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如何选择DR
那么,我們到底應該如何選擇DR呢?首先,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根據醫院的實際需要進行購買。各醫院的規模不同,床位數從幾十張到上千張不等,要求DR達到的功能各不相同,所以應從本醫院的實際需求出發,購買適合的DR。
當前普放的數字化飛速發展,正逐漸從CR向DR過渡,而DR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要想選擇適合本醫院的DR,首先就要了解當前DR的分類。
目前DR主要分為雙板DR和單板DR兩大類,其中單板DR又分為多功能型、多用型和專用型,單板多功能型DR又分為吊臂型和多功能臂型,單板多用型DR分為吊臂型和U型臂型。
由于DR的種類繁多,醫院應了解各類DR功能的主要區別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⑴ 這里首先比較單板多功能型和單板多用型DR的差異(表1):在立位及斜位投照(如投照胸片)時二者功能無顯著差異,但在臥位及水平側位投照時單板多用型DR無法完成全部部位的投照。而水平側位投照對于翻身困難的重癥病人非常重要,例如本院常見的腰椎壓縮性骨折的病人,病人仰臥位投照正位像后如側身投照側位像,易造成脊髓損傷,側位像應行水平側位投照,這時單板多用型DR就無法滿足投照要求。
⑵ 其次,很多醫院常認為只要“懸吊球管+立式胸片架”就是多功能DR,其實并非如此。若DR胸片架無向外伸展功能的,則無法用于全部部位臥位投照,不能稱為多功能DR。例如我們工作中常要投照仰臥位雙肩關節正位像,這時胸片架若無外展功能,則無法將左右肩關節同時照全,只能分別投照。
⑶ 再次,比較單板多功能型DR的多功能臂與單板多用型DR的U型臂的差異:多功能臂呈一定弧度,立柱偏在一側,檢查床可在球管和影像板之間移動,因此可進行立位、臥位、斜位、水平側位等任意角度的投照;而U型臂沒有弧度,立柱位于正中,檢查床的移動受到了立柱的限制,故無法滿足水平側位的拍攝,很多臨床應用受到限制,特別是急診病人的拍攝。
在了解了DR的基本分類和功能后,醫院應該如何選擇適合的DR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方面考慮:
下面結合本院DR的實際使用情況分別加以論述:
?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如何選擇DR?現在已經有了答案。大型綜合性醫院最好選擇多臺DR,專機專用,多臺DR之間功能互補;病人不是特別多但投照部位又非常復雜的綜合性醫院,建議選擇雙板DR;中等規模醫院推薦單板多功能DR。各醫院在選擇高檔平板探測器和良好的后處理軟件以保證圖像質量的同時,還要注意選擇擺位步驟精簡,軟、硬件自動化程度高的DR,并仔細考察長期的售后維修服務。
表1單板多功能DR和單板多用型DR的差別
| ? | 單板多功能 DR | 單板多用型 DR |
| 立位 | + | + |
| 臥位 | + | +/- |
| 斜位 | + | + |
| 水平側位 | + | +/- |
?
?
?
?
?
?
?
?
?
?
表2 DR高檔平板和低檔平板的差別
| ? | 高檔平板 | 低檔平板 |
| 材料 | 碘化銫/非晶硅 非晶硒 | 硫氧化釓(GOS)/非晶硅 |
| 分辨率 | ≥3.5LP/mm | ≤3.0Lp/mm |
| DQE | ≥44% | ≤33% |
| 平板衰減 | 平板穩定性高 | GOS 是增感屏材料 , 衰減明顯 |
?
?
?
?
?
?
?
?
?
?
?
表3 DR常見探測器的比較
| 探測器型號 | DirectRay(KD) | Trixell Pixium 4600(KD) | GE Revolution | Canon CXDI-50G | Swissray CCD |
| 材料 影像區面積 | 非晶硒 35×43cm 2 | 碘化銫/非晶硅 43×43cm2 | 碘化銫/非晶硅 41×41cm2 | GOS/ 非晶硅 35×43cm2 | CCD 35×43cm2 |
| 像素矩陣 | 2.5k×3k | 3k×3k | 2k×2k | 2.2×2.7 | 2k×2.5k |
| 像素大小 | 139 μm | 143 μm | 200 μm | 160 μm | 160 μm |
| 空間分辨率 | 3.6lp/mm | 3.5lp/mm | 2.5lp/mm | 3.1lp/mm | 3.0lp/mm |
| DQE | 44% 0.1LP/mm | 65% 0.1LP/mm | 67% 0Lp/mm | 33% 0Lp/mm | 52% 0Lp/mm |
| 檢測灰度級 | 14bit | 14bit | 14bit | 14bit A/D | 14bit |
| 冷卻裝置 | 無需 | 無需 | 外置水冷 | 無需 | 內置水冷IMIX |
?
?
?
?
?
?
?
?
?
?
?
?
?
表4全自動多功能臂與吊臂(有自動跟蹤和對中功能)從立位到臥位投照操作步驟的比較。
| 步驟 | 全自動多功能臂 | 吊臂(有自動跟蹤和對中功能) |
| 1 | 自動臥位 | 下拉探測器至低于檢查床面位置 |
| 2 | 移動檢查床至合適拍攝位置 | 調整探測器水平位 |
| 3 | ? | 移動檢查床至合適拍攝位置 |
| 4 | ? | 調節探測器高度至貼近床面 |
| 5 | ? | 調整探測器與球管焦距至100厘米 |
| 時間 | 12 秒,2部操作 | 35 秒,5部操作 |
?
?
?
?
?
?
?
?
?
?
?
表5全自動多功能臂與吊臂(無自動跟蹤和對中功能)從立位到臥位投照操作步驟的比較。
| 步驟 | 全自動多功能臂 | 吊臂(無自動跟蹤和對中功能) |
| 1 | 自動臥位 | 下拉探測器至低于檢查床面位置 |
| 2 | 移動檢查床至合適拍攝位置 | 調整探測器水平位 |
| 3 | ? | 移動檢查床至合適拍攝位置 |
| 4 | ? | 調節探測器高度至貼近床面 |
| 5 | ? | 拉動球管至探測器上方 |
| 6 | ? | 球管與探測器手動對中(操作困難) |
| 7 | ? | 調整探測器與球管焦距至100厘米 |
| 時間 | 12秒,2步操作 | 60秒,7步操作 |
?
圖1 原始圖像動態范圍寬,對比度低,無法用于臨床診斷。
?
圖2原始圖像look-up table曲線呈線性。
?
圖3 不同的影像特性曲線,生成不同的圖像,匹配不同的要求。
?
圖4 a骨組織細節顯示清晰,軟組織顯示欠佳。C 軟組織顯示清晰,由于對比度差,骨組織細節顯示欠清晰。b 應用EVP后軟組織顯示清晰的同時保留了對比度,骨組織細節也顯示清晰。
?
圖5 腰椎側位在應用了EVP后在保持圖像對比度的同時增加了圖像的寬容度,腰椎棘突和L5/S1椎間隙清晰可見。
?
轉載自 高尚細節遠走留心深潛 的博客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okaimee/archive/2010/03/30/1700966.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们应该如何选择DR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实现winform软件开机自动启动并
- 下一篇: 雅虎将于4月底关闭自助式广告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