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是怎么储存能量的
2019獨角獸企業重金招聘Python工程師標準>>>
物理學告訴我們,磁芯內部微觀上包含很多的磁疇(Magnetic Domain),它可以理解為非常小的磁鐵,每一個小小的磁疇都會產生一定的磁場。在磁芯未曾被磁化時,由于內部磁疇的排列方向雜亂無章,磁疇產生的磁場相互抵消,因此整個磁芯對外不顯磁性,如下圖所示:
當我們對纏線在磁芯體的線圈施加電流時,線圈將會產生一定的磁場強度 H(也稱為磁化場)磁場強度與電流的大小成正比關系,如下圖所示:
注:電路中這里對線圈施加的是恒流源,而不是電壓源。 這個磁化場 H 將對磁芯中的每一個磁疇施加一個磁力矩,使這些磁疇在宏觀上轉向磁 場方向排列起來,這樣磁芯整體會對外顯磁性,如下圖所示: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認為:磁疇在磁化場的作用下做功,也就是將磁場能轉化為磁力矩保存起來,而表現的形式就是磁場強度B。 在外部磁化場撤消的瞬間,磁芯本身對外是有磁場的,但很快磁疇因本身的方向恢復而釋放磁力矩,在這個過程中,磁芯對外的磁場將從大到小變化,如果磁芯周圍有線圈的話,就會由于磁通量變化而在線圈中產生感應電動勢(線圈切割磁力線)如果線圈有閉合回路的話,就會產生回路電流,如下圖所示: 此時磁芯內部的磁疇如下圖所示: 這樣就有下敘所述的能量轉換: 這種磁力矩與彈簧的彈力是相似(與機械鐘表中的發條更接近一些),當彈簧因外力被壓迫后(相當于磁芯被磁化),彈簧的彈性勢能增加(相當于磁芯 的磁力矩增加,也就是磁芯儲能增加),如下圖所示: 當壓迫彈簧的外力撤消后,彈性勢能轉換為動能對外做功,同樣的道理,磁力矩在變化的過程中產生變化的磁場,也可以對處于磁場中的導線或線圈做功,如下圖所示: 因此, 磁芯的體積越大,則內部的磁疇越多,則相同類型的磁芯材料能夠存儲的能量越多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功率越大的變壓器需要體積更大的磁芯。由“電感的能量儲在磁芯”的這個說法來講解釋一下磁滯(B‐H)回線是如 何表征磁芯能量的損失。磁滯回線包圍的面積代表了磁芯的損耗,也就是磁化場對磁芯內的磁疇磁化的效率。
?
在撤消外部磁化場后(H=0)時,理想磁芯內磁疇的磁力矩應該盡量全部復位(即釋放為 0,相當于彈簧的彈性勢能為 0 時),如果磁力矩沒有全部復位,則我們認為磁化場存儲在磁芯(磁疇)做的功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這些沒有釋放出來的能量的表現形式稱之為剩余磁通 Br,這個剩余磁通自然越小越好。
?
如果要將磁力矩全部復位,則必須施加一個反向的磁力場用來抵消磁芯的剩余磁通,那么把剩余磁通減少到 0 時的磁力場稱為矯頑力 HC,這個矯頑力自然也是越小越好(理想為 0), 因為它導致了能量的損失,如下圖所示:
很明顯,藍色磁滯回線的面積比紅色的要小,因此它代表的磁芯損耗也要小一些,這符合我們對磁滯回線的認識。因此,無損耗的磁滯回線應如下圖所示,這與理論中無損磁滯回線也是相符合的。
同樣,也可以藉此解釋為什么反激式變壓器的磁芯需要增加氣隙,增加氣隙后的等效磁導率變低,相當于磁滯回線更平緩了,如下圖所示:
?
在相同磁感應強度 B1,2 下,有氣隙磁芯的磁滯回線比無氣隙磁芯的磁滯回線要平緩得多
(斜率變小,也就是磁芯的等效磁導率變小),因此需要更強大的磁化場對磁芯(磁疇)做功,因此可以認為磁芯(磁疇)儲存的能量更多了,因為更多的能量被轉化成磁力矩。
如果“電感的能量儲存在磁芯里”這個解釋成立的話,也存在很多無法解釋的問題,如電感器的磁芯飽和后,電感器的存儲的能量是最大值還是最小值?我們說磁芯在磁飽和后的磁導率為 1(相當于空氣的磁導率),這樣磁芯電感器相當于是空心電感器,自然電感量也就下降了,根據電感儲能公式(W=1/2×L×I2)可以看出此時電感儲存的能量也是下降的。
但是如果按照能量是儲存在磁芯內的說法,有芯電感器的芯飽和后,內部磁疇的磁力矩應該都是最大值,也就是說磁化場能夠轉化能量的極限達到,此時電感器存儲的能量應該是最大值,這就有點矛盾了。還有就是反激式變壓器在開氣隙之前存儲的能量比較小,而開氣隙之后存儲的能量比較大,開氣隙就相當于把磁芯的某個部位截掉了,那也就是說,磁芯中總的磁疇數量已經下降, 按理說存儲的能量應該更小才是,再者我們說電容器介質的介電常數越大電容器的容量越大的,則能夠儲存的能量越多,同樣,電感器磁芯的磁導率越大,電感量也越大,則能夠儲存的能量也越多,但恐怕從沒聽說過“電容器的能量存儲在介質中”的說法,那“電感器的能量存儲在磁芯” 的說法又無從解釋。
?
相關資料
資料1
轉載于:https://my.oschina.net/codepencil/blog/2877922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电感是怎么储存能量的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 安装 python3
- 下一篇: 首个由国内发起的分布式消息领域的国际标准