain 、TxMode6Gain?和?TxMode7Gain?。默認情況下,只有 TxMode1Gain、?TxMode2Gain?和?TxMode3Gain?有一個有意義的值,通過 _[CatreuxMIMO] (例如,分別為 0.0, 4.2 和 -2.8 dB)推導。 ? ?11 Use of AntennaModel
我們現在展示如何關聯一個特定的天線模型和一個基站設備,目的是建立一個宏基站扇區模型。鑒于此目的,使用 ns-3 天線模型提供的 CosineAntennaModel?會非常方便。基站的配置是通過 LteHelper?實例(在創建?EnbNetDevice?之前), 如下所示: lteHelper->SetEnbAntennaModelType ("ns3::CosineAntennaModel"); lteHelper->SetEnbAntennaModelAttribute ("Orientation", DoubleValue (0)); lteHelper->SetEnbAntennaModelAttribute ("Beamwidth", DoubleValue (60); lteHelper->SetEnbAntennaModelAttribute ("MaxGain", DoubleValue (0.0)); 上述代碼會生成一個沿著 X 軸具有 60 度角的波束寬度的天線模型。方向是以 X 軸的角度來測量 ,例如, 方向為 90 度會指向 Y 軸,方向為 -90 度會指向?Y ?軸的反方向。 波束寬度為 -3 dB 的波束寬度,例如,一個 60 度角的波束寬度,在該方向的?度角的天線增益為?-3 dB 。 ? 為了創建一個多扇區的站點,你需要創建不同的 ns-3 節點,放置在相同位置,并且配置具有不同天線方向的獨立 EnbNetDevice(安裝在每個節點上)。 ? ? ? ? ?參考文獻
https://www.nsnam.org/docs/models/html/lte-user.html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alice123/p/5500704.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TE Module User Documentation(翻译6)——物理误差模型、MIMO模型、天线模型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软件评价
- 下一篇: leetcode 之Single 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